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34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产用水收集处理技术领域内一种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包括储水槽,所述储水槽通过至少一块竖向设置的隔板将槽内的下部空间分隔为一个进水区和至少一个或两个溢水区,所述隔板的高度为储水槽槽壁高度的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用水收集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中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再生系统的溢流水槽用于接收活性炭再生系统中各类储槽的溢流水,水流中会夹带颗粒活性炭。现有技术中的溢流水槽的体积为大约为5m3~10m3,采用锥底的设计形式,锥角为60
°
,活性炭颗粒大部分沉积于水槽底部,定期对底部沉积的颗粒进行清理,避免造成溢流水槽中颗粒炭堵塞。
[0003]随着项目设计产能逐步加大,溢流水槽的的设计体积增大到40~50m3。该体积的溢流水槽采用平底形式,底板设计5
°
左右的斜角收集处理颗粒活性炭。然而大量颗粒活性炭富集在储槽底部,并逐步堆积密实堵塞出水管道,严重影响溢流水槽底部的各管路和颗粒的排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活性炭再生系统的溢流水槽底部沉积的活性炭颗粒容易堵塞底部路管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通过对水槽结构的改进和分隔,实现分区进水和出水,根据用水需要分区取水,以避免溢流水槽底部堵塞无法取水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包括储水槽,所述储水槽通过至少一块竖向设置的隔板将槽内的下部空间分隔为一个进水区和一个或两个溢水区,所述隔板的高度为储水槽槽壁高度的0.5

0.7倍,以便于进水区的水从隔板顶部向溢水区溢流,各隔板之间及隔板与储水槽的槽壁之间连接有支撑筋板,所述进水区设有从槽顶向槽的中下部延伸的进水导管,所述进水导管的出水口底于隔板的高度,所述溢水区对应的储水槽侧壁的下部分别设有便于人员进出的维修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区对应的储水槽侧壁的下部设有维修口和排污口。
[0006]本技术的溢流水槽,针对大体积的槽体结构,通过隔板将槽内的下部空间分隔为一个进水区和一个或多个溢水区,进水区设置的进水管的出水口低于隔板高度,这样,便于从进水口进入的溢流水中夹带的活性炭颗粒沉降于进水区的底部,当进水区的水位高于隔板高度时,向溢水区溢流,当溢水区的水位达到隔板高度后,溢水槽的整体水位与隔板同高,并随着进水量的补给水位继续升高,因进水管的出水口高度底于隔板高部,活性炭依然沉降在进水区的底部,从而保证溢水区中无颗粒活性炭,用于活性炭再生中低含固量要求的各用水工序的供水,同时进水区的水位较高时,进水区的水也可供给活性炭再生系统中对含固量要求不高的工序供水。因此,本技术的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通过隔板将水槽分隔,实现分区进水和排污,根据用水需要分区取水,以避免溢流水槽底部堵塞无法取水的问题。
[0007]为便于进水区颗粒活性炭向排污口方向沉积,所述进水区的底部设有向排污口方向倾斜的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上方设有补水冲洗管,所述补水冲洗管从槽顶向导料板上缘区域的上方延伸,所述补水冲洗管的下端通过三通管连接有水平延伸的探管,所述探管的末端封闭,探管的管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向导料板出水的冲水孔。在颗粒沉积的导料板上方设置补水冲洗管,便于从排污口清排活性炭时,通过补水冲洗管冲刷导料板,以清除导料板上沉积的物料。
[0008]为便于导料板上的物料向排污口方向的底部沉降,所述导料板从储水槽中心区域向排污口方向向下倾斜的角度为30
°
~45
°

