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渣混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87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木渣混胶设备,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有混胶腔,第一转动轴内部形成有第一内腔;上壳体上方形成有进料口,上壳体上方与进胶管固定连接,进胶管与混胶腔相连通,下壳体下方形成有出料口,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动轴转动,旋转接头固定安装在左侧的安装板上方,旋转接头的内管插入第一内腔中并与第一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以及第一转动轴和外壁和螺旋叶片对固体材料和液体材料进行加热,可以增强液体材料的流动性,使液体材料更容易与固体材料混合,加快了混合速度,解决了现有设备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液体材料的流动性增强,粘度减小,每次清理的间隔较长,解决了现有设备需要经常清理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渣混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木塑混胶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木渣混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木渣混胶设备往往在将木渣和树脂混合时,不对木渣和树脂进行加热。这造成了木渣和树脂的温度较低,流动性较差,因而使得木渣和树脂混合均匀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同时,木渣和树脂还容易附着在螺旋叶片和转动轴上,需要经常对螺旋叶片和转动轴进行清理防止木渣和树脂堆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木渣混胶设备,解决了现有设备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解决了现有设备需要经常清理的问题。
[0004]一种木渣混胶设备,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转动轴和旋转接头,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有混胶腔,所述第一转动轴在混胶腔中,所述第一转动轴外侧与螺旋叶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内部形成有第一内腔;所述上壳体上方形成有进料口,所述上壳体上方与进胶管固定连接,所述进胶管与混胶腔相连通,所述下壳体下方形成有出料口,所述下壳体左右两侧分别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穿过混胶腔并通过轴承座内的轴承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右侧的安装板上方,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旋转接头固定安装在左侧的安装板上方,所述旋转接头的内管插入第一内腔中并与第一内腔相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轴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的两端与第一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内腔位于第一转动轴中部,所述第二内腔位于第一内腔外侧。
[0006]进一步地,所有的第二内腔以第一转动轴的旋转轴为中心做圆周均匀排布。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内部形成有上腔,所述上腔一端与第一阀门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阀门相连通;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与上壳体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形成有下腔,所述下腔一端与第三阀门相连通,另一端与第四阀门相连通;所述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分别与下壳体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接头为双通道旋转接头。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铰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以及第一转动轴和外壁和螺旋叶片对固体材料和液体材料进行加热,可以增强液体材料的流动性,使液体材料更容易与固体材料混合,加快了混合速度,解决了现有设备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液体材料的流动性增强,粘度减小,不容易附着在螺旋叶片和第一转动轴上,每次清理的间隔较长,解决了现有设备需要经常清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4]图1: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本技术第一转动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本技术和称重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称重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称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木渣混胶设备,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第一转动轴3和旋转接头4,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有混胶腔10,所述第一转动轴3在混胶腔10中,所述第一转动轴3外侧与螺旋叶片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3内部形成有第一内腔30;所述上壳体1上方形成有进料口12,所述上壳体1上方与进胶管15固定连接,所述进胶管15与混胶腔10相连通,所述下壳体2下方形成有出料口22,所述下壳体2左右两侧分别与安装板25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25上固定安装有轴承座16,所述第一转动轴3两端穿过混胶腔10并通过轴承座16内的轴承与安装板25转动连接,第一电机26固定安装在右侧的安装板25上方,所述第一电机26驱动第一转动轴3转动,所述旋转接头4固定安装在左侧的安装板25上方,所述旋转接头4的内管43插入第一内腔30中并与第一内腔30相连通。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轴3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二内腔32,所述第二内腔32的两端与第一内腔30相连通,所述第一内腔30位于第一转动轴3中部,所述第二内腔32位于第一内腔30外侧。
[0027]进一步地,所有的第二内腔32以第一转动轴3的旋转轴为中心做圆周均匀排布。
[0028]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1内部形成有上腔11,所述上腔11一端与第一阀门13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阀门14相连通;所述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分别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
[0029]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2形成有下腔21,所述下腔21一端与第三阀门23相连通,另一端与第四阀门24相连通;所述第三阀门23和第四阀门24分别与下壳体2固定连接。
[00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26可以通过减速器与第一转动轴3连接。
[003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接头4为双通道旋转接头,所述双通道旋转接头为现有装置。
[0032]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铰接。
[0033]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2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27。
[0034]进一步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远离铰接处的一侧可以安装有卡扣进行可拆卸连接,或者使用螺栓穿过上壳体1和下壳体2后与螺母螺纹连接,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固定。
[0035]工作时,木渣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渣混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第一转动轴(3)和旋转接头(4),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有混胶腔(10),所述第一转动轴(3)在混胶腔(10)中,所述第一转动轴(3)外侧与螺旋叶片(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3)内部形成有第一内腔(30);所述上壳体(1)上方形成有进料口(12),所述上壳体(1)上方与进胶管(15)固定连接,所述进胶管(15)与混胶腔(10)相连通,所述下壳体(2)下方形成有出料口(22),所述下壳体(2)左右两侧分别与安装板(25)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25)上固定安装有轴承座(16),所述第一转动轴(3)两端穿过混胶腔(10)并通过轴承座(16)内的轴承与安装板(25)转动连接,第一电机(26)固定安装在右侧的安装板(25)上方,所述第一电机(26)驱动第一转动轴(3)转动,所述旋转接头(4)固定安装在左侧的安装板(25)上方,所述旋转接头(4)的内管(43)插入第一内腔(30)中并与第一内腔(30)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渣混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3)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二内腔(32),所述第二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平王新光费菲薛柏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雷森托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