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及光盘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407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盘,具有形成了凹凸状导槽的基板并且被收容在盘盒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盘盒上具有与上述导槽深度有关的识别元件及/或与再生光学系统的跟踪极性有关的识别元件。(*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形成于基板上的材料薄膜上通过照射激光光束等高能量光束记录再生高密度信号的光盘装置以及光盘。
技术介绍
近年来,能够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消除的光盘和把该光盘进行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正在商品化。进而,正在蓬勃地进行能够记录再生高画质动画的高密度改写型光盘和光盘装置的研究开发。作为改写型的光盘,已知有在盘形的基板上,例如具有Ge-Sb-Te和In-Se等的硫族薄膜等的相变化盘。另外,还知道有把Fe-Tb-Co等的金属薄膜作为记录层的光磁记录媒体。在相变化光盘中,例如,在由上述相变化材料构成的记录簿膜层上照射聚光的激光光束,在局部把照射部分加热到预定的温度。照射部分如果其达到的温度大于结晶化温度则转化为结晶的状态,超过融点熔融后如果急剧地冷却,则转换为非晶形状态。把非晶形状态,结晶状态的某一种定义为记录状态,消除状态(未记录状态),通过用对应于信息信号的图形形成,进行可逆的信息记录或者消除。在结晶状态和非晶形状态下光学特性不同,利用该特性差,通过光学地检测反射率变化或者透射率变化能够再生信号。在光磁记录媒体中,例如,在光磁记录薄膜上照射聚光了的激光光束,局部地加热到预定温度。在加热的同时加入磁场,通过使光磁记录薄膜的磁化方向根据信息而反转,进行信息的记录或者消除。在上述这样的光盘中,预先在基板上刻入凹凸状导槽(以下有时称为导行记录道),形成信息记录道。凸凹状导槽中,对于光的入射一侧,把与其较近的一方称为纹,把与其较远的一方称为纹间。通过纹或者纹间聚集激光,进行扫描,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者再生。该信息信号意味着使用者自身能够进行记录,称为用户数据。在当前销售的一般的光盘中,仅在纹或纹间的某一方记录信息信号,另一方分离开相邻的记录道,成为保护带。进而,作为增加光盘的记录容量的技术,如特公昭63-57859号公报中揭示的那样,具有在纹记录道和纹间记录道的双方都记录信息信号,加大记录道密度的技术。进而,还有为了加大记录道密度,在上述纹间记录道和纹记录道的双方进行记录信息的同时,缩小导行记录道的记录道间隔的方法。这种情况下,具有为了遮挡由于激光而升温的记录道的热传递到相邻的记录道而加深导槽的技术。另一方面,在改写型的光盘中,需要预先把表示媒体上的位置信息等的地址信号记录为凹凸状槽。作为该地址信号的记录装置,例如提出特开平6-176404号公报中揭示的中间地址法。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从光盘读出信息的光束的跟踪控制方法。图7是示出现有的光盘装置概要的框图。在光盘500上形成有信息记录道501。图8是信息记录道501的放大图。信息记录道501由纹记录道606和纹间记录道607构成,具有记录信息的数据区602以及记录信息记录道的位置信息等的地址部(识别信号区)601。纹记录道606和纹间记录道607以记录道间隔Tp的间隔相互地配置。在地址部(识别信号区)601上形成有由凸起和凹洼构成的前置槽604,其中心配置在沿光盘的半径方向从纹记录道606的中心仅偏离Tp/2的位置上。根据该前置槽604的配置,在纹记录道和纹间记录道的双方能够再生地址信号。前置槽604的深度或高度一般与数据区602的槽深度相同。