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片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99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盘片传递装置提供确实可靠的盘片传递。该装置具有一对夹持位于其间盘片的边缘的可动并相对的盘片导向件。一个弹簧持续地相向拉上述盘片导向件。一个小齿轮连接上述两盘片导向件,并控制其相向或相背运动。一偏动装置对所述小齿轮施加一力矩,对所述盘片导向件施加相向运动的力,以增大在盘片传递期间盘片导向件的盘片夹持力。(*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盘片传递装置,特别是,涉及在盘片传递期间夹持盘片外边缘的盘片传递装置。日本专利申请第7-72281号(公开号8-241552)公开了一种通过夹持盘片外边缘来传递盘片的盘片传递装置。该文献中所述的盘片传递装置包括一个从动盘片导向件,它沿盘片传递方向导引盘片的第一边缘,并具有一个驱动这一盘片边缘的内从动皮带;一个固定盘片导向件,它沿盘片传递方向导引第二盘片边缘,并设有一个防止在它与这一盘片边缘之间打滑的摩擦片;以及,相向拉动上述盘片导向件使其靠近的弹簧。对于这种盘片传递装置来说,盘片被夹在上述两盘片导向件之间,并通过一传动皮带的驱动被传递至播放位置。在上述盘片传递装置中,若要在传递过程中牢固夹紧盘片,则连接盘片导向件的弹簧的弹簧力必须强有力。为了无论在有外部振动或者该装置处于垂直方位的情况下均保证可靠的盘片传递,这种夹紧是必须的。然而,由于盘片插入必须把两个盘片导向件推开,如果弹簧力过大,则盘片插入的阻力势必较大。这一问题在能够传递直径120mm的大尺寸盘片和直径80mm的小尺寸盘片(所谓单片CD盘)两者的盘片传递装置中尤为突出。为了可以传递小尺寸盘片,盘片导向件的初始间距必须小于这种盘片的直径。结果,此间距对插入大尺寸盘片来说又太窄,因而需要极大的插入力。另一方面,如果弹簧力针对大尺寸盘片设定,则当传递小尺寸盘片时由于弹簧未被充分拉伸,盘片夹持力极小。在这种情况下,盘片未被牢固夹持,因而其传递是不可靠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盘片传递装置,即便有外部振动或者在该装置处于垂直方位的情况下,它也可以牢固且可靠地传递大和小两种盘片。这一目的是通过提供如下这种盘片传递装置而实现的在该装置中,一偏动装置增大盘片传递期间盘片导向件的盘片夹持力,从而保证盘片的确实可靠的传递。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盘片传递装置包括一个加载底盘;一对直线运动盘片导向件,设在上述底盘上并可彼此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盘片导向件适于接合一置放在其间的盘片的边缘部分,并使所述盘片沿一预定路径位移;一个持续相向拉上述盘片导向件的弹簧;以及,加力装置,用于在所述盘片沿所述路径正被移动时附加地对所述盘片导向件施加相向运动的力。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说明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装有本专利技术盘片传递装置的盘片播放设备的示意俯视图。该图所示的盘片传递装置处于等待位置。图2为图1所示盘片播放设备的示意俯视图,示出一大尺寸盘片的插入。图3为图1和2所示盘片播放设备的示意俯视图,示出正被传递的大尺寸盘片。图4为图1-3所示盘片播放设备的示意俯视图,示出大尺寸盘片被带至播放位置。图5为图1-4所示盘片播放设备的示意俯视图,示出处于播放期间的大尺寸盘片。图6为图1-5所示盘片播放设备的示意俯视图,示出一小尺寸盘片的插入。图7为图1-6所示盘片播放设备的示意俯视图,示出正被传递的小尺寸盘片。图8为图1-7所示盘片播放设备的示意俯视图,示出小尺寸盘片被带至播放位置。图9为图1-8所示盘片播放设备的示意俯视图,示出处于播放期间的小尺寸盘片。图10为一放大的俯视图,示出打开及关闭机构和偏动装置的细节。参见图1,该图示出处于等待状态的的盘片播放设备1000。盘片传递装置100包括一个位于该装置左侧的从动盘片导向件10和一个位于该装置右侧的固定盘片导向件20。从动盘片导向件10具有一个导槽10A,该导槽沿盘片传递方向导引盘片的左边缘。在导槽10A内,设有一个驱动盘片右边缘的皮带11。皮带11围绕分别位于从动盘片导向件10的前部和后部的皮带轮12、13。皮带轮13与一驱动机构M1相连接。固定盘片导向件20设有一个导槽20A,它接纳并导引盘片右边缘。一摩擦片21固定在导槽20A内,以防盘片打滑。两个盘片导向件10、20可动地装在一加载底盘30上,盘片导向件10、20在加载底盘30上的运动受到导向件30A和30B的导引,导向件30A和30B之一是由加载底盘30的边缘形成的。盘片导向件10、20在初始位置(图1)与接纳位置(图3)之间被平动导引,其中,在上述初始位置,从动皮带11和摩擦片21之间的间距比小尺寸盘片D2的直径(80mm)窄,而在上述接纳位置,从动皮带11和摩擦片21之间的距离被加宽至大于大尺寸盘片D1的直径(120mm)的一个值。