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盘漏气及粒子计数检测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345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告了一种硬盘漏气及粒子计数检测夹具,其用于待测硬盘的伺服刻写孔与后续测试装置的连接,包括:抽气管,用于将抽气管和待测硬盘固定的紧固件,以及用于使抽气管和硬盘保持密封的密封件;所述抽气管的一端插在硬盘的伺服刻写孔中;所述密封件位于抽气管和硬盘之间;所述紧固件一端紧压硬盘一侧,另一端紧压抽气管。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漏气测试夹具,可以通过硬盘侧面现存的伺服刻写孔进行漏气测试和粒子计数检测,不需要在硬盘底座上开一个额外的孔,因而不会增加硬盘结构的复杂性,而且减少了硬盘漏气的可能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硬盘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硬盘漏气及粒子计 数检测夹具。
技术介绍
硬盘装配完毕以后,需要进行漏气测试以确保硬盘装配的密封性,一 般进行漏气测试时还可以同时进行粒子计数检测,以检测硬盘内部的洁净 度是否合格。现有硬盘漏气测试和粒子计数检验,是单独从硬盘底座底面 开一个圆孔,从此孔抽气进行检测。由于需要特意开设一个孔来进行此两 项检测,因而增加了硬盘结构的复杂性,而且增加一个开孔之后,会对硬 盘的密封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硬盘漏气及粒子计数检测 夹具,解决现有技术需要杂硬盘上额外开设用于漏气测试的孔而增加结构 的复杂性,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对硬盘气密性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漏气测试夹具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硬盘漏气及粒子计数检测夹具,其用于待测硬盘的伺服刻写孔与 后续测试装置的连接,包括抽气管,用于将抽气管和待测硬盘固定的紧 固件,以及用于使抽气管和硬盘保持密封的密封件;所述抽气管的一端插 在硬盘的伺服刻写孔中;所述密封件位于抽气管和硬盘之间;所述紧固件 一端紧压硬盘一侧,另一端紧压抽气管。进一步的,所述抽气管包括顺序固定连接的主管、气针、凸台以及针 嘴,其中主管、气针和针嘴都成中空的圆柱状,且三者具有共同的轴线; 所述凸台包含与所述轴线垂直的第一压紧面和第二压紧面,且所述第一压 紧面面向针嘴,所述第二压紧面面向气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面和针嘴之间具有圆弧过渡。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包括连接部、第一压紧侧壁和第二压紧侧壁; 所述第一压紧侧壁和第二压紧侧壁位于连接部两端,且位于连接部的同侧, 与连接部一起构成[形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件的第一压紧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抽 气管穿过的缺口。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的第二压紧侧壁上幵设有隔离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紧侧壁的端部设置成圆弧状凸缘。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密封圈。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漏气夹具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通过伺服刻写孔进行漏气测试和粒子计数检测,不需要在硬盘底 座上开一个额外的孔,不会增加硬盘结构的复杂性,而且也减少了硬盘漏 气的可能性。由于抽气管设计成包括主管、气针、凸台以及针嘴的四段式结构,结 构简单合理,使用效果好。由于第一压紧面和针嘴之间具有圆弧过渡,可以更好的配合密封件进 行密封,且使得该处的应立集中小。由于紧固件为[形结构,结构简单、合理,加工方便,使用效果好。由于在第一压紧侧壁上开设缺口,可以使得紧固件作用于抽气管时受 力更加稳定,因而紧固更加可靠。由于在第二侧壁上靠设有隔离槽,使得第二侧壁对硬盘的接触更加可 靠,受力更加稳定。由于将第二压紧侧壁端部设置成圆弧状凸缘,在卡合过程中紧固件绕 硬盘旋转,其间的接触为连续变化的线接触,不会产生应力冲击。由于密封件为橡胶密封圈,可选用标准件,成本低、密封效果好,互 换性也好。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硬盘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抽气管的剖视图4是图3中A局部的局部放大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和硬盘的装配分解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总体结构示意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和硬盘的剖视图8是图6中B局部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和硬盘装配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每个硬盘l的侧面都有一个用于伺服刻写的孔,称为伺服 刻写孔ll,且一般来说该伺服刻写孔ll为图l中所示的腰形孔。