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433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该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混凝土板;增韧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所述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由聚氨酯胶结料与橡胶颗粒拌和得到;钢渣嵌入层;二阶段热塑性环氧树脂粘结层;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下面层,所述的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由包括高韧树脂、玄武岩骨料、石灰岩矿粉和碳纤维的材料常温拌和得到;无卤环氧树脂粘结层;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上面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铺装结构全程均为常温施工,操作简单,无有害物质的排放;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铺装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解决了隧道铺装结构因温度、荷载作用的变形难题。荷载作用的变形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隧道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隧道建设长度越来越长,施工难度加大,此外,大、重载交通流量比例也在不断增高,车辆重载甚至超载现象愈发显著,隧道铺装结构耐久性及施工环保性面临新的挑战。传统隧道沥青铺装采用热拌施工,在隧道内尤其是长大隧道内沥青烟气聚集,无法及时排出,施工能见度差,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人员身体健康,且沥青铺装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大交通流、高重载比条件下的高温稳定性明显不足,普遍存在早期破损问题,影响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甚至影响隧道铺装结构的服役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的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从而提高隧道铺装结构耐久性和施工环保性,解决隧道铺装结构服役寿命不足和施工沥青烟气大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所述的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
[0006]混凝土板;
[0007]增韧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在混凝土板上涂覆增韧环氧树脂材料得到;
[0008]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由聚氨酯胶结料与橡胶颗粒拌和得到;
[0009]钢渣嵌入层,在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上撒布一层钢渣后碾压得到,钢渣部分露出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
[0010]二阶段热塑性环氧树脂粘结层,在所述钢渣嵌入层上涂布二阶段热塑性环氧树脂材料得到;
[0011]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下面层,所述的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由包括高韧树脂、玄武岩骨料、石灰岩矿粉和碳纤维的材料常温拌和得到;
[0012]无卤环氧树脂粘结层,在所述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下面层上涂布无卤环氧树脂材料得到;
[0013]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上面层,所述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由包括高韧树脂、玄武岩骨料、石灰岩矿粉的材料常温拌和得到。
[0014]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板
[0015]增韧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厚度为0.4mm~0.6mm;
[0016]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厚度为3cm~4cm;
[0017]二阶段热塑性环氧树脂粘结层厚度为0.5mm~0.6mm;
[0018]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下面层厚度为2cm~3cm;
[0019]无卤环氧树脂粘结层厚度为0.5mm~0.6mm;
[0020]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上面层厚度为3cm~4cm。
[0021]优选的,所述钢渣嵌入层所用钢渣为粒径为2mm~4mm不含铁元素的钢渣,所述钢渣嵌入的面积与总面积比为60%~80%。
[0022]优选的,所述无卤环氧树脂层的无卤环氧树脂材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80~90质量份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3~5质量份的间苯二胺、8~14质量份的丙酮在60~70℃,30~40KPa条件下反应35min~50min,后加入32~35质量份的固化剂在60℃~70℃下反应20min~40min得到,所述固化剂选自酚醛固化剂、脲醛树脂固化剂或酸酐固化剂。
[0023]优选的,所述增韧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中的增韧环氧树脂材料由环氧树脂A、固化剂B和增韧剂C组成,三者质量比为40~45:40:20,所述环氧树脂A包括70~80质量份双酚A型环氧树脂、15~20质量份环氧氯丙烷、5~8质量份石墨粉,所述固化剂B为芳香胺、二氰二胺、酸酐中的一种,所述增韧剂C为羧基液体丁腈橡胶、纳米碳酸钙、亚油酸二聚体二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
[0024]优选的,所述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中的聚氨酯胶结料为50~60质量份,橡胶颗粒为40~50质量份,所述的聚氨酯胶结料由主剂A和固化剂B组成,主剂A和固化剂B的质量比为50~55:45~50,所述主剂A为低聚物多元醇、多异氰酸酯按照质量比70~75:30配置而成,所述催化剂B为三乙烯二胺、三甲基苄胺、二甲基乙醇胺中的一种与辛酸亚锡按质量比60:30~40配置而成。
[0025]优选的,所述二阶段热塑性环氧树脂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80~85份双酚A型环氧树脂、10~15份环氧氯丙烷、5~7份石墨粉在60℃~70℃下反应40min~80min得到混合环氧树脂,加入固化剂在70℃~80℃下反应20min~40min得到,所述混合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60:35~40。
[0026]优选的,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下面层中所用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包括如下质量份的材料:
[0027]高韧树脂6~7份、13.2mm

