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光盘及其播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884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高密度光盘及其播放方法,包括2个步骤:第1步骤,在向光盘的外周方向移动的同时,根据伺服误差信号执行对光盘的信号层的播放动作;第2步骤,在播放完毕数个信号层时,根据伺服误差信号执行对光盘的反射层的播放动作。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位于光盘的信号层与信号层之间的反射层上也可记录数据,但此时在反射层上以与信号层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从而在使信号层和反射层之间的信号干涉最小化的同时,追求高密度化和大容量化;并且,在播放高密度光盘时,通过参照伺服误差信号的代码变化情况,正确识别其为信号层还是反射层并进行播放,从而稳定地对反射层上也记录有数据的高密度光盘执行播放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位于光盘的信号层与信号层之间的反射层上记录有数据的一种。(2)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将数据作为凹点记录在DVD-ROM之类的信号层(track)上的播放专用光盘中,在信号层与信号层之间存在反射(Mirror)层,但迄今为止仅在信号层上记录数据,反射层只用作对追随信号层的跟踪进行跟踪和使来自于相邻信号层的干涉(Crosstalk)最小化。因此,迄今为止,DVD-ROM的一半空间处于闲置状态。一方面,DVD-ROM为单面时拥有4.7GB的存储容量,为双面时拥有8.45GB的存储容量。但另一方面,实际的情况是,在现在处于商用化趋势中的HDTV中,相当于一面的影视的信号,即2小时的数据存储容量,必须达到约15GB,因此,根据这一趋势,要求实现光盘的高密度化和大容量化。(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通过在位于光盘的信号层与信号层之间的未记录数据层上记录数据,使其能够追求光盘的高密度化和大容量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密度光盘是以在位于光盘的信号层与信号层之间的反射层上,以与信号层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数据为特征。并且,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密度光盘播放方法是以包括2个步骤为特征第1步骤,在向光盘的外周方向移动的同时,根据伺服误差信号执行对光盘的信号层的播放动作;第2步骤,在播放完毕数个信号层时,根据伺服误差信号执行对光盘的反射层的播放动作。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依据具有上述构成并执行如上所述动作的本专利技术而设计的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专利技术,其在位于光盘的信号层与信号层之间的反射层上也可记录数据,但此时在反射层上以与信号层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从而在使信号层和反射层之间的信号干涉最小化的同时,追求高密度化和大容量化;并且,在播放高密度光盘时,通过参照伺服误差信号的代码变化情况,正确识别其为信号层还是反射层并进行播放,从而稳定地对高密度光盘执行播放动作。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4)附图说明图1标示的是执行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密度光盘播放方法的光盘装置的详细实施例。图2标示的是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密度光盘。图3标示的是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密度光盘播放方法的实施例的动作流程图。图4标示的是对光盘的信号层及反射层的跟踪误差信号的代码变化的示例。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0光盘 20光拾取器30R/F系统 40数字信号处理系统50代码变化检测系统 60微型计算机70伺服系统 80驱动系统(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就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的实施例,参照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图1标示的是执行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密度光盘播放方法的光盘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如下构成从光盘10的目标位置读取所记录数据的光拾取器20;将对光拾取器20输出的信号进行过余波修正的信号形态的高频播放信号进行输出的R/F系统30;利用与二进位信号相位同步的自有时钟,将输出的RF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数据并进行输出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DSP)40;在主轴电机M上施加一定的驱动电压以驱动光盘10旋转,同时移动光拾取器20的驱动系统80;依据光拾取器20输出的聚焦误差(FE)信号、跟踪误差(TE)信号和光盘10的旋转速度,对驱动系统80进行控制的伺服系统70;继续对跟踪误差信号进行监控并测出代码变化的代码变化检测系统50;参照数个测出的代码变化,控制并执行对光盘10信号层和反射层的播放动作,并且控制数据信号处理系统40对播放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微型计算机60。