两盘片导向件10、20被一小齿轮33连接,小齿轮33支承在加载底盘30上的一个销31A上。盘片导向件10、20被弹簧34的弱力相向加力。由于对盘片插入的阻力取决于弹簧34的弹簧力,所以该弹簧力被设定得尽可能小。利用一个打开及关闭机构50使盘片导向件10、20如上所述在上述初始位置与接纳位置之间运动,该打开及关闭机构50包括一个加载板51、一个加载凸轮52、一个加载齿轮53、一个隋轮54以及一个驱动机构M2(见图10)。加载板51受到加载底盘30上的三个销31C的导引。加载板51被驱动机构M2在三个位置间驱动图1和图10所示的等待位置,图3所示的加载位置,以及图5所示的播放位置。加载板51具有凸轮槽51A。加载凸轮52的角度受到加载板51的位置的控制。加载凸轮52受到加载底盘30上的销31B的支承。销52A沿凸轮槽51A运动。一设在加载凸轮52的外边缘上的齿轮52B与支承在位于加载底盘30上的销31D上的加载齿轮53啮合。加载齿轮53具有一个可以邻接惰轮54的凸起53A。惰轮54受到销31D的支承。在惰轮54外边缘上的齿轮54A与小齿轮33啮合。当加载板51处于等待位置(图1)或加载位置(图3)时,加载凸轮52的销52A处于凸轮槽51A的水平区域511,而加载齿轮53的凸起53A与远离惰轮54侧面分开。当加载板51移至播放位置(图5)时,加载凸轮52的销52A进入凸轮槽51A的水平区域512,且加载凸轮52顺时针方向转动。这使得加载齿轮53逆时针方向转动。惰轮54被凸起53A逆时针方向转动。结果,小齿轮33顺时针方向旋转,而盘片导向件10、20则由此被移至接纳位置。为了保证盘片传递可靠,盘片传递装置100具有一个偏动装置40,它能够增大盘片导向件10、20的盘片夹持力(见图10)。偏动装置40具有一个附加弹簧(螺旋弹簧42)和一个控制装置(偏动臂41和加载板51),控制装置控制是否利用这一弹簧给盘片导向件10、20施加一个附加力。偏动臂41通过一个销31C可转动地支承在加载底盘30上。偏动臂41受到弹簧42的顺时针方向的作用力。在偏动臂41的端部,销41A邻接加载板51的侧面51B。在偏动臂41上的凸轮面41B可以与位于惰轮54上表面上的两销54B、54C中的任一销接合。当加载板51被移至加载位置(图3)时,弹簧42的弹簧力施加于盘片导向件10、20。在加载板51处于这一位置时,销41A与加载板51的表面51B上的凹区域510相对,且允许偏动臂41顺时针转动。当要传递的盘片为大尺寸盘片D1时,惰轮54处于图3所示的角度。通过凸轮面41B起作用的偏动臂41,向左推压销54B,结果,惰轮54被弹簧42顺时针方向施力。这一力最终通过小齿轮33作用于盘片导向件,于是增大盘片夹持力。另一方面,如果要传递的盘片为小尺寸盘片D2,隋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片传递装置,包括:一个加载底盘;一对直线运动盘片导向件,设在上述底盘上并可彼此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盘片导向件适于接合一置放在其间的盘片的边缘部分,并使所述盘片沿一预定路径位移;一个持续相向拉上述盘片导向件的弹簧;以及加 力装置,用于在所述盘片沿所述路径正被移动时附加地对所述盘片导向件施加相向运动的力。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5-6 131675/971.一种盘片传递装置,包括一个加载底盘;一对直线运动盘片导向件,设在上述底盘上并可彼此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盘片导向件适于接合一置放在其间的盘片的边缘部分,并使所述盘片沿一预定路径位移;一个持续相向拉上述盘片导向件的弹簧;以及加力装置,用于在所述盘片沿所述路径正被移动时附加地对所述盘片导向件施加相向运动的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小齿轮,该小齿轮与上述两盘片导向件均啮合,从而使所述小齿轮的转动驱动所述两个盘片导向件相向或相背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装置包括用以可控制地对所述小齿轮施加一力矩的弹簧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可滑动地装在所述加载底盘上的加载板,所述弹簧装置的所述力矩的施加受到所述加载板在所述加载底盘上的位置的控制。5.一种盘片传递装置,包括一个加载底盘;一对直线运动盘片导向件,设在上述底盘上并可彼此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盘片导向件适于接合一置放在其间的盘片的边缘部分,并使所述盘片沿一预定路径位移;一个持续相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道仁郎
申请(专利权)人:中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