物镜、光拾取装置、光记录介质记录及/或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854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镜、具备此物镜的光拾取装置、及装载此光拾取装置的光记录介质记录及/或再生装置,即使在对光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物镜被用作在光记录层上可聚束短波长光的单透镜高NA透镜时,可使球面像差及像高特性为良好,可良好地谋求透镜轻量化及作动距离的确保。物镜(8)由单透镜而成,光源侧的面(8a)被设为大曲率的凸面,光记录介质侧的面(8b)被设为小曲率的面,两面皆由非球面而成。而且,满足式(1)~(3)。0.7<NA<0.98 (1);0.70<d/f<1.40 (2);0.48<X<0.55(3)。此处,NA:物镜(8)的光记录介质侧的数值孔径,d:物镜(8)的光轴上的厚度(mm),f:物镜(8)的焦距(mm)。并且,X:(X1-X2).(n-1)/(NA.f),X1、X2为关于各面的下垂量的值,n为折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时,可在光记录介质上有效地聚 束使用光的物镜、光拾取装置及光记录介质记录及/或再生装置,详细而言, 涉及一种在将蓝色短波长光用作使用光的高密度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中所 使用的物镜、光拾取装置及光记录介质记录及/或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DVD (数字通用光盘)或CD (光盘。包括-R0M、 -R、 -RW)等各种 光记录介质被利用于各种用途上,但根据日常处理的数据容量的急速增大,对 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的增大化的要求更加强烈。为了使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容 量增大,公知的有将所使用的光源光的短波长化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加大 是有效的。根据这种见解,作为照射光使用从已被实用化的短波长光输出的半 导体激光器(例如,射出波长405nm的激光束)而来的光的同时,将数值孔径 加大至0.7以上的单面1层的容量为25GB左右的蓝光光盘(以下称为BD)被实用 化。至于此BD规格,数值孔径及保护层的厚度成为与上述DVD及CD完全不同的 值(数值孔径(NA)例如为0.85,保护层的厚度例如为O. l腿)。然而,今后要求更一层的高密度化是必定的,但认为通过促进短波长化难 以满足其要求。这是因为在波长入比350nm短的区域中透镜材料的光透过率急 速下降,所以,存在实用上得不到光利用效率的决定性理由。为此,用于谋求更高密度的保留的方案是将该物镜的数值孔径设为更大。但是,设计数值孔径较大(以下,称为高NA)的透镜的情况,为了解决在 组装时的工时增大、生产效率的恶化、成本更加上升的问题,采用单透镜是有 利的。而且,在高NA的物镜中,防止像差劣化为重要,所以设置非球面等以良 好地校正诸像差是必要的。然而, 一般在使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的物镜中,将大曲率的凸面 朝向光源侧而呈特有形状,尤其,设为如上述的高NA时,根据其形状以球面 像差为首的诸像差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物镜中,定义有关下垂量的条件式,使 得通过其条件式所定义的值成为规定范围内,防止高NA透镜的诸像差的劣 化。而且,在使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的物镜中,由于存在光轴上的厚 度变得过大的倾向,因此,在高NA的单透镜中,为了得到良好的像高特性, 将透镜光轴上的厚度d在与焦距f的关系下设在规定范围内,且使像高特性为 良好(参照下述专利文献K 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1-32467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3-005032号公报然而,在通过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有关下垂量的条件式所规定的规定 范围中,将NA从0.7提高到1.0左右时,未必能将球面像差设为良好的状态。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l、 2所记载的成为d/f的条件式所规定的规定范 围中,将NA从0.7提高到1.0左右时,以波前像差评价像高特性时的高级次诸 像差未必成为良好的状态,而且,考虑将来被要求的物透镜驱动的省力化及 装置的小型化时,在确保透镜的轻量化及作动距离的方面,未必为能满足的 适当的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对光记录 介质进行信息记录或再生的物镜被用作在光记录层上可聚束短波长光的单透 镜高NA透镜的情况下,也可使球面像差及像高特性为良好,可谋求透镜轻量 化及作动距离的确保的物镜、光拾取装置及光记录介质记录及/或再生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物镜,对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光记录介质,使使用光聚束在所望位置,其特征在于,由至少l个面为非球面的单透镜而成,且满足下 述条件式(1) (3):0. 70〈NA〈0.98 (1) 0. 70<d/f<1.40 (2)0. 48<X<0,55 (3) 此处,NA:上述物镜的光记录介质侧的数值孔径 d:上述物镜的光轴上的厚度(mm) f:上述物镜的焦距(mm)X: (XI-X2) (n-1) / (NA'f) '在此,上述n为上述物镜的在使用光波长下的折射率,上述X1为垂直于光轴且在光源侧的面顶点的切平面与在光源侧的 面的有效直径最外周位置(上述NA的边缘光线入射的光源侧的面 上的位置)的光轴方向的距离(mm),另外,以上述切平面位置 为基准,将光记录介质方向设为正,将光源方向设为负。 上述X2为垂直于光轴且在光记录介质侧的面顶点的切平面与在光 记录介质侧的面的有效直径最外周位置(上述NA的边缘光线入射 的光记录介质侧的面上的位置)的光轴方向的距离(mm)。另 夕卜,以上述切平面位置为基准,将光记录介质方向设为正,将光 源方向设为负。而且,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1. 