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及排出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52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及排出阀,同时兼顾了一体式阀片和分瓣式阀的优势:既保留了一体式阀片在结构强度和完全密封的优势,又避免了一体式阀片因结构牵连引起的失压现象,也不会存在分瓣式阀片的回弹力不足的问题。具有排出阀和隔膜室,其中,排出阀,包括排出阀片和设置在排出阀片底面中心的定位柱,所述排出阀片通过定位柱与隔膜室连接;具体的,隔膜室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该定位孔内实现排出阀与隔膜室的连接;隔膜室,其腔体底面上设有若干排水口;所述排出阀片底面设有若干辐射状布置的凹槽,将排出阀片底面分隔为若干密封单元;所述排出阀与隔膜室装配连接时,所述密封单元与排水口对应。与排水口对应。与排水口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及排出阀


[0001]本技术涉及隔膜泵
,尤其涉及一种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及排出阀。

技术介绍

[0002]排出阀在隔膜室中与隔膜室面配合,对应的隔膜室具有多排出水口,每排出水口对应一个腔体,排出阀起到密封的作用,出水时为单排出水,其余出水口须成密封状态。排出阀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并利用材料弹性将排出水口封闭。现有技术中的排出阀片主要有一体阀片和分瓣式阀片。
[0003]其中的一体式阀片,用来封堵三个出水口区域的三个密封区区分不明显,当高压水压力推开阀片的某一区时,与其相邻的将要打开的区域容易受到牵连而提早打开,阀片与高压腔底部的密封性不够好而造成失压现象。
[0004]而分瓣式阀片,其特点是排出阀片以径向槽把三个密封区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阀片,三个独立的阀片轮流受压打开。由于这种排出阀片整体结构被分割,导致回弹力不足,也会引起阀片与高压腔底部的密封性不够好而造成失压现象,所以需要选用硬度较高的橡胶材料来补偿,这样会使制造成本提高以及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一体式阀片或分瓣式阀片结构难以兼顾密封效果和回弹力的不足之处,提供能够避免不同密封区域之间牵连提早打开,并且密封效果更强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及其排出阀。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具有排出阀和隔膜室,其中,
[0008]排出阀,包括排出阀片和设置在排出阀片底面中心的定位柱,所述排出阀片通过定位柱与隔膜室连接;具体的,隔膜室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该定位孔内实现排出阀与隔膜室的连接;
[0009]隔膜室,其腔体底面上设有若干排水口;
[0010]所述排出阀片底面设有若干辐射状布置的凹槽,将排出阀片底面分隔为若干密封单元;所述排出阀与隔膜室装配连接时,所述密封单元与排水口一一对应。
[0011]排出阀片为一片式结构,排出阀片在凹槽的槽底位置相比其他区域更薄,所述凹槽将排水阀片分隔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密封单元。由于排水阀片采用材料的弹性性质,在一处密封单元受压翘起时,排出阀片的弯曲形变集中于该密封单元两侧的凹槽底部,而不会使其他密封单元翘起。这样同时兼顾了一体式阀片和分瓣式阀的优势:既保留了一体式阀片在结构强度、回弹力和完全密封的优势,又避免了一体式阀片因结构牵连引起的失压现象,也不会存在分瓣式阀片的回弹力不足的问题。
[0012]作为优选,所述排出阀片的厚度自其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小使排出阀片的底面形成凸出弧面结构,所述排出阀与隔膜室装配连接时,排出阀片的底面与隔膜室的腔体底面贴合。
[0013]作为优选,所述排出阀片的底面为凸出的球冠形结构,所述隔膜室的腔体底面为配合排出阀片底面球冠形结构的内凹球面结构。
[0014]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排水阀片底面和隔膜室的腔体底面的完全贴合,贴合面上未有空隙,形成有效密封,提升整泵输出效率。排水口关闭过程中,排出阀片底面由厚到薄逐步回落并与隔膜室的腔体底面逐步贴合,有效降低排出阀与隔膜室接触时所产生的拍打声。
[0015]作为优选,所述凹槽末端延伸至排出阀片的边缘,所述排出阀片的边缘、且对应凹槽末端的位置设有缺口;所述隔膜室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缺口相配合的定位凸筋。
[0016]排出阀片上的密封单元的数量及覆盖位置与隔膜室的腔体底面的排水口一一对应。所述缺口和定位凸筋的配合结构能够保证排出阀片上各密封单元的准确定位和复位,避免因为多次使用后排出阀片和隔膜室的腔体底面的相对位置偏移而影响密封效果。
[0017]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槽底到排出阀片顶面之间的厚度为0.4

