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渔光互补光伏预应力管桩防撞防冻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管桩保护的
,更加具体地是一种渔光互补光伏预应力管桩防撞防冻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是指将光伏发电与渔业生产组合在一起的模式,通过在水底打入若干预应力管桩,管桩上部高出水面一定距离,桩顶固定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发电。在不影响正常渔业养殖的基础上为生产活动提供电力,极大地节约养殖成本。
[0003]目前在渔光互补项目的设计中,因水面养殖通常需要船只或其他浮体在水面通行,而光伏管桩在水面设置较为密集,非常容易发生碰撞问题。因此在进行管桩安全性设计时通常需要增大管桩直径以避免碰撞作用对结构造成危害。并且在北方的一些冬季结冰区域,考虑流冰期对管桩的碰撞作用以及冰层对管桩的水平冻胀力的作用,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桩直径确保结构安全。
[0004]但是增加管桩直径对工程成本影响较大,并且体积更大,自重更重的桩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周期。
[0005]因此,急需一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r/>[0006]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光互补光伏预应力管桩防撞防冻保护装置,它安装在管桩(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2)、气压监测系统(3)、气囊(4)、增强带(5)和浮力调节模块(6),所述的套筒(2)套在管桩(1)上并可沿管桩(1)上下滑动,所述的气囊(4)环绕套在所述的套筒(2)外部,所述的气囊(4)的外表面固定有增强带(5),所述的套筒(2)上端固定有气压监测系统(3),下端固定有浮力调节模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渔光互补光伏预应力管桩防撞防冻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2)包括上盖板(2.1)、下盖板(2.2)和格栅圆筒(2.3);所述的上盖板(2.1)焊接在所述的格栅圆筒(2.3)上端,所述的下盖板(2.2)焊接在所述的格栅圆筒(2.3)下端,所述的格栅圆筒(2.3)的筒壁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格栅孔(2.3.1),所述的格栅孔(2.3.1)沿周向等间距布置在所述的格栅圆筒(2.3)的筒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渔光互补光伏预应力管桩防撞防冻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4)卡在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之间,所述的气囊(4)包括外囊(4.1)和内囊(4.2),所述的外囊(4.1)包裹在所述的内囊(4.2)外表面,所述的外囊(4.1)的内表面固定在格栅圆筒(2.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渔光互补光伏预应力管桩防撞防冻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带(5)包括纵向加强带(5.1)和横向加强带(5.2),所述的纵向加强带(5.1)沿纵向绑扎在所述的气囊(4)的外表面,所述的纵向加强带(5.1)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设置在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上的穿孔,且所述的纵向加强带(5.1)首尾两端固定在穿孔上,所述的横向加强带(5.2)沿周向固定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鹏良,卢胜,康慨,何文俊,陈世强,刘儒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