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159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属于冷却装置,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旋形的冷却管连接,所述冷却管包括用于通过冷却液的外管和用于通过气体的内管,每个所述的外管内套有两个所述的内管,所述外管上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由于冷却管呈螺旋形,可以提高冷却液和气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外管内的两个平行设置的内管也可以提高气液交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体冷却器结构复杂,换热能力不够好,导致影响源热泵性能的问题。导致影响源热泵性能的问题。导致影响源热泵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空气能热泵是由电动机驱动的,利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工作原理,以环境空气为冷(热)源制取冷(热)风或者冷(热)水的设备,主要零部件包括用热侧换热设备、热源侧换热设备及压缩机等。而换热设备的主要组件包括气体冷却器,现有的气体冷却器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其成本较高,并且换热效果不够好。
[0003]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跨临界CO2热泵制冷制热系统用气体冷却器”,其公告号为CN206339124U,包括气体冷却器本体,气体冷却器本体包括串联的壳体一和壳体二,所述壳体一的左侧上部设有一级进气口和二级排水口,壳体一的左侧下部设有一级排气口,壳体一的右侧下部设有二级进水口,所述壳体二的右侧上部设有与二级进水口连接的一级排水口,壳体二的左侧下部设有一级进水口和二级排气口,壳体二的左侧上部设有与一级排气口连接的二级进气口,所述壳体一和壳体二内均设有换热管,换热管固定在管板上,换热管的外壁间隔设置有折流板。该技术具有采用双级换热的结构形式,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并且可减小水和CO2的流动阻力,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的优点;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其结构设计复杂,导致成本较高,并且换热能力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源热泵中需要用到的气体冷却器结构复杂,换热能力不够好,导致影响源热泵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结构简单,换热能力好,从而确保源热泵的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旋形的冷却管连接,所述冷却管包括用于通过冷却液的外管和用于通过气体的内管,每个所述的外管内套有两个所述的内管,所述外管上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
[0007]CO2气体从所述进气管中进气冷却管,并从出气管离开,而冷却液从所述进液管进入冷却管,从所述出液管离开,在冷却管中,冷却液位于所述内管的外部,与内管发生充分的接触,从而对内管中的进气进行降温冷却,由于冷却管呈螺旋形,可以提高冷却液和气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外管内的两个平行设置的内管也可以提高气液交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放气阀;在装置使用前,内管内可能有残留的空气,通过所述放气阀可以预先通入CO2气体,将装置内原有的空气排出,从而确保装置使用时CO2气体的浓度。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外管的材料为304不锈钢,不锈钢材料具有较好强度和耐腐蚀性,可以避免外管受到碰撞损坏,也避免其由于内部的液体而发生腐蚀,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0]作为优选,所述内管的材料为紫铜,紫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抗压性,适用于内管压力较大的场合。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有分液头;所述分液头可以将单根水管内的液体分流到若干条进液管中。
[0012]作为优选,所述分液头包括分液头主体,所述分液头主体包括若干个与所述进液管连接的液体通道,所述分液头主体通过扭簧与调节转盘连接,所述调节转盘背向所述分液头主体的一侧上安装有叶片,所述调节转盘上设有若干个调节口;由于分液头会将液体分到若干个进液管中,当液体压力较小时,流入不同的进液管中的液体的量会不同,从而导致不同冷却管中冷却效果不同,进而导致气体温度不均匀,影响源热泵性能,而通过本方案中的结构,液体的压力会带动叶片转动,由于扭簧的存在,当压力不同时,所述调节转盘转过的角度不同,而当调节转盘转过不同的角度时,所述调节口对准液体通道的部分大小不同;当液体压力较大时,调节口开口较大,液体压力较小时,调节口开口较小,从而保证液体能均匀地进入不同的进液管中。
[0013]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的数量为4个。
[0014]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气液接触面积大,接触时间长,换热效果好;(2)可以将冷却液均匀分入若干个进液管中,从而确保各个冷却管内的冷却效果相近。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分液头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分液头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冷却管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0021]图中:1、冷却管 2、进气管 3、出气管 4、外管 5、内管 6、放气阀 7、进液管 8、出液管 9、分液头10、分液头主体 11、液体通道 12、扭簧 13、调节转盘 14、叶片 15、调节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3]如图1

5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包括4个螺旋形的冷却管1,所述冷却管的螺旋轴线为竖直方向,所述冷却管的上方安装有水平方向的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通过连接管分别与四个冷却管连接,所述冷却管的下方安装有水平方向的出气管3,所述出气管通过连接管分别与四个冷却管连接;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均为壁厚3.2mm的D25的镀锌钢管;所述冷却管包括外管4和内管5,所述外管为1/2吋304不锈钢管,内管为φ6.35*1紫铜管,在弯曲成型时,先在内外管之间填充石英砂,进行同轴定位,弯曲
成型后,再倒出石英砂即可;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放气阀6;所述冷却管的下端还连接有进液管7,冷却管的上端连接有出液管8;所述进液管的长度为750mm,出液管的长度为800mm,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有分液头9,所述分液头包括分液头主体10,所述分液头主体包括若干个与所述进液管连接的液体通道11,所述分液头主体通过扭簧12与调节转盘13连接,所述调节转盘背向所述分液头主体的一侧上安装有叶片14,所述调节转盘上设有若干个调节口15,所述调节口在顺时针的周向方向上,开口大小逐渐减小。
[0024]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先通过放气阀排出冷却管内原有的空气,然后通过进液管通入R744冷却液;在液体流入进液管时,液体的压力会带动叶片转动,由于扭簧的存在,当压力不同时,所述调节转盘转过的角度不同,而当调节转盘转过不同的角度时,所述调节口对准液体通道的部分大小不同;当液体压力较大时,调节口开口较大,液体压力较小时,调节口开口较小,从而保证液体能均匀地进入不同的进液管中;在所述冷却管内,冷却液从下而上流动,CO2气体从上而下流动,从而发生充分的热交换,使CO2气体温度下降,水温上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其特征是,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旋形的冷却管连接,所述冷却管包括用于通过冷却液的外管和用于通过气体的内管,每个所述的外管内套有两个所述的内管,所述外管上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放气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外管的材料为304不锈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用高效气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然邹志胜李培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