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对向爪刺单元的旋翼无人机顶面双稳态栖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029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对向爪刺单元的旋翼无人机顶面双稳态栖息机构,安装在旋翼无人机的顶面,包括爪刺单元、双稳态机构、安装座、机架、舵机和柔性连接机构;安装座将栖息机构固定在旋翼无人机上。旋翼无人机可以通过栖息机构上的爪刺单元抓附室内常见的矿棉板吊顶,从而延长旋翼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实现旋翼无人机在室内多次重复栖息和拍摄等任务的功能;旋翼无人机需要返航时,舵机驱动双稳态机构解锁,爪刺单元由向内对抓的状态转变为向外运动的状态,此时爪刺单元与矿棉板间的附着状态解除,旋翼无人机携带栖息组件脱离矿棉板吊顶。该旋翼无人机栖息机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控制、可靠性强、可重复使用且隐蔽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对向爪刺单元的旋翼无人机顶面双稳态栖息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对向爪刺单元的旋翼无人机顶面双稳态栖息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旋翼无人机作为在空中飞行的特殊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侦察、监视、运输和航测领域,其操控性能强、体积小、重量轻、可垂直起降和悬停,在执行灾难搜救、航拍等任务过程中,为了延长无人机的持续续航时间,短暂的悬停和栖息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旋翼无人机栖息机构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功耗大且隐蔽性差,同时在吸附天花板时会有持续耗能、不能重复使用等缺点。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控制、可靠性强、可重复使用且隐蔽性强的无人机栖息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0003]公开号CN111169628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旋翼无人机天花板栖息机构,其结构简单、对旋翼无人机的负载要求较低且续航时间长隐蔽性强,但是这种栖息机构采用的粘附材料不能够重复使用,在使用一定次数后粘附性不足会导致无人机无法栖息,需要耗费时间更换新的粘附材料才能继续执行栖息任务。<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对向爪刺单元的旋翼无人机顶面双稳态栖息机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旋翼无人机的顶面,包括爪刺单元、双稳态机构、安装座、机架、舵机和柔性连接机构;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旋翼无人机的顶面,柔性连接机构连接安装座与机架,舵机安装在机架侧面;所述机架为爪刺单元、双稳态机构以及舵机提供安装基础;所述爪刺单元包括爪刺足、滑块和滑动轴;其中至少四根滑动轴在机架上下方向分两层布置相互平行布置;两个滑块对称安装于滑动轴上;每个滑块在机架主体的前后方向的外侧具有向内倾斜的爪刺足用于抓附,且滑块还穿在上层滑动轴上,能够沿上层滑动轴转动;在机架主体的上下方向,在滑块内端一侧下部具有伸出的长臂,该长臂穿在部分下层滑动轴上,能够沿下层滑动轴转动,并与双稳态机构中的一根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双稳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根第一连杆相互平行布置在机架的前后方向两端,并穿在下层滑动轴上;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根第二连杆,处于同一侧的两根第二连杆通过转轴转动配合;当同一侧的两根第二连杆处于弯角状态时,两根第一连杆处于靠近状态,且此时两个滑块处于分离状态;当同一侧的两根第二连杆受压从弯角状态变为直线状态后,两根第一连杆相互远离,此时两个滑块相互靠近;所述舵机内装有舵臂;通过舵臂能够将同一侧的两根第二连杆从直线状态转变为弯角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对向爪刺单元的旋翼无人机顶面双稳态栖息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主体为“日”字形框架结构,前后两个空间为爪刺单元中两个滑块的运动空间,在机架主体一侧安装舵机;在机架前后两端具有爪刺单元中四根滑动轴的安装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昌敏王佳琦任武唐林凯郑中原徐子逸白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