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连铸中间包余留钢回收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4095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连铸中间包余留钢回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在中间包上设置减弱或阻止涡流形成的带钢水进、出口的挡渣坝,让钢水经进口先进入挡渣坝,再从出口流入中间包;2)当中间包的钢水量达到连铸浇钢时,开启中间包底部的注流口将钢水浇到下方的连铸机铸锭模中进行连铸;3)当钢水浇注完成后,控制中间包内的:渣层厚度在30mm以内、温度高于正常连铸温度10—15℃或者将连铸钢坯的拉坯速度较正常拉坯速度提高0.3—0.5m/min;4)当中间包钢水深度下降至300mm时,进行堵流。避免在中间包内产生涡流,保证钢锭质量,提高余留钢回收率,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连铸中间包余留钢回收率的方法


[0001]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法,尤其是一种提高连铸中间包余留钢回收率的方法,属于钢铁冶炼


技术介绍

[0002]中间包余留下的钢量是连铸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钢损失,是在中间包停浇后必须余留在中间包中的钢水。在连铸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中间包液面过低,而导致钢水在中间包水口区域产生旋涡,从而将杂质和空气卷入钢水中,造成连铸后的钢坯质量缺陷,必须在连铸停浇时,将一定量的钢水保留在中间包内,待浇入下一包钢水至中间包时,让这部分钢水及其中的杂质没过中间包水口区域,确保中间包内的这部分杂质不会卷入到铸流中,为此必须在中间包中留下余时钢水,另一方面却又带来中间包余留钢水在连铸生产过程中损耗较大、增加成本的问题。因此合理控制中间包余留钢量,对提高金属回收率、降低钢消耗、保障连铸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连铸停浇时,中间包余留的钢液高度控制在200

300mm,钢液质量为3—4t,随着中间包连铸浇钢炉数的提高以及开停机次数的减少,余留的钢水量有所下降,但是停机时,中间包余留钢水回收率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按照目前月使用中间包数量为63个/月计算,每个中间包余留钢水损失3—4t,每月仅余留钢水损失量就可达到189

