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638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以吸收振动能量的减振装置,其包括一圆柱体、一下承板以及一上盖板,其中圆柱体由一上阻尼、一颈部区、一下阻尼以及一贯穿孔所组成,其中颈部区与一结合板互相套合,该结合板并设有一振动体。下承板设于下阻尼之下以承载该圆柱体。而上盖板则盖合于上阻尼之上,并利用一中心柱穿过贯穿孔与下承板相连接,使圆柱体与振动体可以稳固地结合于下承板。其中在圆柱体的颈部区表面设置至少一沟槽,且圆柱体的上阻尼以及下阻尼分别设有凹陷部,其在凹陷部最内部的垂直位置与颈部区表面错开,以调整圆柱体在各方向的自然振动频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碟机的双悬吊减振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双悬吊减振系统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光碟片为一种可以将大量资料储存的数字光学记录媒体,其通过记录层上所形成的凹坑(pit)与平面(land)储存资料,并利用光碟机的读取头读取记录层上的激光反射,使反射讯息转换成0或1的数字资料以达到资料读取的目的。然而光碟机在读取资料时,光碟片也同时进行高速转动,为了避免光碟片因高速转动而引起的振动影响到读取品质,在光碟机的内部通常都会加装减振装置,以便将光碟机运转所产生的振动降至最低。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公知技术的双悬吊减振系统的光碟机示意图;主要包括一光碟机座10用以提供光碟机在进行光碟片12资料读取时所需的作业空间,一托盘11可将光碟片12送入光碟机座10之中,一旋转座17可在光碟片12送入之后,将光碟片12承载于其上并带动其进行高速转动,一读取头18可以从转动的光碟片12中读取储存在记录层的数字资料,以及一双悬吊减振系统15,旋转座17利用双悬吊减振系统15固定于光碟机座10之上,并通过其吸收旋转座17产生的振动能量。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公知技术的双旋吊减振系统示意图,光碟机座10为一矩形的立体框架(如图1),旋转座17利用一双旋吊减振系统15将其固定于光碟机座10中,以降低旋转座17运转时所产生的振动。图中双旋吊减振系统15包括一主悬吊板20、一副悬吊板22以及多个减振阻尼24、26,其中旋转座17承载于该主悬吊板20之上,主悬吊板20与光碟机座10之间利用多个减振阻尼24互相结合,而副悬吊板22则位于主悬吊板20的上方,其与主悬吊板20之间同样也利用多个减振阻尼26互相结合,以形成光碟机的双旋吊减振系统15,其中双悬吊减振系统15的主要功能用以吸收旋转座17所产生的振动能量。请参阅图3A所示,其为公知技术在光碟机座10与主悬吊板20之间,利用减振阻尼24互相结合的示意图。图中,减振阻尼24为一圆柱体结构,其包括一上阻尼241、一下阻尼242、一颈部区243以及一贯穿孔244设于该圆柱体的中心,主悬吊板20与颈部区243互相套合,套合后的主悬吊板20位于上、下阻尼241、242之间,其中下阻尼242承载于光碟机座10之上,而上阻尼241表面则设有一上盖板245,其并利用一中心柱246贯穿该贯穿孔244,使减振阻尼24连同主悬吊板20固定于光碟机座10之上。请参阅图3B所示,其为公知技术在主悬吊板20与副悬吊板22之间,利用减振阻尼26互相结合的示意图。图3B的减振阻尼26与图3A的结合相似,其所不同之处在于减振阻尼26的颈部区263是套合于副悬吊板22,且其下阻尼262承载于主悬吊板20之上,并利用上盖板265以中心柱266贯穿其贯穿孔264,将减振阻尼26连同副悬吊板22固定于主悬吊板20之上。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机械系统在阻尼强迫振动下,各种阻尼因子对放大因子与频率比的关系图。其中机械系统在阻尼强迫振动下的运动方程式可表示如下Mx″+Cx′+Kx=Psin(ωnt)M系统重量;C为系统阻尼;K为系统等效弹性系数;P为施加于系统的外力;而ωn为外力所产生的工作频率;C/Cc为阻尼因子,其中Cc为临界阻尼其值为2(M×ω);ω/ωn为频率比,其中ω为系统的自然振动频率其值为(K/M)1/2;x/δ为放大因子,其中δ为系统的外力P所造成的静态变形,其值为P/K,而x为系统在阻尼强迫振动下的振幅。由图中可知,机械系统在受到外力Psin(ωnt)施加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振动,在阻尼因子等于0时且其频率比为1时,其所代表的意义为机械系统的阻尼值为0且外力P的工作频率ωn与系统的自然振动频率ω相同时,将发生共振现象,此时外力P的工作频率又称为共振频率,而系统因为共振而产生的振幅将会变得相当大。