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024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及方法,涉及车路协同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路侧处理设备;车载协同处理设备;中心云服务器,与路侧处理设备和车载协同设备进行连接;车载协同处理设备用于采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并将采集的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发送至路侧处理设备或中心云服务器,路侧处理设备用于采集路况数据并生成道路状况信息,并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以及道路状况信息发送至中心云服务器,中心服务器接收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以及道路状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协同处理后反馈发送车载协同处理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通过中心云服务器进行调度,可以缓解中心云服务器的计算和通信压力。计算和通信压力。计算和通信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路协同
,尤其涉及一种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V2X(VehicletoEverything),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车联网通过整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奠定了新的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了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兼容。简单来说,搭配了V2X系统的车型,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能够通过对实时交通信息的分析,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从而大大缓解交通堵塞。除此之外,通过使用车载传感器和摄像系统,还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做出迅速调整,从而实现“零交通事故”。例如,如果行人突然出现,可以自动减速至安全速度或停车。
[0003]目前,现有的车载单元(OnboardUnit,OBU)可以和网络设施(例如Internet或者交通专网中的应用服务器)进行V2N通信,完成车载单元和网络设施之间的交通业务,例如电子导航、出行信息提示等业务。车载单元也可以和路侧单元(RSU

RoadSideUnit,RSU)进行V2I通信,完成车载单元和路侧单元之间的交通业务,例如电子收费、前方交通事件告警等业务。车路协同是指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车路协同的技术内涵有三点,一是强调人



路系统协同,二是强调区域大规模联网联控,三是强调利用多模式交通网络与信息交互。这项技术是信息技术与汽车和交通两大行业相融合的结果。目前,随着汽车网联化和对汽车自动驾驶的研究不断升级,车路协同成为不断被提及的一个热词。若想要实现未来交通的智能,就不再是单车智能那么简单。无论单车智能的研发还是公路建设,都是将各自的数据割裂开来,智能也只是局限的智能,大多数汽车产生的数据都不能够有效的被采用,而车路协同是将车、路、人、云有效的结合,各自产生的数据能够被灵活的运用,不仅有效的解决用户所遇到的出行问题,同时对公路上产生的各种交通状况也能够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车路协同将是智能交通、智慧高速的核心。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如上所述的V2X方案中,车载单元、路侧单元和网络设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车辆中的车载单元识别并采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并将采集的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发送至路侧单元或网络设施,路侧单元采集并生成道路状况信息,并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转发至网络设施,将采集生成的道路状况信息发送至网络设施,网络设施接收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以及道路状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协同处理后反馈发送至路侧单元,由路侧单元转发至相应车辆中的车载单元,简单的说车载单元若要获取所需视频流数据,仍需要网络设施的参与,由网络设施进行统一调度,导致网络设施在远端的计算和通信压力较大,会带来很多安全、效率和运营等方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单元若要获取所需视频流数据需要由网络设施进行统一调度的缺陷,实现车载环境信息处理设备在获取道路信息时,无需通过中心云服务器进行调度,可以缓解中心云服务器的计算和通信压力。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包括:
[0007]路侧处理设备,安装在小区的道路旁或者枢纽设施处;
[0008]车载协同处理设备,安装在车辆上;
[0009]中心云服务器,与所述路侧处理设备和所述车载协同设备进行连接;
[0010]其中,车载协同处理设备用于识别并采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并将采集的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发送至路侧处理设备或所述中心云服务器,路侧处理设备用于采集路况数据并生成道路状况信息,并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转发至中心云服务器,以及将采集生成的道路状况信息发送至中心云服务器,中心服务器接收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以及道路状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协同处理后反馈发送车载协同处理设备。
[0011]可选的,路侧处理设备包括:
[0012]路况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路况数据;
[0013]路况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路况数据并生成道路状况信息;
[0014]路况传输单元,用于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转发至中心云服务器,以及将采集生成的道路状况信息发送至中心云服务器。
[0015]可选的,路况采集单元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以及毫米波雷达。
[0016]可选的,所述所述车载协同处理设备包括:
[0017]行驶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识别并采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
[0018]车载传输单元,用于将采集的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发送至路侧处理设备或所述中心云服务器;
[0019]反馈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经过中心云服务器综合分析及协同处理后的反馈信息并生成反馈信息;
[0020]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车辆的车速调整、车距调整、换道、超车和泊车。
[0021]可选的,所述所述车载协同处理设备还包括:
[0022]提醒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反馈单元输出的报警提示信号,并对驾驶员进行警示提醒。
[0023]可选的,行驶信息采集单元包括多种车辆信息传感器。
[0024]可选的,路况传输单元基于IPv6协议从车载传输单元中拉取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
[0025]可选的,路况传输单元与车载传输单元之间进行直连无线通信,路况传输单元、反馈接收单元与中心云服务器之间进行远距离无线通信。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车载协同处理设备识别并采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并将采集的车
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发送至路侧处理设备或所述中心云服务器;
[0028]路侧处理设备采集路况数据并生成道路状况信息,并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转发至中心云服务器,以及将采集生成的道路状况信息发送至中心云服务器;
[0029]中心服务器接收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以及道路状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协同处理后反馈发送车载协同处理设备。
[0030]可选的,路侧处理设备与车载协同处理设备之间进行直连无线通信,路侧处理设备、车载协同处理设备与中心云服务器之间进行远距离无线通信。
[0031]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及方法,车载协同处理设备识别并采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并将采集的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发送至路侧处理设备的路侧处理设备或中心云服务器,路侧处理设备采集并生成道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侧处理设备(100),安装在小区的道路旁或者枢纽设施处;车载协同处理设备(200),安装在车辆上;中心云服务器(300),与所述路侧处理设备(100)和所述车载协同设备(200)进行连接;其中,车载协同处理设备(200)用于识别并采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并将采集的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发送至路侧处理设备(100)或所述中心云服务器(300),路侧处理设备(100)用于采集路况数据并生成道路状况信息,并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转发至中心云服务器(300),以及将采集生成的道路状况信息发送至中心云服务器(300),中心服务器(300)接收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以及道路状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协同处理后反馈发送车载协同处理设备(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路侧处理设备(100)包括:路况采集单元(110),用于采集路况数据;路况处理单元(120),用于接收所述路况数据并生成道路状况信息;路况传输单元(130),用于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转发至中心云服务器(300),以及将采集生成的道路状况信息发送至中心云服务器(3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路况采集单元(110)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以及毫米波雷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区内车路信息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车载协同处理设备(200)包括:行驶信息采集单元(210),用于识别并采集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车载传输单元(220),用于将采集的车辆行驶环境信息、车况数据信息发送至路侧处理设备(100)或所述中心云服务器(300);反馈接收单元(230),用于接收经过中心云服务器(300)综合分析及协同处理后的反馈信息并生成反馈信息;反馈单元(240),用于根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力臧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力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