腦d/fS1. 28…(2') 而且,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1. o^OA^5. 0…(4)此处,①A:上述物镜的光源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而且,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0. 25〈Y〈0.65…(5) 此处,Y: Rl/ (n'f)在此,Rl为上述物镜的光源侧的面的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 而且,上述使用光的波长入可为405. 0士5.0nm。而且,上述使用光的波长A为405.0土5.0nm,上述数值孔径NA为O. 85, 上述光记录介质的保护层的厚度t为O. lmm。而且,上述物镜,上述使用光的波长A为405.0土5.0nm,上述数值孔径 NA为O. 85,从上述光记录介质的表面向该光记录介质内部进入了厚度t为lmm 的位置的像差变最小,并且,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0. 075Stl^0. 1…(6)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任意物镜,且具 备进行该物镜的聚焦操作及跟踪操作的致动器而成。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记录及/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 上述光拾取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物镜,满足条件式(1)地被构成,将数值孔径设 定得大为0.70 0.98,所以,可将聚光在光记录介质上的斑点直径减小,对 今后开发的光记录介质也可更高密度地记录或进行更高密度地记录的信息的 再生。而且,至少l个面为非球面,所以可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或慧形像差等 诸像差。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物镜被设为单透镜,所以,不需组装时的校准调 整,可谋求制造效率的提高及成本降低。而且,满足条件式(2)地被构成,在NA大的单透镜中,为了得到良好 的像高特性的、由透镜光轴上的厚度d和焦距f所规定的条件被设定在规定范 围内。由此,物镜厚度不会变得过大,以波前像差评价像高特性时的高度诸 像差成分不会变得过大,可得到良好的像高特性。而且,通过满足此条件式(2),大幅度轻量化透镜,可确实确保作动 距离,所以可对应于将来的透镜驱动的省力化及装置小型化的要求。进一步,满足条件式(3)地被构成,将光源侧的面和光记录介质侧的 面的下垂量差规定在规定范围,可防止高NA透镜的诸像差的劣化。即,通过 采用比由条件式(3)所定义的X的下限值0.48更大,可使边缘光线的球面像 差确实不成为校正过剩,另一面,通过采用比上述X的上限值0.55更小,可使边缘光线的球面像差确实不成为校正不足。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及光记录介质记录及/或再生装置, 具备有本专利技术的物镜,所以获得与上述物镜同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物镜的剖面图。图2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镜,对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光记录介质,使使用光聚束在所望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由至少1个面为非球面的单透镜而成,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3): 0.70<NA<0.98 (1) 0.70<1.40 (2)   0.48<X<0.55 (3) 此处, NA:上述物镜的光记录介质侧的数值孔径 d:上述物镜的光轴上的厚度(mm) f:上述物镜的焦距(mm) X:(X1-X2).(n-1)/(NA.f) 在此,上 述n为上述物镜的在使用光波长下的折射率, 上述X1为垂直于光轴且在光源侧的面顶点的切平面与在光源侧的面的有效直径最外周位置(上述NA的边缘光线入射的光源侧的面上的位置)的光轴方向的距离(mm),另外,以上述切平面位置为基准,将光记录介 质方向设为正,将光源方向设为负, 上述X2为垂直于光轴且在光记录介质侧的面顶点的切平面与在光记录介质侧的面的有效直径最外周位置(上述NA的边缘光线入射的光记录介质侧的面上的位置)的光轴方向的距离(mm),另外,以上述切平面位置为基准, 将光记录介质方向设为正,将光源方向设为负。...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1-19 2007-2994341. 一种物镜,对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光记录介质,使使用光聚束在所望的位置,其特征在于,由至少1个面为非球面的单透镜而成,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3)0. 70<NA<0.98 (1)0. 70<d/f<1.40 (2)0. 48<X<0.55 (3)此处,NA上述物镜的光记录介质侧的数值孔径d上述物镜的光轴上的厚度(mm)f上述物镜的焦距(mm)X(X1-X2)·(n-1)/(NA·f)在此,上述n为上述物镜的在使用光波长下的折射率,上述X1为垂直于光轴且在光源侧的面顶点的切平面与在光源侧的面的有效直径最外周位置(上述NA的边缘光线入射的光源侧的面上的位置)的光轴方向的距离(mm),另外,以上述切平面位置为基准,将光记录介质方向设为正,将光源方向设为负,上述X2为垂直于光轴且在光记录介质侧的面顶点的切平面与在光记录介质侧的面的有效直径最外周位置(上述NA的边缘光线入射的光记录介质侧的面上的位置)的光轴方向的距离(mm),另外,以上述切平面位置为基准,将光记录介质方向设为正,将光源方向设为负。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式(21. ,d/f^1. 2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间敏明森将生小里哲也北原有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