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393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即使是对于第1记录层与第2记录层分别以厚度不同的透光层来覆盖的光盘,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光盘装置(1)对DVD系列及CD系列的光盘(11、12)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者再生,同时,作为光盘(11),即使是对于第1记录层(111)与第2记录层(112)分别以厚度不同的第1透光层(116)与第2透光层(117)来覆盖的单面双层DVD-ROM规格的光盘,也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在设以波长为λ↓[1]的激光(L1)对光盘(11)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的物镜(45)的5次球差为SA5时,对于λ↓[1]、SA5设定为要满足下式:-0.025λ↓[1]rms≤SA5≤+0.025λ↓[1]r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于用厚度不同的透光层覆盖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的光盘(光记录盘)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者再生的光盘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光盘装置中,将从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利用物镜在光盘中通过透光层(透光性基板),聚焦在记录层上,从而对于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作为这样的光盘装置,提出一种能够对于透光层的厚度不同的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装置,例如,提出一种能够对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规格的第1光盘、以及CD(compact disc)规格的第2光盘的两种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装置。这里,在第1光盘中的透光层的厚度为0.6mm,而在第2光盘中的透光层的厚度为1.2mm。在这样的光学头装置中,一方面在对第1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使用从第1激光光源射出的波长为655nm的第1激光;另一方面在对第2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使用从第2激光光源射出的波长为785nm的第2激光。这里,无论是在对第1光盘及第2光盘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都是使用公共的物镜。但是,在对第1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NA设定在0.65左右;而在对第2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NA设定在0.5左右。这样,在对第1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以及在对第2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由于激光的波长及透光层的厚度不同,所以在设计物镜时,要求减小球差,以达到能够对任何一种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水平。对于这样的要求,过去是采用第1结构、第2结构、第3结构,第1结构是将球差设定在对第1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以及对第2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的中间水平,以确保互换性;第2结构是将物镜分割成同心圆状的若干分区,对第1光盘及第2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的公共区域产生位相移,以消除3次球差,从而确保互换性;第3结构是在物镜上形成衍射光栅,利用第1激光和第2激光的色差(衍射力之差)来除去两者的球差,从而确保互换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特开2000-81566号公报而且近几年,作为第1光盘,提出了一种以厚度不同的透光层(透光性基板)来分别覆盖第1记录层与第2记录层的单面双层DVD-ROM规格。在这种单面双层DVD-ROM规格的光盘中,覆盖第1记录层的透光层的厚度例如为0.575mm,覆盖第2记录层的透光层的厚度例如为0.625mm。在对这样规格的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要求在第1记录层与第2记录层两者中具有像差小的聚焦特性。关于这样的要求,本申请的专利技术者经过各种研究后的结果是得到了以下的见解,即在使用采取上述措施的物镜来对单面双层DVD-ROM规格的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虽然3次球差很小,但是往往不能发挥这种光盘的性能。另外,关于这样的理由,还得到了以下的见解。首先,在采用第1结构时,由于存在着3次球差及高次球差这两种球差,所以难以发挥单面双层DVD-ROM规格的光盘的性能。另外,在采用第2结构时,虽然能够除去3次球差,但是因为存在着高次球差,所以存在单面双层DVD-ROM规格的光盘的聚光余量小的问题。再者,在采用第3结构时,虽然在设计中心能够除去球差,但是既然利用了衍射原理,激光的波长对每个环境温度及激光光源容易出现差异,所以存在着由此引起像差的问题。鉴于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对于第1记录层与第2记录层分别以不同厚度的透光层来覆盖的光盘也适合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将从第1激光光源射出的波长为λ1的第1激光利用物镜在第1光盘中通过第1透光层聚焦在第1记录层上,同时在该第1光盘中通过与上述第1透光层厚度不同的第2透光层聚焦在第2记录层上,对上述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者再生,在上述光盘装置中,其特点为上述物镜的5次球差的绝对值在0.025λ1rms以下。在本专利技术中,一方面用物镜利用位相移及衍射作用来消除3次球差,另一方面在规定的范围内管理5次球差。因此,在对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分别以厚度不同的透光层来覆盖的单面双层DVD-ROM规格的第1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即使有某种程度的散焦距离,也能够得到足够电平的RF(射频)振幅。因此,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无论是对于以厚度不同的透光层来覆盖的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中的哪一个,都能够可靠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将具有与上述第1激光的波长λ1不同的波长λ2的、从第2激光光源射出的第2激光,利用上述物镜在第2光盘中通过与上述第1透光层及上述第2透光层厚度不同的第3透光层,聚焦在该第3记录层上,对该第3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者再生。在本专利技术中,一方面用物镜利用位相移及衍射作用来消除3次球差,另一方面在规定的范围内管理5次球差。因此,在对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分别以厚度不同的透光层来覆盖的单面双层DVD-ROM规格的第1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即使有某种程度的散焦距离,也能够得到足够电平的RF振幅。因此,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无论是对于以厚度不同的透光层来覆盖的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中的哪一个,都能够可靠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附图说明图1表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的重要部分的结构说明示意图。图2(a)、(b)表示的是在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中物镜的5次球差为-0.025λ1rms时的波阵面位相图、以及聚焦在第1记录层111上时的波阵面位相图。图3(a)、(b)表示的是在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中物镜的5次球差为+0.025λ1rms时的波阵面位相图、以及聚焦在第1记录层111上时的波阵面位相图。图4(a)、(b)表示的是在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中物镜的5次球差为-0.026λ1rms、0λ1rms、+0.026λ1rms时距第1记录层111的散焦距离和跳动值及RF振幅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以及距第2记录层112的散焦距离和跳动值及RF振幅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标号说明1 光盘装置11 DVD系列的光盘装置(第1光盘)12 CD系列的光盘装置(第2光盘)21 第1半导体激光器(第1激光光源)22 第2半导体激光器(第2激光光源)45 物镜 111 第1记录层112 第2记录层116 第1透光层117 第2透光层具体实施方式(整体结构)图1(a)、(b)表示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相关的光盘装置的重要部分的结构说明示意图、以及单面双层DVD-ROM规格的第1光盘的说明图。在图1(a)中,本形态的光盘装置1是对道间距及覆盖记录层的透光层(透光性基板)的厚度不同的DVD系列的第1光盘11、以及CD系列的第2光盘12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者再生的装置,使用的是射出DVD用的波长为655nm(λ1)的第1激光L1的第1半导体激光器21(第1激光光源)、以及射出CD用的波长为785nm(λ2)的第1激光L2的第2半导体激光器22(第2激光光源)。第1光盘11中的透光层的厚度为0.6mm,而第2光盘12中的透光层的厚度为1.2mm。在本形态的光盘装置1中,使用接收第1激光L1及第2激光L2的返回光的共同的光检测器3。另外,光盘装置1从激光光源21、22面向光盘11、12,具备有包含第1分光镜41、第2分光镜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装置,所述光盘装置将从第1激光光源射出的波长为λ↓[1]的第1激光利用物镜在第1光盘中通过第1透光层聚焦在第1记录层上,同时在第2光盘中通过与所述第1透光层厚度不同的第2透光层聚焦在第2记录层上,对所述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或者再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的5次球差的绝对值在0.025λ↓[1]rms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1-4 2005-3213351.一种光盘装置,所述光盘装置将从第1激光光源射出的波长为λ1的第1激光利用物镜在第1光盘中通过第1透光层聚焦在第1记录层上,同时在第2光盘中通过与所述第1透光层厚度不同的第2透光层聚焦在第2记录层上,对所述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