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活性酶的益生菌茶酵素产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504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含活性酶的益生菌茶酵素产品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选用未加工的茶叶、不发酵茶、半发酵茶或全发酵茶叶中的一种作为主要原料,添加药食同源类的草本植物,选用酵母菌、益生菌为发酵剂进行分段式发酵,最后采用超高压冷杀菌技术进行灭菌,制成益生菌茶酵素产品。配方为:茶叶80~120份、草本植物40~60份,蜂蜜30~50,酵母菌1~3份,益生菌2~5份,水1000~12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发酵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活性成分含量高,有清除超氧氢离子自由基、增强免疫力、降血脂、降胆固醇以及帮助减肥等功效;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不同品质的茶叶原料,实现茶叶高值化全方位的综合利用,丰富茶食品类型。丰富茶食品类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含活性酶的益生菌茶酵素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富含活性酶的益生菌茶酵素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酵素是以动物、植物和菌类为原材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活性成分的产品。酵素按产品应用领域可分为食用酵素、环保酵素、日化酵素、饲用酵素、农用酵素、其他酵素等。食用型酵素产品富含活性酶或活性益生菌成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各种有机物分解成氨基酸、葡萄糖等小分子无机物,更加容易被肠胃吸收,提供必需且均衡的营养物质;并且,酵素能够改善肠胃功能,保护肠道微生物,增强肠胃的自我修复能力,抑制病原菌,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作为一款健康食品,酵素以其天然、健康、绿色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处于高速成长之中,潜力十分巨大。现有市场上出现的酵素饮品,均以各类果蔬为原料制作而成,产品较为单一,且发酵过程容易染菌,发酵周期长,得到的酵素产品活性成分低。
[0003]现有的茶酵素的制备方法存在发酵周期长、产品有效成分不明确、活性含量不清楚的问题。因此,制备一种富含活性酶的益生菌茶酵素产品对填补茶酵素产品空白,丰富茶食品产业,促进酵素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含活性酶的益生菌茶酵素产品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益生菌茶酵素产品经过酵母菌、益生菌分段发酵,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肪酶、GTP酶等多种活性酶成分;采用超高压冷杀菌技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原有风味。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发酵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活性成分含量高,有清除超氧氢离子自由基、增强免疫力、降血脂、降胆固醇以及帮助减肥等功效,适合各类人群饮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不同品质的茶叶原料,实现茶叶高值化全方位的综合利用,丰富茶食品类型。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含高活性酶的复合茶酵素产品,其含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茶叶80~120份、草本植物40~60份,蜂蜜30~50,酵母菌1~3份,益生菌2~5份,水1000~1200份。
[0007]其中,茶叶选自未加工的茶、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中的一种;所述未加工的茶为未经过杀青、炒制或发酵等工序处理过的茶;所述不发酵茶为绿茶、白茶中的一种;所述半发酵茶为乌龙茶、黄茶、青茶中的一种;所述全发酵茶为红茶、黑茶中的一种。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草本植物选自菊花、金银花、罗汉果、玫瑰、茉莉花、甘草中的任意一种。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益生菌选自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活菌含量为106~10
11
CFU/g。
[0010]一种含高活性酶的复合茶酵素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将处理好的茶叶和草本植物与蜂蜜、水混合均匀;
[0012]S2:将S1得到的混合物升温进行热浸提;
[0013]S3:接种酵母菌: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酵母菌活化液接种至S2得到的混合液中,将其混合均匀;
[0014]S4:一段发酵:将S3得到的混合物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得到一段发酵产物;然后进行杀菌;
[0015]S5:接种益生菌: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益生菌活化液接种至S4得到的混合液中,将其混合均匀;
[0016]S6:二段发酵:将S5得到的混合物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得到二段发酵产物;
[0017]S7:将二段发酵液经过4000~5000r/min的离心分离过滤,滤液即为茶酵素,将茶酵素采用进行杀菌并无菌灌装。
[0018]其中茶叶和草本植物的处理方式具体为:
[0019]茶叶预处理:选用干净、无霉变的未经过加工的茶、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中的一种为原料,按茶叶:水=1:5的比例将茶叶润湿,进行复水。