本技术 就是利用该伺服刻写孔ll进行漏气测试和粒子计数检测,但是需要设计适 应该伺服刻写孔ll的夹具。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硬盘漏气及粒子计数检测夹具,如图2所示,包括 紧固件2、抽气管3和密封件4。紧固件2用于将抽气管3与硬盘1固定。由图2可见,紧固件2包括 连接部21,第一压紧侧壁22和第二压紧侧壁23;且第一压紧侧壁22和第 二压紧侧壁23分别由连接部21的两端,向连接部21的同一侧垂直延伸而 成。第一压紧侧壁22、第二压紧侧壁23与连接部21—起构成[形结构。 第一压紧侧壁22上开有缺口 24,用于供抽气管3通过,并对抽气管3定 位。第二压紧侧壁23与连接部21之间还设有隔离槽25,以使得第二压紧 侧壁23仅有其端部的小部分区域与硬盘的侧面产生作用,则受力效果更 好。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紧固件2卡住硬盘1和抽气管3的卡合过程更加 平滑,可将第二压紧侧壁23端部设置成圆弧状凸缘,使得紧固件2相对硬 盘l转动的卡合过程中,其间的接触为连续变化的线接触,不致产生应力 冲击。抽气管3用于通过伺服刻写孔11连接硬盘内腔和后续的漏气测试装 置,其具体结构参见图2和图3。由图可见,抽气管3包括主管31、气针 32,凸台33和针嘴34。除了凸台33之外,其它部分都是中空的圆柱状。 主抽气管31最大,气针32次之,针嘴34最小,且三者的轴心重合。图4 为图3中A局部的放大图,由图4可见,凸台33具有与所述轴线垂直的 第一压紧面331和第二压紧面332,且所述第一压紧面331面向针嘴34, 所述第二压紧面332面向气针32。使用时密封件4作用于第一压紧面331, 而紧固件2的第一压紧侧壁22则作用于所述第二压紧面332。第一压紧面 331和针嘴34之间具有圆弧过渡。使用时针嘴34用于伸入伺服刻写孔11 中,而密封件4即套在该针嘴34上,且被压紧在凸台33和硬盘1的侧面 之间,以此保持针嘴34和硬盘1之间的密封。第二压紧面332垂直于气针 32的轴心,使用时紧固件2的第一压紧侧壁22即通过第二压紧面332作 用于抽气管3,将抽气管3和硬盘1压紧。密封件4用于保证抽气管3和硬盘1之间的密封性,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密封件4,具体而言是一个内径小于针嘴34外径的橡皮密封圈;以使 得该橡胶密封圈可以紧紧的套在该气嘴34上。使用时,在洁净室中先将伺服刻写孔11外面贴的密封胶贴揭去,然后 安装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漏气测试夹具。安装时如图5所示,先将橡胶密封 圈套在抽气管3的气嘴34上,然后使得气嘴34的端部插入硬盘1的伺服 刻写孔11中,并保持抽气管3和硬盘1的侧面垂直。然后将紧固件2卡在 硬盘1和抽气管3之间,将其固定。具体而言,先将紧固件2的第二压紧 侧壁23对应硬盘1侧面卡入,然后再使得紧固件2的第一压紧侧壁22卡 入,并使得气针32进入到第一压紧侧壁22上的缺口 24中。此时由于橡胶 密封圈被压縮产生弹性形变,起到了密封效果。同时抽气管3和硬盘1也 被紧固件2卡紧固定。具体可参见图6至图9。其中图6是漏气测试夹具 夹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画出硬盘1。图7是漏气测试夹具夹紧状 态(包括硬盘l)的剖视图。图8是图7中B局部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 硬盘l处于测试状态时总体的结构示意图。安装好漏气测试夹具之后,将 抽气管3连接漏气测试和粒子计数测试装置进行漏气测试和粒子计数测 试,测试完成之后拆下漏气测试夹具,最后用新的密封胶贴将伺服刻写孔 11贴住。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 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 型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盘漏气及粒子计数检测夹具,其用于待测硬盘(1)的伺服刻写孔(11)与后续测试装置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管(3),用于将抽气管(3)和待测硬盘(1)固定的紧固件(2),以及使抽气管(3)和硬盘(1)保持密封的密封件(4);所述抽气管(4)的一端插在硬盘(1)的伺服刻写孔(11)中;所述密封件(4)位于抽气管(3)和硬盘(1)之间;所述紧固件(2)一端紧压硬盘(1)一侧,另一端紧压抽气管(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盘漏气及粒子计数检测夹具,其用于待测硬盘(1)的伺服刻写孔(11)与后续测试装置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管(3),用于将抽气管(3)和待测硬盘(1)固定的紧固件(2),以及使抽气管(3)和硬盘(1)保持密封的密封件(4);所述抽气管(4)的一端插在硬盘(1)的伺服刻写孔(11)中;所述密封件(4)位于抽气管(3)和硬盘(1)之间;所述紧固件(2)一端紧压硬盘(1)一侧,另一端紧压抽气管(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漏气及粒子计数检测夹具,其特 征在于,所述抽气管(3)包括顺序固定连接的主管(31)、气针(32)、 凸台(33)以及针嘴(34),其中主管(31)、气针(32)和针嘴(34) 都成中空的圆柱状,且三者具有共同的轴线;所述凸台(33)包含与 所述轴线垂直的第一压紧面(331)和第二压紧面(332),且所述第一 压紧面(331)面向针嘴(34),所述第二压紧面(322)面向气针。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漏气及粒子计数检测夹具,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