16mm粒径玄武岩骨料8~10份、9.5

mm13.2mm粒径玄武岩骨料10~15份、4.75mm

9.5mm粒径玄武岩骨料20~25份、2.36mm

4.75mm粒径玄武岩骨料18~22份、1.18mm

2.36mm粒径玄武岩骨料5~10份、0.075mm

1.18mm粒径玄武岩骨料15~20份、石灰岩矿粉8~12份、碳纤维1~2份。
[0028]优选的,所述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上面层所用的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包括如下质量份的材料:
[0029]高韧树脂6~7份、13.2mm

16mm粒径玄武岩骨料7~9份、9.5mm

13.2mm粒径玄武岩骨料25~35份、4.75mm

9.5mm粒径玄武岩骨料30~35份、2.36mm

4.75mm粒径玄武岩骨料6~8份、1.18mm

2.36mm粒径玄武岩骨料4~7份、0.075mm

1.18mm粒径玄武岩骨料5~7份、石灰岩矿粉9~10份。
[0030]优选的,所述高韧树脂由高韧树脂主剂:高韧树脂固化剂按5:1~1.5质量比掺配,所述高韧树脂主剂包括90~95质量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3~5质量份酚氧环氧、6~10质量份650聚酰胺,固化剂为二乙烯三胺、偏苯三酸酐、氨基树脂中的一种;
[0031]所述碳纤维直径5~10μm、长度6mm~10mm。
[0032]有益效果
[0033]1.本专利技术采用“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下面层+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上面层”铺装结构体系,以聚氨酯橡胶颗粒材料为变形弹性吸收层,解决隧道铺装结构因温度、荷载作用的变形难题;以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和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为承载层,解决隧道铺装结构重载交通条件下结构强度不足和稳定性差的难题。
[0034]2.本专利技术全部为常温施工,无需任何加热装备,且无沥青烟等有害气体排放,有利于隧道内铺装施工质量及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混凝土板(1);增韧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2),在混凝土板(1)上涂覆增韧环氧树脂材料得到;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3),由聚氨酯胶结料与橡胶颗粒拌和得到;钢渣嵌入层(4),在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3)上撒布一层钢渣后碾压得到,钢渣部分露出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3);二阶段热塑性环氧树脂粘结层(5),在所述钢渣嵌入层(4)上涂布二阶段热塑性环氧树脂材料得到;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下面层(6),所述的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由包括高韧树脂、玄武岩骨料、石灰岩矿粉和碳纤维的材料常温拌和得到;无卤环氧树脂粘结层(7),在所述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下面层(6)上涂布无卤环氧树脂材料得到;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上面层(8),所述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由包括高韧树脂、玄武岩骨料、石灰岩矿粉的材料常温拌和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增韧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2)厚度为0.4mm~0.6mm;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3)厚度为3cm~4cm;二阶段热塑性环氧树脂粘结层(5)厚度为0.5mm~0.6mm;纤维复合冷拌高韧树脂混凝土下面层(6)厚度为2cm~3cm;无卤环氧树脂粘结层(7)厚度为0.5mm~0.6mm;冷拌高韧树脂玛蹄脂混凝土上面层(8)厚度为3cm~4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渣嵌入层(4)所用钢渣为粒径为2mm~4mm不含铁元素的钢渣,所述钢渣嵌入的面积与总面积比为60%~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卤环氧树脂层(7)的无卤环氧树脂材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80~90质量份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3~5质量份的间苯二胺、8~14质量份的丙酮在60~70℃,30~40KPa条件下反应35min~50min,后加入32~35质量份的固化剂在60℃~70℃下反应20min~40min得到,所述固化剂选自酚醛固化剂、脲醛树脂固化剂或酸酐固化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2)中的增韧环氧树脂材料由环氧树脂A、固化剂B和增韧剂C组成,三者质量比为40~45:40:20,所述环氧树脂A包括70~80质量份双酚A型环氧树脂、15~20质量份环氧氯丙烷、5~8质量份石墨粉,所述固化剂B为芳香胺、二氰二胺、酸酐中的一种,所述增韧剂C为羧基液体丁腈橡胶、纳米碳酸钙、亚油酸二聚体二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纤维复合树脂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橡胶颗粒弹性吸收层(3)中的聚氨酯胶结料为50~60质量份,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张志祥佟蕾赵梦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