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性叠层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586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和防眩性能,并且抑制闪耀的发生,具有高的耐擦伤性,形状稳定性也优异的防眩性叠层体。更详细而言,提供如下的防眩性叠层体,其包括: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设置于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的至少1个面的、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和设置于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上的、具有凹凸形状的硬涂层,该防眩性叠层体满足下述条件(i)和(ii):(i)上述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厚度为10~250μm,上述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与包含上述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合计厚度为100~3,000μm;(ii)上述叠层体的由JIS K 7136规定的雾度为15%以上,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以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眩性叠层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眩性叠层体。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的防眩性叠层体,其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和防眩性能,并且可以抑制闪耀(sparking)的发生,具有高的耐擦伤性,形状稳定性也优异,可以在车载用液晶显示装置、便携电话终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中作为前面板使用。

技术介绍

[0002]出于保护液晶面板等的目的,液晶显示装置设置有前面板。作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前面板所使用的材料,可以列举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代表的(甲基)丙烯酸树脂。
[0003]另外,近年来,从具有高的耐冲击性、耐热性、二次加工性、轻量性和透明性等的观点出发,使用包含聚碳酸酯树脂的片作为前面板。特别是在聚碳酸酯树脂片的表层叠层丙烯酸树脂得到的多层片上实施硬涂层而得到的前面板,具有与现有的带有硬涂层的丙烯酸树脂相匹敌的表面硬度和耐擦伤性,并且还兼具聚碳酸酯树脂的优异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加工性和透明性,因此作为前面板被广泛采用。
[0004]关于具有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前面板,通常与丙烯酸树脂一起通过熔融挤出法形成。
[0005]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在最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防反射的光学叠层体。这样的防反射用的光学叠层体是通过光的散射或干涉,来抑制像的映入或降低反射率的叠层体。
[0006]作为防反射用光学叠层体之一,已知有在透明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能够通过表面的凹凸形状使外光散射,防止外光的反射或像的映入引起的视认性的降低。另外,该光学叠层体通常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因此为了在操作时不划伤,也要求赋予硬涂性。
[0007]为了防止在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等的显示面上的外景的映入,通常,在基材上涂布微粒与粘合剂树脂或固化性树脂的混合物,在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由此防止正反射,表现出防眩性。但是,在像素尺寸小的高精细显示装置中,在现有的表面凹凸尺寸下,会导致图像的闪耀或文字模糊等图像品质降低。即,在高精细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现有的表面凹凸尺寸与高精细显示的像素尺寸在数量级上相近,由表面凹凸引起的透镜效应产生闪耀。为现有的微粒尺寸时,直进透射光附近的散射增加,像素的轮廓变得不清晰,产生文字模糊。此外,透射散射光的强度分布依赖于添加的微粒尺寸,为较小的微粒时,直进透射光周围的散射减少,闪耀被降低,但为较大的微粒时,直进透射光附近的散射增加,产生闪耀。
[0008]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尝试了减小添加的微粒的尺寸,或使用粒径分布集中的微粒等,来控制表面的凹凸形状。但是,在这些方法中,为了防止闪耀和文字模糊,需要控制微粒的重心位置。另外,因为表面的凹凸形状变小,所以难以兼顾充分的防眩性,并且在成本方面也不利。
[0009]另外,如果添加微粒,则在耐擦伤试验中,最外表面的微粒脱落会发挥研磨剂的作用,因此与不添加微粒的情况相比,耐擦伤性明显降低,因此不优选。
[0010]在日本特开2001-21530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抗眩光层,其是将平均粒径15μm以下的透明微粒包含在上述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厚度的覆膜中的抗眩光层,在上述覆膜中,上述透明微粒偏于与空气接触的一侧而存在,形成表面微细的凹凸结构。但是,在该抗眩光层中,通过颗粒尺寸来控制透射散射光的强度分布,因此不能有效防止显示面上的闪耀。另外,由于添加了颗粒,所以会发生颗粒的脱落造成的耐擦伤性降低。
[0011]如上所述,在车载用液晶显示装置、便携电话终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的前面板中,还没有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和防眩性能并且能够抑制闪耀的发生、具有高的耐擦伤性、形状稳定性也优异的前面板。
[0012]现有技术文献
[0013]专利文献
[001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5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防眩性叠层体,其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和防眩性能,并且能够抑制闪耀的发生,具有高的耐擦伤性,形状稳定性也优异。
[0017]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8]上述技术问题能够通过以下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即,本专利技术如下所述。
