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322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5
一种换热器(23),其具备将使制冷剂从外部流入的第一列的换热模块(50a)、使制冷剂向外部流出的第二列的换热模块(50b)、使制冷剂向外部流出的第三列的换热模块(50c)、以及使制冷剂从第一列的换热模块(50a)向第二列的换热模块(50b)及第三列的换热模块(50c)分流的分流模块(40),第一列的换热模块(50a)构成制冷剂的去路(50aD)、第二列的换热模块(50b)及第三列的换热模块(50c)这两者分别构成制冷剂的回路(50bU、50cU),由此制冷剂的流路形成一个往返。往返。往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将具有扁管的换热模块连接成三列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0003]如图8所示,在专利文献1中,以实现吹出空气温度的均匀化为目的,第一列的换热模块构成制冷剂的第一去路,第二列的换热模块与被分流的制冷剂对应地构成第一回路及第二去路,第三列的换热模块构成合流后的制冷剂的第二回路。另外,考虑到节省空间且为了使连接于入口管或出口管的配管长度变短,将连接于第一列的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入口管和连接于第三列的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管从同一侧的集管引出。
[0004]但是,在现有技术的控制中,由于相对于三列配置的换热模块,制冷剂的流路构成两个往返,存在流路长度变长,进而使圧力損失变大的问题。此外,在第二列的换热模块中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去路。因分别在第一回路和第二去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或温度存在差异,使其与空气的换热量产生偏差,其结果存在使换热器的换热功能下降的问题。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

1256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将换热模块配置成三列的换热器也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并且使各列的出口側的制冷剂的状态均匀的换热器。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理解成以下内容。(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是:一种换热器,其在通风方向上层叠配置有:使制冷剂从外部流入的第一列的换热模块、使制冷剂向外部流出的第二列的换热模块、以及使制冷剂向外部流出的第三列的换热模块,并且具备将从所述第一列的换热模块流入的制冷剂向所述第二列的换热模块及所述第三列的换热模块分流的分流模块,所述第一列的换热模块构成制冷剂的去路、所述第二列的换热模块及所述第三列的换热模块这两者分别构成制冷剂的回路,由此制冷剂的流路在所述换热器的供制冷剂流入的入口与使制冷剂流出的出口之间形成一个往返。
[0008](2)在上述(1)中,所述分流模块对制冷剂进行分流,以使流入作为所述通风方向的上风侧的所述第二列的换热模块的制冷剂的量大于流入作为所述通风方向的下风侧的所述第三列的换热模块的制冷剂的量。
[0009](3)在上述(2)中,所述分流模块具备与所述第一列的换热模块连通的第一分流室、与所述第二列的换热模块连通的第二分流室、以及与所述第三列的换热模块连通的第三分流室,连接作为所述第一分流室与所述第二分流室的流入口的第一流入口的直径大于连接作为所述第一分流室与所述第三分流室的流入口的第二流入口的直径。
[0010](4)在上述(3)中,所述分流模块具备将所述第一列的换热模块与第二列的换热模块连通的第四分流室、以及将所述第一列的换热模块与第三列的换热模块连通的第五分流
室,连接作为所述第一列的换热模块与所述第三分流室的流入口的第三流入口的直径大于连接作为所述第一列的换热模块与所述第五分流室的流入口的第四流入口的直径。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即使是将换热模块配置成三列的换热器也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并且使各列的出口側的制冷剂的状态均匀。
附图说明
[0012]图1A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图,且是表示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回路图。
[0013]图1B是表示室外机控制单元的框图。
[0014]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0015]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三列的换热器中两个往返的制冷剂的流路的立体图。
[0016]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三列的换热器中一个往返的制冷剂的流路的立体图。
[0017]图5是表示分流模块的一形式的图。
[0018]图6是表示分流模块的另一形式的图。
[0019]图7是表示分流模块的再一形式的图。
[0020]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涉及的三列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方式
[0022]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0023]制冷剂回路的结构
[0024]首先,参照图1A对包括室外机2的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进行说明。如图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具备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2、以及设置于室内且通过液体管4及气体管5连接于室外机2的室内机3。具体地,室外机2的液体侧关闭阀25与室内机3的液体管连接部33通过液体管4连接。此外,室外机2的气体侧关闭阀26与室内机3的气体管连接部34通过气体管5连接。由此形成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10。
[0025]室外机的制冷剂回路
[0026]首先,对室外机2进行说明。室外机2具备:压缩机21、四通阀22、室外换热器23、膨胀阀24、连接有液体管4的液体侧关闭阀25、连接有气体管5的气体侧关闭阀26、及室外风机27。并且,除室外风机27外的这些各装置通过后述的各制冷剂管道相互连接,由此形成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外机制冷剂回路10a。另外,可以在压缩机21的制冷剂吸入側设置储液器(未图示)。
[0027]压缩机21是容量可变压缩机,由未图示的逆变器控制其转速,由此能够改变工作负荷。压缩机21的制冷剂排出侧与四通阀22的端口a通过排出管61连接。此外,压缩机21的制冷剂吸入側与四通阀22的端口c通过吸入管66连接。
[0028]四通阀22是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且具备a、b、c、d四个端口。如上所述,端口a与压缩机21的制冷剂排出侧通过排出管61连接。端口b与室外换热器23的一方的制冷剂出入口通过制冷剂管道62连接。如上所述,端口c与压缩机21的制冷剂吸入側通过吸
入管66连接。并且,端口d与气体侧关闭阀26通过制冷剂管道64连接。
[0029]室外换热器23用于使制冷剂与通过后述的室外风机27的旋转被吸入至室外机2内部的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如上所述,室外换热器23的一方的制冷剂出入口与四通阀22的端口b通过制冷剂管道62连接,另一方的制冷剂出入口与液体侧关闭阀25通过制冷剂管道63连接。通过后述的四通阀22的切换,室外换热器23在制冷运行时用作冷凝器,在制热运行时用作蒸发器。
[0030]膨胀阀24是通过未图示的脉冲电动机驱动的电子膨胀阀。具体地,其开度根据施加于脉冲电动机的脉冲数被调整。以使在制热运行时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即排出温度成为规定的目标温度的方式,膨胀阀24的开度被调整。
[0031]室外风机27由树脂材料形成,并配置于室外换热器23的附近。室外风机27的中心部连接于未图示的风机电动机的旋转轴。室外风机27通过风机电动机旋转而旋转。通过室外风机27的旋转,从室外机2的未图示的吸入口向室外机2的内部吸入外部气体,并将在室外换热器23中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外部气体从室外机2的未图示的吹出口向室外机2的外部排出。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换热器,其在通风方向上层叠配置有:使制冷剂从外部流入的第一列的换热模块、使制冷剂向外部流出的第二列的换热模块、以及使制冷剂向外部流出的第三列的换热模块,并且具备将从所述第一列的换热模块流入的制冷剂向所述第二列的换热模块及所述第三列的换热模块分流的分流模块,所述换热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的换热模块构成制冷剂的去路、所述第二列的换热模块及所述第三列的换热模块这两者分别构成制冷剂的回路,由此制冷剂的流路在所述换热器的供制冷剂流入的入口与使制冷剂流出的出口之间形成一个往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模块对制冷剂进行分流,以使流入作为所述通风方向的上风侧的所述第二列的换热模块的制冷剂的量大于流入作为所述通风方向的下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田升平渡边政利前间庆成高冈亮岛野太贵冈孝多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