另外图8中,还在纹记录道606以及纹间记录道607的每一个中,形成有记录标志605,光束点502沿箭头方向扫描纹记录道606以及纹间记录道607。使用图7,说明再生记录在光盘500上的信息时的动作。激光驱动电路525接受来自控制器518的信号L3转换为再生模式,输出驱动电流以一定的再生强度使半导体激光器510发光。其次,进行光束点焦点方向(聚焦方向)的位置控制,这时可以使用光点尺寸法或者象散法等一般的聚焦控制方法,在此省略说明。从安装在光头514上的半导体激光器510射出的激光通过物镜511聚光到信息记录道501上。由信息记录道501反射的激光根据反射光量分布给出信息记录道501上的信息以后,入射到光检测器512中。构成光检测器512的感光单元512a,512b把入射光束的光量分布的变化变换为电信号,分别输出到差分放大器515以及加法放大器521中。差分放大器515把各个输入电流变化为电压后,取其差分,作为差信号输出到LPF(Low Pass Filter)516中。LPF516从差信号抽取出低频成分,作为信号S1输出到极性反转电路517中。极性反转电路517根据来自控制器518的控制信号L1,使信号S1直接通过,或者把信号S1的极性反转作为信号S2输出到跟踪控制电路519。信号S2是所谓的推挽信号,对应于光束点502和信息记录道501的跟踪误差量。这里,极性反转电路517的动作在要记录(包含消除。以下相同。)或者再生的记录道是纹时,使信号S1直接通过,在要记录或者再生的记录道是纹间时,把信号S1的极性反转。跟踪控制电路519根据被输入的信号S2的电平,把跟踪控制信号驱动到调节器驱动电路520。调节器驱动电路520根据跟踪驱动信号,把输出电流输出到调节器513中,使得物镜511沿着横切信息记录道521的方向移动。根据该控制,光束点502能够扫描信息记录道中所希望的纹或者纹间的中心。光束点502如果正确地扫描在信息记录道501上,则通过在前置槽604和记录标志605(参考图8)中光相互干涉而使反射光量变化,感光单元512a,512b的输出信号电平变化。在加法放大器521中把其输出信号相加作为和信号输出到前置放大器522。在前置放大器522中放大的信号通过再生信号处理电路523被解调为再生数据,输出到控制器518中。另一方面,在进行记录时,激光驱动电路525接受来自控制器518的信号L3成为记录模式。同时,记录信号处理电路524接受来自控制器518的记录数据信号L2,把调制信号输出到激光驱动电路525中。激光驱动电路525根据调制信号把输出到半导体激光器510的驱动电流进行调制。由此,光束点502的强度变化,在信息记录道501上形成记录标志。在以上各动作进行期间,主轴电机530以一定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使得光盘500旋转。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现有光盘装置中,有时信号S1的极性不能够根据信息记录道501的槽深度进行反转,不能够跟踪作为目标的纹或者纹间记录道。图9中示出基于推挽法的信息记录道的槽深度和跟踪误差信号的信号振幅之间的关系。如果把记录再生的激光的波长取为λ,把基板的折射率取为n,则跟踪误差信号的信号振幅,在槽深度为λ/8n时最大,为λ/4n时等于0。随槽深度从λ/4n向3λ/8n变化,振幅增加,而反射光的绕射方向逆转,光检测器512a,512b的动作信号反转。另外,跟踪误差信号振幅和反射光的强度分布以λ/2为周期进行重复。由此,在现有的光盘装置中,从差分放大器515输出的推挽信号即S1的极性根据信息记录道501的槽深度反转。另外,在本说明中,跟踪信号的极性以槽深度λ/4n为分界进行反转,而极性反转的槽深度依赖于槽的形状。即,在以槽深度λ/4n的周期跟踪极性反转的情况,只限于信息记录道501的纹间记录道607和纹记录道606的边界壁面对于光盘面垂直的情况。由此,在纹间记录道和纹记录道的边界壁面对于光盘面成为倾斜面的情况下,跟踪信号的极性反转的槽深度成为比λ/4n稍大的值。图7中,极性反转电路517在扫描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川惠昭西内健一石田隆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