1.0mm,所述凹槽的宽度为1.5

2.0mm。
[0018]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排出阀片直径的比例范围为1:3

1:4。
[0019]作为优选,所述排出阀片顶面为平面结构。
[0020]一种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包括排出阀片和设置在排出阀片底面中心的定位柱,所述排出阀片底面设有若干辐射状布置的凹槽,将排出阀片底面分隔为若干密封单元。将其应用于隔膜室上时,密封单元与排水口一一对应;由于排水阀片采用材料的弹性性质,在一处密封单元受压翘起时,排出阀片的弯曲形变集中该密封单元两侧的凹槽底部,而不会使其他密封单元翘起。这样同时兼顾了一体式阀片和分瓣式阀的优势:既保留了一体式阀片在结构强度、回弹力和完全密封的优势,又避免了一体式阀片因结构牵连引起的失压现象,也不会存在分瓣式阀片的回弹力不足的问题。
[0021]作为优选,所述凹槽末端延伸至排出阀片的边缘,所述排出阀片的边缘、且对应凹槽末端的位置设有缺口,便于排出阀的定位。
[0022]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槽底到排出阀片顶面之间的厚度为0.4

1.0mm,所述凹槽的宽度为1.5

2.0mm。
[0023]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排出阀片直径的比例范围为1:3

1:4。
[0024]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排水阀片底面和隔膜室的腔体底面完全贴合,贴合面上未有空隙,形成有效密封,提升整泵输出效率。(2)通过凹槽将排水阀片分隔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密封单元。同时排出阀片上的密封单元的数量和覆盖位置与隔膜室的腔体底面的扇形排水区域一一对应。这样的结构方案使得一处扇形排水区域内的排水口打开排水时,水压只会顶开这一位置的排出阀片的密封单元,而不会使密封其他扇形排水区域的密封单元提前翘起,避免造成失压现象发生。(3)排水口关闭过程中,排出阀片底面由厚到薄逐步回落并与隔膜室的腔体底面逐步贴合,有效降低排出阀与隔膜室接触时所产生的拍打声。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排出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排出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隔膜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隔膜室的剖视图。
[0030]图中标注:1、排出阀;101、排出阀片;102、缺口;103、密封单元,104、凹槽;105、定位柱;106、贴合密封面;2、隔膜室;201、腔体底面;202、定位凸筋;203、定位孔;204、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2]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包括排出阀1和隔膜室2。
[0033]如图2、图3所示,所述排出阀1包括排出阀片101和设置在排出阀片101底面中心的定位柱105。
[0034]如图4、图5所示,隔膜室2的腔体底面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具有排出阀(1)和隔膜室(2),其中,排出阀(1),包括排出阀片(101)和设置在排出阀片(101)底面中心的定位柱(105),所述排出阀片(101)通过定位柱(105)与隔膜室(2)连接;隔膜室(2),其腔体底面(201)上设有若干排水口(204);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阀片(101)底面设有若干辐射状布置的凹槽(104),将排出阀片(101)底面分隔为若干密封单元(103);所述排出阀(1)与隔膜室(2)装配连接时,所述密封单元(103)与排水口(204)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阀片(101)的厚度自其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小使排出阀片(101)的底面形成凸出弧面结构,所述排出阀(1)与隔膜室(2)装配连接时,排出阀片(101)的底面与隔膜室(2)的腔体底面(201)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阀片(101)的底面为凸出的球冠形结构,所述隔膜室(2)的腔体底面(201)为配合排出阀片(101)底面球冠形结构的内凹球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增压泵的排出阀与隔膜室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4)末端延伸至排出阀片(101)的边缘,所述排出阀片(101)的边缘、且对应凹槽(104)末端的位置设有缺口(102);所述隔膜室(2)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缺口(102)相配合的定位凸筋(202)。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效振张洪亮金玲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力夫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