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式电机的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05548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盘式电机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多个骨架线圈单元,其中所述骨架线圈单元包括一骨架和一线圈,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骨架外,并通过所述骨架定位所述线圈的两个出线头;(b)逐一将多个所述骨架线圈单元套设于所述铁芯单元的齿部上;(c)提供一电路板单元,其中所述电路板单元包括绕组组件、绝缘结构和焊盘组件;(d)将所述电路板单元装配于所述铁芯单元上,并使所述焊盘组件与所述出线头相对;(e)将所述骨架线圈单元的两个所述出线头焊接于所述焊盘组件上,以装配成绕组定子结构,仅装配方便快捷,有效提高装配效率,还利于实现批量地自动化生产,并保证产品的一致性。的一致性。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盘式电机的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盘式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盘式电机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其中电机的种类可分为径向磁场电机和轴向磁场电机,轴向磁场电机也称为盘式电机,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轴向尺寸短和功率密度高等特点,可在多数薄型安装场合使用,因此被广泛使用。
[0003]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是电动静止不动的部分,主要由铁芯,及绕设于所述铁芯上的绕组组成,定子的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以使转子在磁场中被磁力线切割而产生电流。
[0004]在三相绕组结构中,每相绕组由多个线圈连接而成,并且在同一相的多个线圈之间,其通过过桥线进行连接。其中绕组大多是由漆包线盘绕而成,并且过桥线为柔性,使得成型的绕组形状不规则且不固定,导致绕组至铁芯的下线过程,只能由人工操作完成,不仅造成耗时长、成本高和一致性差等缺陷,还无法实现大批量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且提升装配效率和一致性的盘式电机装配方法。
[0006]一种盘式电机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a)提供多个骨架线圈单元,其中所述骨架线圈单元包括一骨架和一线圈,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骨架外,并通过所述骨架定位所述线圈的两个出线头;
[0008](b)逐一将多个所述骨架线圈单元套设于所述铁芯单元的齿部上;
[0009](c)提供一电路板单元,其中所述电路板单元包括绕组组件、绝缘结构和焊盘组件,所述绕组组件封装于所述绝缘结构内部,所述焊盘组件导通地连接于所述绕组组件,并暴露于所述绝缘结构外部;
[0010](d)将所述电路板单元装配于所述铁芯单元上,并使所述焊盘组件与所述出线头相对;
[0011](e)将所述骨架线圈单元的两个所述出线头焊接于所述焊盘组件上,以装配成绕组定子结构。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绕组组件包括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从而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13](c1)将所述第一相绕组、所述第二相绕组和所述第三相绕组从上至下叠合,并封装于所述绝缘结构内。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焊盘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焊盘、多个第二焊盘和多个第三焊盘,所述第一相组件包括多个第一过桥线,每个所述第一过桥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
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二相组件包括多个第二过桥线,每个所述第二过桥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二焊盘,所述第三相组件包括第三过桥线,每个所述第三过桥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三焊盘,进而所述步骤(c1)进一步包括:
[0015]位于不同所述第三过桥线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焊盘,位于不同所述第二过桥线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焊盘,以及位于不同所述第一过桥线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焊盘依次沿着所述定子周向间隔排列。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e)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17]将相邻的三个所述骨架线圈单元依次焊接于所述位于不同所述第三过桥线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焊盘,位于不同所述第二过桥线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焊盘,以及位于不同所述第一过桥线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焊盘上,如此循环直至多个所述骨架线圈单元焊接完成。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b)中,每个所述骨架线圈单元的两个所述出线头均保持于呈环形所述铁芯单元的外侧,进而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19]将呈环形的所述电路板单元套设于所述铁芯单元外侧。
[00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b)中,每个所述骨架线圈单元的两个所述出线头均保持于呈环形所述铁芯单元内侧,进而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21]将呈环形的所述电路板单元套设于所述铁芯单元内侧。
[00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e)之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23](f)将所述绕组定子结构装配于壳体内,并灌封且烘烤固化,以装配成定子总成。
[00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f)之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25](h)提供一转子,将所述转子同轴保持于两个所述定子总成之间,并通过两个所述定子总成的壳体的相对固定,让所述转子和所述绕组定子结构之间限定出间隙,以装配成盘式电机。
[002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从外至内排列的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之间界定了一环形容纳槽,所述步骤(f)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27]将所述铁芯单元的轭部定位于所述环形容纳槽内,以及将所述电路板单元抵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或第二环形凸台上。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9]所述骨架线圈单元、所述铁芯单元、所述电路板单元均为固定形状,其中所述电路板单元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呈柔性的过桥线,使现有的所述过桥线相对线圈被单独取下,并汇总所有的过桥线来形成一形状固定的所述电路板单元,之后通过将所述骨架线圈单元上引出的两个所述出线头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单元即可,并且所述骨架线圈单元、所述铁芯单元和所述电路板单元之间的装配过程可藉由设备自动完成,不仅装配方便快捷,有效提高装配效率,还利于实现批量地自动化生产,并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003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绕组定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绕组定子结构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绕组定子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骨架线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骨架线圈单元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骨架的剖视图;
[0038]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骨架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0039]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铁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路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绕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绕组组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0043]图13为绕组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4]图14为绕组组件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5]图1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定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定子总成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0047]图1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1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盘式电机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9]图中:100骨架线圈单元、110骨架、111管体、112第一挡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式电机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多个骨架线圈单元(100),其中所述骨架线圈单元(100)包括一骨架(110)和一线圈(120),所述线圈(120)绕设于所述骨架(110)外,并通过所述骨架(110)定位所述线圈(120)的两个出线头(121);(b)逐一将多个所述骨架线圈单元(100)套设于所述铁芯单元(200)的齿部(210)上;(c)提供一电路板单元(300),其中所述电路板单元(300)包括绕组组件(310)、绝缘结构(320)和焊盘组件(330),所述绕组组件(310)封装于所述绝缘结构(320)内部,所述焊盘组件(330)导通地连接于所述绕组组件(310),并暴露于所述绝缘结构(320)外部;(d)将所述电路板单元(300)装配于所述铁芯单元(200)上,并使所述焊盘组件(330)与所述出线头(121)相对;(e)将所述骨架线圈单元(100)的两个所述出线头(121)焊接于所述焊盘组件(330)上,以装配成绕组定子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电机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组件(310)包括第一相绕组(311)、第二相绕组(312)和第三相绕组(313),从而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c1)将所述第一相绕组(311)、所述第二相绕组(312)和所述第三相绕组(313)从上至下叠合,并封装于所述绝缘结构320)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电机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组件(330)包括多个第一焊盘(331)、多个第二焊盘(332)和多个第三焊盘(333),所述第一相组件(311)包括多个第一过桥线(3111),每个所述第一过桥线(311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一焊盘(331),所述第二相组件(312)包括多个第二过桥线(3121),每个所述第二过桥线(31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二焊盘(332),所述第三相组件(313)包括第三过桥线(3131),每个所述第三过桥线(313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三焊盘(333),进而所述步骤(c1)进一步包括:位于不同所述第三过桥线(313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焊盘(333),位于不同所述第二过桥线(3121)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焊盘(332),以及位于不同所述第一过桥线(3111)且相邻的两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峥田井呈邵熙芬黄厚佳潘勇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