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536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架上;感光鼓,可旋转地支撑在感光框架上;处理盒的第一端部设有与感光鼓连接的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第二端部设有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和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感光鼓连接,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显影辊连接,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与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设置为使得显影辊的角速度大于感光鼓的角速度。其中,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和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分别设置在处理盒的不同端部,有利于合理布置处理盒端部各构件的位置,便于各构件的组装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显影辊的角速度大于感光鼓的角速度,有利于提高打印质量。打印质量。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盒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处理盒。

技术介绍

[0002]处理盒广泛地应用于例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通常,处理盒包括感光鼓、显影辊以及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接收驱动力,以驱动感光鼓和显影辊旋转。成像作业时,感光鼓和显影辊均处于旋转状态,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将碳粉供给到感光鼓而实现静电潜像的显影。
[0003]现有技术有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的同一个端部设有感光鼓驱动头以及包括显影辊齿轮的齿轮传动机构,感光鼓驱动头和显影齿轮相邻设置,显影齿轮在轴向上位于感光鼓驱动头的外侧;其中,感光鼓驱动头与感光鼓的末端连接,独立地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接收使感光鼓旋转的驱动力;显影辊齿轮与显影辊的末端连接,独立地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接收驱动显影辊旋转的驱动力,并同时驱动齿轮传动机构中的其他齿轮旋转。
[0004]现有技术的处理盒中,感光鼓驱动头与显影辊齿轮需分别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两个驱动部啮合,对感光鼓驱动头和显影辊齿轮的精度和组装要求很高,如果位置出现偏差就不能稳定接收和传递驱动力,影响成像效果。另外,因处理盒端部空间的位置有限,感光鼓驱动头和显影辊齿轮设置在同一端部,也会增加端部其他构件的布局和组装难度,造成制造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不仅有利于合理布置处理盒端部各构件的位置,便于各构件的组装操作,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具有较佳的打印质量。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包括:
[0007]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架上;
[0008]感光鼓,可旋转地支撑在感光框架上;
[0009]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设置在处理盒的第一端部,并与感光鼓连接;
[0010]其中,处理盒的第二端部设有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和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感光鼓连接,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显影辊连接,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与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相互配合以传递旋转驱动力,且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与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设置为使得显影辊的角速度大于感光鼓的角速度。
[0011]优选地,显影辊的角速度与感光鼓的角速度之比为2~3。
[0012]优选地,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和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为相互啮合的齿轮构件。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显影框架内设有送粉辊,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与送粉辊连接的第三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三驱动力传递构件与第二驱动力传递
构件相互配合以传递旋转驱动力。
[0014]更具体地,显影框架内设有碳粉搅拌构件,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与碳粉搅拌构件连接的第四驱动力传递构件。
[0015]更具体地,第四驱动力传递构件和第三驱动力传递构件之间设有第五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五驱动力传递构件与第四驱动力传递构件和第三驱动力传递构件相互配合以传递旋转驱动力。其中,第三驱动力传递构件、第四驱动力传递构件和第五驱动力传递构件均可以为齿轮构件。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处理盒的第一端部设有显影辊电极,显影辊电极的一端与显影辊电连接,显影辊电极的另一端具有裸露于处理盒的外部电接触表面。
[0017]可替代地,处理盒的第二端部设有显影辊电极,显影辊电极的一端与显影辊电连接,显影辊电极的另一端具有裸露于处理盒的外部电接触表面。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处理盒的第一端部设有充电辊电极,充电辊电极的一端与感光框架内的充电辊电连接,充电辊电极的另一端具有裸露于处理盒的外部电接触表面。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处理盒的第一端部设有与显影框架连接的显影端盖;在感光鼓的长度方向上,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位于该显影端盖的内侧。
[0020]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和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分别设置在处理盒的不同端部,有利于合理布置处理盒端部各构件的位置,便于各构件的组装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设置在处理盒的第二端部,从而能够为处理盒的第一端部留出足够的空间,为设置在第一端部的电极及其他部件提供更大的设计自由度,便于电极及其他部件的合理布置。另外,感光鼓和显影辊通过同一个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能够更稳定地接收旋转驱动力,同时显影辊的角速度大于感光鼓的角速度,可使附着在显影辊上的碳粉更为充分且均匀地摩擦带电,有利于提高打印质量。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处理盒实施例的第一立体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处理盒实施例的第二立体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处理盒实施例第一端部的结构图,其中去除了第一显影端盖;
[0025]图4是本技术处理盒实施例第二端部的结构图,其中去除了第二显影端盖;
[0026]图5是本技术处理盒实施例中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和2示出了本技术处理盒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1和2所示,该处理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2、以及在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2之间延伸的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显影辊11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架12上,显影框架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显影端盖14和第二显影端盖13,第一显影端盖14位于第一端部101,第二显影端盖13位于
第二端部102。显影框架12具有容纳碳粉的腔体,腔体内设有碳粉搅拌构件和送粉辊(图中不可见)。碳粉搅拌构件对腔体内存储的碳粉起到搅拌作用,送粉辊则将碳粉供给到显影辊11的表面。
[0028]感光鼓21可旋转地支撑在感光框架22上,感光框架22内还设有用于对感光鼓充放电的充电辊(图中不可见)。处理盒的第一端部101设有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23,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23与感光鼓21连接。如图1所示,在感光鼓21的长度方向上,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23位于第一显影端盖14的内侧。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23能够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接收驱动力,进而驱动感光鼓21旋转。
[0029]图3是处理盒第一端部101的结构图,其中去除了第一显影端盖14。如图3所示,处理盒的第一端部101还设有显影辊电极15,显影辊电极15的一端与显影辊11的辊轴111电连接,显影辊电极15的另一端形成裸露于处理盒的外部电接触表面151,外部电接触表面151能够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之间形成第一电连接。外部电接触表面151可以设置在显影框架12和/或第一显影端盖14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显影辊电极设置在处理盒的第二端部。
[0030]处理盒的第一端部101还设有与充电辊电连接的充电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处理盒包括: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架上;感光鼓,可旋转地支撑在感光框架上;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并与所述感光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设有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和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所述感光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所述显影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相互配合以传递旋转驱动力,且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设置为使得所述显影辊的角速度大于所述感光鼓的角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的角速度与所述感光鼓的角速度之比为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为相互啮合的齿轮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框架内设有送粉辊,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送粉辊连接的第三驱动力传递构件,所述第三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相互配合以传递旋转驱动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框架内设有碳粉搅拌构件,所述旋转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宗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超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