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光盘10作为播放专用(如DVD-ROM)的高密度光盘,如图2所示,对信号层以凹点的方式记录数据,对位于信号层与信号层之间的反射层则以相变方式记录数据;因而,通过上述方式在反射层上也记录数据,可将跟踪的密度提高2倍。相变方式比凹点方式反射率小,可使来自相邻的信号层的干涉最小化;因此,如用相变方式记录,同样可发挥现有反射层的作用。同时,在使用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密度光盘10时,对于反射层而言,是在从光盘的外周向内周方向移动的同时记录数据。这是为了如下目的对于上述高密度光盘10而言,首先是在从内周向外周移动的同时播放信号层上记录的数据的,如信号层播放完毕,则播放反射层上记录的数据;此时,不存在为播放反射层而必须再次向内周方向移动的麻烦和时间损失,可从移动到的外周上立即播放数据。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密度光盘播放方法的实施例的动作流程图。以下参照图1对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图3所示的播放方法进行详细说明。S10,判断是否插有高密度光盘?如果没有,继续在此流程判断。S20,在插有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密度光盘10的状态下,需要判断是否要求播放?如果没有要求,继续在此流程判断。S21,如要求执行播放动作,微型计算机60则通过伺服系统70和驱动系统80对主轴电机M施加一定的驱动电压以驱动光盘10旋转;与此同时,对光拾取器20进行控制,将其从光盘10当前的播放位置向外周方向移动,同时读取信号层上记录的数据。R/F系统30对光拾取器20输出的高频信号进行余波修正并输出二进位信号,数据信号处理系统40将R/F系统30输出的二进位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数字数据并进行输出,使播放动作得以实现。S22,同时,在上述播放动作过程中,代码变化检测系统50继续监控从光拾取器输出的跟踪误差信号,同时测出跟踪误差信号的代码变化。这是为了如下目的如果是在只在光盘的信号层上记录有数据的情况下,如跟踪误差为0、存在信号,则无条件地判断为信号层并进行播放;但是,在类似于本专利技术在反射层上也记录有数据时,对信号层和反射层的区分就很困难,因此,参照跟踪误差信号的代码变化,区分信号层和反射层并进行播放。即,如图4所示,如跟踪误差信号的代码由-变化为+,微型计算机60则在直至下一个代码变化之前将其判断为反射层;如跟踪误差信号的代码由+变化为-,微型计算机60则在直至下一个代码变化之前将其判断为信号层。根据上述判断,微型计算机60首先在使光拾取器20由内周向外周方向移动的同时,执行对信号层的播放动作(图4中①)。而因为信号层上记录的数据是以凹点方式记录的,所以此时微型计算机60对数据信号处理系统40进行控制,以控制对信号层的播放信号进行凹点信号处理。S30,判断上述信号层是否播放完毕?如果没有完毕,流程回到S22。S31,如对上述信号层播放完毕,微型计算机60则控制光拾取器20,使其在从播放完毕的光盘的外周向内周方向移动的同时,读取反射层上所记录的数据并执行播放动作。S32,在执行对反射层的播放动作时,微型计算机60根据测出的代码变化判断反射层,并在由此向内周方向移动的同时执行对反射层的播放动作(图4中②)。因反射层上记录的数据是以相变方式记录的,此时微型计算机60对数据信号处理系统40进行控制,以控制对反射层的播放信号进行相变信号处理。对于如上依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高密度光盘10,首先是在从内周向外周移动的同时对信号层进行播放。S40,判断上述反射层是否播放完毕?如果没有完毕,流程回到S32,如对信号层播放完毕,则在从外周向内周移动的同时对反射层进行播放;只有对反射层播放完毕,才判断为对高密度光盘10播放完毕。 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密度光盘,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光盘的信号层与信号层之间的反射层上,以与信号层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光盘,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光盘的信号层与信号层之间的反射层上,以与信号层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数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层与信号层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数据是对所述的信号层的记录方式是凹点方式;对所述的反射层的记录方式是相变方式。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光盘的播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2个步骤第1步骤,在向光盘的外周方向移动的同时,根据伺服误差信号执行对光盘的信号层的播放动作;第2步骤,在播放完毕数个信号层时,根据伺服误差信号执行对光盘的反射层的播放动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度光盘的播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2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基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