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5658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在于,根据不同的烘干作用,按照预设加热温度由小至大的次序,执行三轮烘干操作,并在每轮中主要依据机油混合液的容量设定相应的烘干时间,以此实现按阶段将掺杂的燃油、水分进行加热挥发处理,并对机油混合液进行彻底烘干;在三轮烘干操作之后,再结合视觉检测和/或称重检测的机制,对烘干后的机油溶液的烘干效果进行验证测试,并输出烘干合格结论或重新执行上述三轮烘干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机油混合液的烘干处理提供了操作流程规范,并提供出相应的参数设置,在弥补了本领域针对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操作空缺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发动机的润滑效果。可以有效提升发动机的润滑效果。可以有效提升发动机的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在进行燃烧时,由于缸内每次都会残留部分未燃烧的混合气,混合气会携带燃油燃烧后的不完全产物、冷却液、机油氧化物及摩擦产生的不溶物等物质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机油形成机油混合液,导致机油的粘度性能下降,并随着机油混合液的逐渐增多,最终使得机油稀释,出现机油缺少等问题,进而极大影响了发动机的润滑效果。
[0003]在此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认为有必要对机油混合液进行烘干处理试验,然而,目前本领域对于此试验操作尚处于空缺状态,没有直接与此需求相关的方法流程以及相应的参数指标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弥补目前本领域缺少针对机油混合液的烘干处理的操作规范,并提供出处理流程及试验参数作为参考标准。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其中包括:
[0007]按照预设的第一加热温度以及第一烘干时间对放置于理化干燥箱中的机油混合液进行第一轮烘干操作;其中,第一加热温度用于使机油混合液中的燃油挥发,且第一烘干时间根据机油混合液的容量以及机油混合液中所含燃油成分的含量设定;
[0008]第一轮烘干操作完成后,按照预设的第二加热温度以及第二烘干时间对机油混合液进行第二轮烘干操作;其中,第二加热温度用于使机油混合液中的水分挥发,且第二烘干时间根据机油混合液的容量设定;
[0009]第二轮烘干操作完成后,按照预设的第三加热温度以及第三烘干时间对机油混合液进行第三轮烘干操作;其中,预设的防止机油老化的温度阈值>第三加热温度>第二加热温度>第一加热温度;
[0010]第三轮烘干操作完成后,利用视觉图像分析和/或电子秤称重方式对烘干效果进行检测;
[0011]根据烘干效果检测结果,输出烘干合格结论或者重复执行前述三轮烘干操作。
[0012]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大于等于80℃且小于100℃。
[0013]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加热温度大于等于100℃且小于120℃。
[0014]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温度阈值为150℃,所述第三加热温度大于等于120℃且小于150℃。
[0015]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视觉图像分析和/或电子秤称重方式对烘干效果进行检测包括:
[0016]获取烘干后的机油溶液图像;
[0017]基于所述机油溶液图像,判断机油溶液中是否存水分沉积及油水分层;如否,则输出烘干合格结论;如是,则重复执行前述三轮烘干操作;
[0018]和/或,
[0019]利用电子秤对机油溶液进行称重,并记录第一重量;采用第三加热温度并按预设的第四时间进行烘干,并再次称重,记录第二重量;将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进行比较;若二值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的变化率,则输出烘干合格结论,若二值差值大于所述变化率,则重复执行前述三轮烘干操作。
[0020]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在烘干操作过程中,根据机油混合液的实时状态判断是否进行搅拌操作。
[0021]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进行搅拌操作,则将搅拌工具与机油混合液同步进行烘干操作。
[0022]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预先将理化干燥箱或电子秤的控制误差调控在预设范围内。
[0023]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理化干燥箱的控制误差设为
±
0.1℃。
[0024]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电子秤的控制误差设为
±
0.01g。
[0025]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在于,根据不同的烘干作用,按照预设加热温度由小至大的次序,执行三轮烘干操作,并在每轮中主要依据机油混合液的容量设定相应的烘干时间,以此实现按阶段将掺杂的燃油、水分进行加热挥发处理,并对机油混合液进行彻底烘干;在三轮烘干操作之后,再结合视觉检测和/或称重检测的机制,对烘干后的机油溶液的烘干效果进行验证测试,并输出烘干合格结论或重新执行上述三轮烘干操作。本专利技术针对机油混合液的烘干处理提供了操作流程规范,并提供出相应的参数设置,在弥补了本领域针对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操作空缺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发动机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的实施例,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所述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0030]步骤S1、按照预设的第一加热温度以及第一烘干时间对放置于理化干燥箱中的机油混合液进行第一轮烘干操作;其中,第一加热温度用于使机油混合液中的燃油挥发,且第
一烘干时间根据机油混合液的容量以及机油混合液中所含燃油成分的含量设定;
[0031]步骤S2、第一轮烘干操作完成后,按照预设的第二加热温度以及第二烘干时间对机油混合液进行第二轮烘干操作;其中,第二加热温度用于使机油混合液中的水分挥发,且第二烘干时间根据机油混合液的容量设定;
[0032]步骤S3、第二轮烘干操作完成后,按照预设的第三加热温度以及第三烘干时间对机油混合液进行第三轮烘干操作;其中,预设的防止机油老化的温度阈值>第三加热温度>第二加热温度>第一加热温度;
[0033]步骤S4、第三轮烘干操作完成后,利用视觉图像分析和/或电子秤称重方式对烘干效果进行检测;
[0034]步骤S5、根据烘干效果检测结果,输出烘干合格结论或者重复执行前述三轮烘干操作。
[00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大于等于80℃且小于100℃。
[003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温度大于等于100℃且小于120℃。
[0037]进一步地,所述温度阈值为150℃,所述第三加热温度大于等于120℃且小于150℃。
[0038]进一步地,所述利用视觉图像分析和/或电子秤称重方式对烘干效果进行检测包括:
[0039]获取烘干后的机油溶液图像;
[0040]基于所述机油溶液图像,判断机油溶液中是否存水分沉积及油水分层;如否,则输出烘干合格结论;如是,则重复执行前述三轮烘干操作;
[0041]和/或,
[0042]利用电子秤对机油溶液进行称重,并记录第一重量;采用第三加热温度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预设的第一加热温度以及第一烘干时间对放置于理化干燥箱中的机油混合液进行第一轮烘干操作;其中,第一加热温度用于使机油混合液中的燃油挥发,且第一烘干时间根据机油混合液的容量以及机油混合液中所含燃油成分的含量设定;第一轮烘干操作完成后,按照预设的第二加热温度以及第二烘干时间对机油混合液进行第二轮烘干操作;其中,第二加热温度用于使机油混合液中的水分挥发,且第二烘干时间根据机油混合液的容量设定;第二轮烘干操作完成后,按照预设的第三加热温度以及第三烘干时间对机油混合液进行第三轮烘干操作;其中,预设的防止机油老化的温度阈值>第三加热温度>第二加热温度>第一加热温度;第三轮烘干操作完成后,利用视觉图像分析和/或电子秤称重方式对烘干效果进行检测;根据烘干效果检测结果,输出烘干合格结论或者重复执行前述三轮烘干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大于等于80℃且小于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温度大于等于100℃且小于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阈值为150℃,所述第三加热温度大于等于120℃且小于1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混合液烘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晴陈玮左宏业黄伟张玉林张仕武赵凤祥陶玉桂吴锋单二磊朱文龙牛鹏李张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