[0009]为便于收集多工位来源的溢流水,所述进水导管并排设有多个。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靠近槽底的槽壁设置,所述进水区的维修口上方的槽壁上还设有备用取水口,所述备用取水口的高度低于隔板的高度。
[0011]为便于排污时松动底部沉积的料层以促进排污,所述进水区底部还设有向导料板和底部沉积的物料吹压缩气流的空压进气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槽为槽筒形,所述进水区和溢水区通过若干径向设置的隔板分隔为半圆区或扇形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的内部结构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的俯视图。
[0015]图3为补水冲洗管的示意图。
[0016]其中,1储水槽;2溢水区;3进水区;4隔板;5导料板;6维修口;7出水口;8排污口;9备用取水口;10补水冲洗管;10A探管;10B冲水孔;11进水导管;12支撑筋板;13空压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包括储水槽1,储水槽1通过至少一块竖向设置的隔板4将槽内的下部空间分隔为一个进水区3和一个或两个溢水区2,本实施例中,储水槽1为圆筒形槽体,通过隔板4将溢流水槽分隔为一个进水区和一个溢水区2;其中隔板4的高度为储水槽1槽壁高度的0.5

0.7倍,以便于进水区水位达到隔板4高度时,水从隔板4顶部向溢水区2溢流,为加提高隔板4的强度,各隔板4之间及隔板4与储水槽1的槽壁之间连接有支撑筋板12,进水区设有从槽顶向槽的中下部延伸的进水导管11,进水导管11的出水口底于隔板4的高度;并且为便于收集多工位来源的溢流水,进水导管10并排设有多个;为便于储水槽的维修和出水,溢水区2对应的储水槽1侧壁的下部分别设有便于人员进出的维修口6和出水口7,进水区3对应的储水槽侧壁的下部设有维修口6

和排污口8;为便于排污,排污口8靠近槽底的槽壁设置,进水区的维修口6

上方的槽壁上还设有备用取水口9,备用取水口9的高度低于隔板8的高度。
[0018]为便于从进水导管11进入进水区3的水中的颗粒活性炭沉降时向排污口8方向沉积,进水区3的底部设有向排污口8方向倾斜的导料板5,为便于沉积料向下流动,该导料板5从储水槽中心区域向排污口方向向下倾斜的角度为30
°
~45
°
;导料板5上方设有补水冲洗管10,补水冲洗管10从槽顶向导料板5上缘区域的上方延伸,补水冲洗管10的下端通过三通
管连接有水平延伸的探管10A,探管10A的末端封闭,探管10A的管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向导料板5出水的冲水孔10。在倾斜设置的导料板5上方设置补水冲洗管10,便于从排污口8清排活性炭时,通过补水冲洗管10冲刷导料板5,以清除导料5板上沉积的物料;为便于排污时松动底部沉积的料层,进水区3底部还设有向导料板5和底部沉积的物料吹压缩气流的空压进气口13。
[0019]本技术的溢流水槽,针对大体积的槽体结构,通过隔板4将槽内的下部空间分隔为一个进水区和一个或多个溢水区,进水区设置的进水导管11的出水口低于隔板4高度,这样,便于从进水口进入的溢流水中夹带的活性炭颗粒沉降于进水区的底部,当进水区的水位高于隔板4高度时,向溢水区2溢流,当溢水区2的水位达到隔板4高度后,储水槽1的整体水位与隔板4同高,并随着进水量的补给水位继续升高,因进水导管11的出水口高度底于隔板4高部,活性炭依然沉降在进水区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包括储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通过至少一块竖向设置的隔板将槽内的下部空间分隔为一个进水区和至少一个或两个溢水区,所述隔板的高度为储水槽槽壁高度的0.5

0.7倍,以便于进水区的水从隔板顶部向溢水区溢流,各隔板之间及隔板与储水槽的槽壁之间连接有支撑筋板,所述进水区设有从槽顶向槽的中下部延伸的进水导管,所述进水导管的出水口底于隔板的高度,所述溢水区对应的储水槽侧壁的下部分别设有便于人员进出的维修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区对应的储水槽侧壁的下部设有维修口和排污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固液分离的溢流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的底部设有向排污口方向倾斜的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上方设有补水冲洗管,所述补水冲洗管从槽顶向导料板上缘区域的上方延伸,所述补水冲洗管的下端通过三通管连接有水平延伸的探管,所述探管的末端封闭,探管的管壁上间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德朗陈荣蒋欣张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尚鼎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