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11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及动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板、动摸板及凸模,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板、定模板、凹模、脱模板及多组脱料杆,所述定模板的左侧经多组导柱与所述定模座板右侧相连,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柱上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抵于所述定模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弹簧的左侧抵于所述脱模板的右侧面上;所述脱料杆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左侧立板,所述动模板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右侧立板,每组所述左侧立板正对一组所述右侧立板设置,对应所述左侧立板及右侧立板分别经一连接机构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适用范围,提高了注塑效率,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制品生产的时候,一般情况采用注塑加工,利用注塑机及注塑模具进行注塑加工。其中,在注塑完成之后,开模的时候,利用注塑机上面的顶杆推动注塑模具的脱模板来回移动,这样带动脱模板上面的脱料杆移动,实现产品的自动脱模。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产品的不同,倒置其脱模的长度不一样,而注塑机台也不一样,有时候注塑机的顶杆行程受限,倒置脱模板的移动距离不够长,影响产品的脱模质量,适用范围更小。同时,在脱模过程中,需要注塑模具先开模,开模完成之后,顶杆才工作进行脱模,这样需要开模之间加脱模时间,影响注塑销量。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脱料的便利性及稳定性,提高了适用范围。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及动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板、动摸板及凸模,所述动模板的右侧与所述动模座板的左侧相连,所述凸模安装于所述动模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板、定模板、凹模、脱模板及多组脱料杆,所述定模板的左侧经多组导柱与所述定模座板右侧相连,所述凹模安装于所述定模板内,所述凸模正对所述凹模设置,所述脱模板滑动设置于多组所述导柱上,所述脱模板的右侧面上安装有多组脱料杆,所述凹模上设有多组脱料孔,每组所述脱料杆的右端移动插设于一组所述脱料孔内,每组所述导柱上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抵于所述定模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弹簧的左侧抵于所述脱模板的右侧面上,所述弹簧伸出状态下,所述脱料杆的右侧面与所述脱料孔的右侧面齐平设置,所述弹簧压缩状态下,所述脱料杆设置于所述脱料孔的右侧外部;
[0005]所述脱料杆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左侧立板,所述动模板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右侧立板,每组所述左侧立板正对一组所述右侧立板设置,对应所述左侧立板及右侧立板分别经一连接机构相连;
[0006]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开模状态下,所述连接机构拉动所述脱模板向右移动,使得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下;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模状态下,所述连接机构解除对所述脱模板的拉力,使得所述弹簧恢复状态处于伸出状态下。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及限位螺母,所述右侧立板的左侧面上设有一螺孔,所述左侧立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正对所述螺孔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右侧与所述螺孔螺接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左侧穿过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左侧立板的左侧外部,所述限位螺母螺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左侧,且所述限位螺母设置于所述左侧立板的左侧。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模板与所述定模板接触状态下,所述限位螺母的右侧面与所述左侧立板的左侧面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动模板向右移动远离所述定模板时,所述右侧立板拉动所述连接杆及所述限位螺母向右移动,所述限位螺母拉动所述左侧立板向右移动,使得所述脱模板向右移动压缩所述弹簧。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螺母的右侧面上设有环形橡胶垫片。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链条,所述左侧立板的右侧面上设有左侧缺口,所述右侧立板的左侧面上设有右侧缺口,所述左侧缺口正对所述右侧缺口设置,所述左侧缺口内安装有左侧限位螺栓,所述右侧缺口内安装有右侧限位螺栓,所述连接链条的左侧与所述左侧限位螺栓相连,所述连接链条的右侧与所述右侧限位螺栓相连。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立板上设有左侧螺孔,所述左侧螺孔的内端与所述左侧缺口相连通,所述左侧限位螺栓螺接于所述左侧螺孔内,所述左侧限位螺栓的内端插设于所述左侧缺口内;所述右侧立板上设有右侧螺孔,所述右侧螺孔的内端与所述右侧缺口相连通,所述右侧限位螺栓螺接于所述右侧螺孔内,所述右侧限位螺栓的内端插设于所述右侧缺口内。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1.本技术中通过在脱模板上面设置左侧立板,在动模板上面设置右侧立板,左侧立板及右侧立板经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这样在开模的时候,能够利用连接机构拉动脱模板向右移动,实现脱料杆的移动脱料,合模状态下,会利用弹簧推动脱模板恢复到原位,这样有效提高了适用范围,提高了注塑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合模状态下);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开模状态下);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开模状态下)。