又在阻尼因子等于1时且其频率比为1时,其所代表的意义为机械系统的阻尼值等于临界阻尼Cc且发生共振时,即外力P的工作频率ωn与系统的自然振频率ω相同时,系统虽然也会发生共振,但其所产生的振幅将会变得相对较小,意即有大部分的共振能量将被阻尼所吸收,使机械系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振动和干扰,以增加机械系统的寿命和作业品质。由前述的说明可知,光碟机在运转时,若要将运转产生的振动降至最低,其所设计的减振阻尼C必须等于临界阻尼Cc,并且将其自然振动频率设计成接近光碟机在运转时的工作频率,才能够使减振阻尼在发生共振时产生最大的吸振能力。请再次参阅图3A所示,由于公知技术的减振阻尼24的结构设计在上、下阻尼241、242的外侧均设有缺口247(例如导角247),该缺口247转折处与颈部区243的表面位置通常都是在同一垂直线上,使得减振阻尼24的上、下阻尼241、242在垂直方向因为太柔软,而造成减振阻尼24在垂直方向的自然频率远低于旋转座17的工作频率。另一方面,由于减振阻尼24在颈部区243与主悬吊板20之间的接触面过大,使得颈部区243在水平方向的刚性过大,而造成减振阻尼24在水平方向的自然频率远高于旋转座17的工作频率。由于公知技术的减振阻尼在结构设计上,因为无法使其各方向的自然振动频率与旋转座的工作频率相当,而导致光碟机的减振效果不佳并影响到光碟片的读取品质。虽然公知技术可以将颈部区的范围缩小以降低减振阻尼在水平方向的自然振动频率,但如此一来,将使得与颈部区相套合的主悬吊板/副悬吊板的厚度也必须随之变薄,而造成许多相关元件必须重新开模。且主悬吊板/副悬吊板的厚度改变也会影响到旋转座输出的工作频率。公知技术虽然也可以通过增加上、下阻尼的厚度,以提高减振阻尼在垂直方向的自然振动频率,但如此一来,将使得圆柱体整体的高度变高而影响到光碟机其他相关元件的设计,由于现有的光碟机内部元件都有其一定的规格和尺寸,任意的变更将会对光碟机整体的设计造成影响,而内部元件尺寸的改变也会影响旋转座输出的工作频率。有鉴于此,如何在不改变现有光碟机内部元件的尺寸与规格的前提下,针对双悬吊减振系统的进行改良,并设计出吸振性佳的减振阻尼结构,以降低光碟机在运转时的振动,实为相关从业人员所急欲解决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装置,其可以使减振阻尼在各方向的自然振动频率接近旋转座的工作频率,以获得最佳的减振效果。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减振装置,吸收一振动体所产生的振动能量。振动体系置于一结合板上。减振装置包括一圆柱体、一下承板以及一上盖板,圆柱体由一上阻尼、一颈部区、一下阻尼以及一贯穿孔所组成。颈部区与结合板互相套合,套合后的结合板位于上、下阻尼之间。下承板设于下阻尼之下并用以承载该圆柱体,而上盖板则盖合于上阻尼之上,并利用一中心柱穿过贯穿孔与下承板相连接,使圆柱体与结合板可以与下承板稳固地结合成一体。本专利技术中,在圆柱体的颈部区表面设置至少一沟槽,通过沟槽的设置减少颈部区与结合板的接触面积,以增加圆柱体在水平方向的柔性。同时,减少圆柱体在水平方向的自然振动频率,使其水平的自然振动频率与振动体的工作频率相当,以便在水平方向产生一优选的吸振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在圆柱体的上阻尼或下阻尼形成凹陷部,且该些凹陷部的最内部的垂直位置与颈部区的表面错开,因此可以增加圆柱体在垂直方向的刚性,进而调整其在垂直方向的自然振动频率,并使其值与振动体的工作频率相当,以便在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装置,用以吸收一振动体所产生的振动能量,该减振装置包括:一圆柱体,包括一上阻尼、一颈部区、一下阻尼以及一贯穿孔设于该圆柱体中心;一下承板,设于该下阻尼之下以承载该圆柱体;以及一上盖板,盖合该上阻尼之上;以及   一中心柱,通过该贯穿孔连接该下承板;其中,该圆柱体的下阻尼具有一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凹陷部最内部具有一第三顶点,该颈部区最内部具有一第二顶点,该第三顶点与该第二顶点的垂直位置错开,以调整该圆柱体在垂直方向的自然振动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装置,用以吸收一振动体所产生的振动能量,该减振装置包括一圆柱体,包括一上阻尼、一颈部区、一下阻尼以及一贯穿孔设于该圆柱体中心;一下承板,设于该下阻尼之下以承载该圆柱体;以及一上盖板,盖合该上阻尼之上;以及一中心柱,通过该贯穿孔连接该下承板;其中,该圆柱体的下阻尼具有一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凹陷部最内部具有一第三顶点,该颈部区最内部具有一第二顶点,该第三顶点与该第二顶点的垂直位置错开,以调整该圆柱体在垂直方向的自然振动频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该圆柱体的颈部区表面设有至少一沟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秋安黄教汎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