[0019]<1>一种防眩性叠层体,其包括:
[0020]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
[0021]设置于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的至少1个面的、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和
[0022]设置于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上的、具有凹凸形状的硬涂层,
[0023]该防眩性叠层体满足下述条件(i)和(ii):
[0024](i)上述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厚度为10~250μm,上述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与上述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合计厚度为100~3,000μm;
[0025](ii)上述叠层体的由JIS K 7136规定的雾度为15%以上,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以45
°
的光入射角测得的反射清晰度为30%以下,将该叠层体设置在265ppi的光源上用柯尼卡美能达制Prometoric Y29测得的亮度标准偏差/评价范围的平均亮度为2.0以下。
[0026]<2>如上述<1>所述的防眩性叠层体,其中,高硬度树脂(B)包含以下的树脂(B1)~(B4)中的任一种,
[0027]上述树脂(B1)是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的共聚树脂,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与上述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的合计比例为上述共聚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的90~100摩尔%,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的比例为上述共聚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的65~80摩尔%,
[0028][0029](式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
[0030][0031](式中,R3为氢原子或甲基,R4为可以具有碳原子数1~4的烃基的环己基。)
[0032]上述树脂(B2)是包含55~10质量%的含有乙烯基系单体的树脂(C)和45~90质量%的苯乙烯-不饱和二羧酸系共聚物(D)的树脂,上述苯乙烯-不饱和二羧酸系共聚物(D)包含50~80质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d1)、10~30质量%的不饱和二羧酸单体单元(d2)和5~30质量%的乙烯基系单体单元(d3),
[0033]上述树脂(B3)是包含5~20质量%的苯乙烯结构单元、70~90质量%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和5~20质量%的N-取代型马来酰亚胺单体的树脂共聚物(G),或者是作为树脂共聚物(G)与树脂共聚物(D)的合金的树脂,
[0034]上述树脂(B4)是包含下述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H)且任选地包含下述通式(4)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0035][0036]<3>如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防眩性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设置于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的至少1个面的、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和设置于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上的、具有凹凸形状的硬涂层,所述防眩性叠层体满足下述条件(i)和(ii):(i)所述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厚度为10~250μm,所述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与所述包含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合计厚度为100~3,000μm;(ii)所述叠层体的由JIS K 7136规定的雾度为15%以上,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以45
°
的光入射角测得的反射清晰度为30%以下,将该叠层体设置在265ppi的光源上用柯尼卡美能达制Prometoric Y29测得的亮度标准偏差/评价范围的平均亮度为2.0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叠层体,其特征在于:高硬度树脂(B)包含以下的树脂(B1)~(B4)中的任一种,所述树脂(B1)是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的共聚树脂,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与所述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的合计比例为所述共聚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的90~100摩尔%,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的比例为所述共聚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的65~80摩尔%,式(1)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式(2)中,R3为氢原子或甲基,R4为可以具有碳原子数1~4的烃基的环己基;所述树脂(B2)是包含55~10质量%的含有乙烯基系单体的树脂(C)和45~90质量%的苯乙烯-不饱和二羧酸系共聚物(D)的树脂,其中,所述苯乙烯-不饱和二羧酸系共聚物(D)包含50~80质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d1)、10~30质量%的不饱和二羧酸单体单元(d2)和5~30质量%的乙烯基系单体单元(d3),所述树脂(B3)是包含5~20质量%的苯乙烯结构单元、70~90质量%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和5~20质量%的N-取代型马来酰亚胺单体的树脂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泽归心
申请(专利权)人:MGC菲尔须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