[0017]其中:1、定模;2、动模;3、动模座板;4、动摸板;5、凸模;6、定模座板;7、定模板;8、凹模;9、脱模板;10、脱料杆;11、导柱;13、脱料孔;14、弹簧;15、左侧立板;16、右侧立板;17、连接杆;18、限位螺母;19、螺孔;20、通孔;21、环形橡胶垫片;22、连接链条;23、左侧缺口;24、右侧缺口;25、左侧限位螺栓;26、右侧限位螺栓;27、左侧螺孔;28、右侧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9]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及动模2,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板3、动摸板4及凸模5,所述动模板的右侧与所述动模座板的左侧相连,所述凸模安装于所述动模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板6、定模板7、凹模8、脱模板9及多组脱料杆10,所述定模板的左侧经多组导柱11与所述定模座板右侧相连,所述凹模安装于所述定模板内,所述凸模正对所述凹模设置,所述脱模板滑动设置于多组所述导柱上,所述脱模板的右侧面上安装有多组脱料杆10,所述凹模上设有多组脱料孔13,每组所述脱料杆的右端移动插设于一组所述脱料孔内,每组所述导柱上套设有一弹簧14,所述弹簧的右侧抵于所述定模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弹簧的左侧抵于所述脱模板的右侧面上,所述弹簧伸出状态下,所
述脱料杆的右侧面与所述脱料孔的右侧面齐平设置,所述弹簧压缩状态下,所述脱料杆设置于所述脱料孔的右侧外部;
[0020]所述脱料杆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左侧立板15,所述动模板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右侧立板16,每组所述左侧立板正对一组所述右侧立板设置,对应所述左侧立板及右侧立板分别经一连接机构相连;
[0021]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开模状态下,所述连接机构拉动所述脱模板向右移动,使得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下;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模状态下,所述连接机构解除对所述脱模板的拉力,使得所述弹簧恢复状态处于伸出状态下。
[0022]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使用时,模具合模的时候,弹簧会推动脱模板向左移动,使得脱料杆向左移动会所到凹模内,这样进行注塑加工,注塑完成之后,模具开模,然后动模开始远离定模,在动模远离定模的时候,会通过右侧立板及连接机构拉动左侧立板向右移动,这样左侧立板会拉动脱模板及脱料杆向右移动,使得脱料杆将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及动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板、动摸板及凸模,所述动模板的右侧与所述动模座板的左侧相连,所述凸模安装于所述动模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板、定模板、凹模、脱模板及多组脱料杆,所述定模板的左侧经多组导柱与所述定模座板右侧相连,所述凹模安装于所述定模板内,所述凸模正对所述凹模设置,所述脱模板滑动设置于多组所述导柱上,所述脱模板的右侧面上安装有多组脱料杆,所述凹模上设有多组脱料孔,每组所述脱料杆的右端移动插设于一组所述脱料孔内,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柱上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抵于所述定模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弹簧的左侧抵于所述脱模板的右侧面上,所述弹簧伸出状态下,所述脱料杆的右侧面与所述脱料孔的右侧面齐平设置,所述弹簧压缩状态下,所述脱料杆设置于所述脱料孔的右侧外部;所述脱料杆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左侧立板,所述动模板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右侧立板,每组所述左侧立板正对一组所述右侧立板设置,对应所述左侧立板及右侧立板分别经一连接机构相连;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开模状态下,所述连接机构拉动所述脱模板向右移动,使得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下;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模状态下,所述连接机构解除对所述脱模板的拉力,使得所述弹簧恢复状态处于伸出状态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及限位螺母,所述右侧立板的左侧面上设有一螺孔,所述左侧立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正对所述螺孔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欣达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