[0020]草本植物预处理:挑选干净、无霉变的药食同源类草本植物,放入65℃烘箱中烘烤1h,去除原料中的生味,促进香味成分的散发,还可减少后续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煮味。
[0021]其中,S7中无菌灌装的具体方法为将灌装所用的玻璃瓶进行灭菌,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灌装,旋盖密封。
[00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S2中所述热浸提具体为将S1得到的混合物升温至80~90℃,保持20~30min。
[002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S3中所述酵母菌活化液的活化方法为配置10~15份浓度为2%的葡萄糖溶液,121℃灭菌20min后冷却,加入1~3份酵母菌,于30℃下活化30min,制得酵母菌活化液。
[002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S4中所述一段发酵时发酵温度为28~32℃,保持200r/min的转速,发酵时间为18~24h。
[002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S5中所述益生菌活化液的活化方法为配置10~15份浓度为2%的葡萄糖溶液,121℃灭菌20min后冷却,加入2~5份乳酸菌,于37℃下活化30min,制得乳酸菌活化液。
[002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S6中所述二段发酵时发酵温度为37~40℃,保持200r/min的转速,发酵时间为22~26h。
[002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S4和S7中杀菌为采用超高压冷杀菌技术进行杀菌,条件为:压力400~500MPa,温度15~25℃,时间20~30min。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选用未加工的茶、不发酵茶、半发酵或全发酵茶中的一种为原料,可极大程度地利用不同品质的茶叶,实现茶叶未加工及加工产品的全方位综合利用,丰富了发酵茶食品产业,填补了国内外茶酵素市场的空白。
[0030](2)本专利技术选用未加工的茶、不发酵茶、半发酵或全发酵茶中的一种为原料,搭配
药食同源类的草本植物,两者复配且用量合理,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茶叶中特有的茶多酚、茶氨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人体代谢、提升免疫力、延缓衰老、降压安神、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常见的草本植物如菊花、金银花、罗汉果、玫瑰、茉莉花等均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均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功效。例如菊花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钙、镁、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具有杀菌抗炎、抗氧化性、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清热祛风、平肝明目等作用;罗汉果中含有丰富的罗汉果总甜苷、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微量元素、黄铜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因子,具有解热、润肺、止咳、去痰和促进胃机能等功效。选用茶叶与不同草本植物复配,可得到具有不同功效的茶酵素产品,适合不同人群饮用。
[0031](3)本专利技术采用酵母菌和益生菌分段式发酵技术,先利用产香酵母菌将绝大部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同时会生成大量高级醇、醛、酯、酸、酮类等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产品提供浓郁的风味;终止酵母菌发酵后再接种益生菌,益生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高活性酶的复合茶酵素产品,其特征在于,其含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茶叶80~120份、草本植物40~60份,蜂蜜30~50,酵母菌1~3份,益生菌2~5份,水1000~12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高活性酶的复合茶酵素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选自菊花、金银花、罗汉果、玫瑰、茉莉花、甘草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高活性酶的复合茶酵素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选自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活菌含量为106~10
11
CFU/g。4.一种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高活性酶的复合茶酵素产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处理好的茶叶和草本植物与蜂蜜、水混合均匀;S2:将S1得到的混合物升温进行热浸提;S3:接种酵母菌: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酵母菌活化液接种至S2得到的混合液中,将其混合均匀;S4:一段发酵:将S3得到的混合物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得到一段发酵产物;然后进行杀菌;S5:接种益生菌: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益生菌活化液接种至S4得到的混合液中,将其混合均匀;S6:二段发酵:将S5得到的混合物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得到二段发酵产物;S7:将二段发酵液经过4000~5000r/min的离心分离过滤,滤液即为茶酵素,将茶酵素采用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萌柏红梅张莉王波毛鹏煜尹翔东高礼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