252多吨,不利于炼钢节铁增钢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技术指标的改善。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连铸停浇后,减少中间包连铸余留下的钢水量,提高中间包余留钢回收率、降低钢损失。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连铸中间包余留钢回收率的方法,以减少中间包连铸余留下的钢水量,降低钢损失。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提高连铸中间包余留钢回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在中间包上设置减弱或阻止涡流形成的带钢水进、出口的挡渣坝,让钢水经进口先进入挡渣坝,再从出口流入中间包;(2)当中间包的钢水量达到连铸浇钢时,开启中间包底部的注流口将钢水浇到下方的连铸机铸锭模中进行连铸;(3)当钢水浇注完成后,控制中间包内的:渣层厚度在30mm以内、温度高于正常连铸温度10—15℃或者将连铸钢坯的拉坯速度较正常拉坯速度提高0.3—0.5m/min;(4)当中间包钢水深度下降至300mm时,进行下列堵流操作;(4.1)先堵中间包底部最中间的浇注口,其余浇注口继续浇铸;(4.2)当中间包钢水深度下降至只有200mm时,先堵最中间浇注口两侧的次中间浇注口,两边侧的浇注口继续浇注;
(4.3)当中间包钢水深度下降至只有100mm时,先堵其中一边侧的浇注口,另一边侧的浇注口继续浇铸,直至中间包余留钢水深度小于50mm,堵停另一边侧的浇注口。
[0006]所述步骤(1)的在中间包上设置挡渣坝具体如下:在中间包顶部中间后侧壁上设置向外和向内凸出的凹槽,该凹槽即为挡渣坝,且凹槽的顶部敞开、底部封闭,并在向内凸出的凹槽槽壁上且距离槽底2/3处设置钢水口,同时该向内凸出的凹槽槽顶高度大于向外凸出的凹槽槽顶高度,以便钢水自凹槽顶部的敞口进入凹槽后,从此钢水口流出进入中间包内,既有效提高钢水纯净度,又有效改善钢水在中间包内的运动轨迹,减弱或者避免中间包注流旋涡的形成,同时使钢渣上浮于凹槽顶部并被挡在凹槽中,有利于排渣。
[0007]所述步骤(2)中间包渣层厚度大于30mm时及时排渣,控制中间包渣层厚度在30mm以内。
[0008]所述步骤(3)的控制中间包温度高于正常连铸温度10—15℃,是为了防止钢包浇铸结束后,会使中间包温度降低过快而导致中间包底部浇注口堵塞,致使中间包余留钢水量增加,确保中间包余留钢水深度小于50mm。
[0009]所述步骤(3)的中间包浇注时,将连铸钢坯的拉坯速度较正常拉坯速度提高0.3—0.5m/min,确保中间包余留钢水深度小于50mm。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渣坝的设置,有效避免在中间包内产生涡流,不会使钢水卷带杂质、空气至铸锭中,保证连铸钢锭质量,通过连铸浇钢完成后的中间包渣层厚度、温度、拉锭速度、余留钢水深度控制,以及有效的堵流操作,大大降低余留的钢水量,提高余留钢回收率,且每个中间包每次停浇可回收75%的钢量,其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中间包后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2]图中,1为中间包,2为中间包底部的浇注口,3为中间包顶部后侧的排渣口,4为挡渣坝,41为挡渣坝向外凸出的凹槽壁,42为挡渣坝向内凸出的凹槽壁,43为钢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4]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提高连铸中间包余留钢回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在中间包上设置减弱或阻止涡流形成的带钢水进、出口的挡渣坝,让钢水经进口先进入挡渣坝,再从出口流入中间包;其中:在中间包上设置挡渣坝具体如下:在中间包1顶部中间后侧壁上设置向外和向内凸出的凹槽4,该凹槽即为挡渣坝,且凹槽的顶部敞开、底部封闭,并在向内凸出的凹槽4槽壁42上且距离槽底2/3处设置钢水口43,同时该向内凸出的凹槽4槽壁42顶部高度大于向外凸出的凹槽4槽壁41顶部高度;钢水自凹槽4顶部的敞口进入凹槽41后,从钢水口43流出进入中间包1内;(2)当中间包1的钢水量达到连铸浇钢时,开启中间包底部的注流口2将钢水浇到下方的连铸机铸锭模中进行连铸;
(3)当钢水浇注完成后,控制中间包1内的:渣层厚度在30mm以内、温度高于正常连铸温度10℃;(4)当中间包1钢水深度下降至300mm时,进行下列堵流操作;(4.1)先堵中间包1底部最中间的浇注口23,其余浇注口21、22、24、25继续浇铸;(4.2)当中间包1钢水深度下降至只有200mm时,先堵最中间浇注口23两侧的次中间浇注口22、24,两边侧21、25的浇注口继续浇注;(4.3)当中间包1钢水深度下降至只有100mm时,先堵左边侧的浇注口21,右边侧的浇注口25继续浇铸,直至中间包余留钢水深度小于50mm,堵停右边侧的浇注口25。
[0015]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提高连铸中间包余留钢回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在中间包上设置减弱或阻止涡流形成的带钢水进、出口的挡渣坝,让钢水经进口先进入挡渣坝,再从出口流入中间包;其中:在中间包上设置挡渣坝具体如下:在中间包1顶部中间后侧壁上设置向外和向内凸出的凹槽4,该凹槽即为挡渣坝,且凹槽的顶部敞开、底部封闭,并在向内凸出的凹槽4槽壁42上且距离槽底2/3处设置钢水口43,同时该向内凸出的凹槽4槽壁42顶部高度大于向外凸出的凹槽4槽壁41顶部高度;钢水自凹槽4顶部的敞口进入凹槽41后,从钢水口43流出进入中间包1内;(2)当中间包1的钢水量达到连铸浇钢时,开启中间包底部的注流口2将钢水浇到下方的连铸机铸锭模中进行连铸;(3)当钢水浇注完成后,控制中间包1内的:渣层厚度在30mm以内,并将连铸钢坯的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连铸中间包余留钢回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在中间包上设置减弱或阻止涡流形成的带钢水进、出口的挡渣坝,让钢水经进口先进入挡渣坝,再从出口流入中间包;(2)当中间包的钢水量达到连铸浇钢时,开启中间包底部的注流口将钢水浇到下方的连铸机铸锭模中进行连铸;(3)当钢水浇注完成后,控制中间包内的:渣层厚度在30mm以内、温度高于正常连铸温度10—15℃或者将连铸钢坯的拉坯速度较正常拉坯速度提高0.3—0.5m/min;(4)当中间包钢水深度下降至300mm时,进行下列堵流操作;(4.1)先堵中间包底部最中间的浇注口,其余浇注口继续浇铸;(4.2)当中间包钢水深度下降至只有200mm时,先堵最中间浇注口两侧的次中间浇注口,两边侧的浇注口继续浇注;(4.3)当中间包钢水深度下降至只有100mm时,先堵其中一边侧的浇注口,另一边侧的浇注口继续浇铸,直至中间包余留钢水深度小于50mm,堵停另一边侧的浇注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在中间包上设置挡渣坝具体如下:在中间包顶部中间后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茶维杰和浩杨冠龙金勇沈蓉华邱肖金安林樊昆祥
申请(专利权)人:红河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