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52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0
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包括生化池体、进水管和出水管,在生化池体内靠近进水管和出水管处分别设有倒置墙和溢流墙;在倒置墙和溢流墙之间设有多排悬挂式组合纤维束盘;在生化池体内底部设有水平布置的回流液管网,在回流液管网的每根主管路下方分别均布连接有曝水盘;曝水盘包括中心管,在中心管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一个锥形破泥盘和多个锥形导流盘,多个导流盘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并在每个导流盘的盘口边缘均布有锯齿形豁口;在破泥盘外侧盘面上设有锯齿形凸牙,用于将回流液激起的较大活性污泥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该生化池使厌氧生化池底沉积活性污泥无需推流泵便可处于流化状态,保证厌氧生化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有不少单位应用生化工艺处理含酚、含氰、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在厌氧生化系统安装固定丝状填料作为生物厌氧菌载体,填料间距200mm左右,上端距水面下方200mm左右,下端距池底1000mm以上。污水中有机物就是通过载体上的附着生物厌氧菌将其断链、开环、降解。由于受污水的冲刷和生物菌自身老化发生掉落沉积于池底,不能有效发挥掉落活性污泥的作用。当前有采用在池底部安装推流泵的方法搅动池底污水带动活性污泥上浮,这对于处理小体积的方形池体有一定的效果,而对于处理大体积的池体尤其是长方形池体效果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厌氧生化处理效果的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包括生化池体,在生化池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生化池体内靠近进水管和出水管处分别设有倒置墙和溢流墙,倒置墙距离生化池体底部以及溢流墙距离生化池体顶部分别留有一定距离;在倒置墙和溢流墙之间设有多排悬挂式组合纤维束盘,用于作为生物厌氧菌载体;
[0006]在生化池体内底部设有水平布置的回流液管网,在回流液管网的每根主管路下方分别均布连接有曝水盘;所述曝水盘包括中心管,在中心管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一个盘口朝上的锥形破泥盘和多个盘口朝下的锥形导流盘,多个导流盘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并在每个导流盘的盘口边缘均布有锯齿形豁口,使进入回流液管网的回流液通过锯齿形豁口喷出搅动生化池体内底部的活性污泥;在破泥盘外侧盘面上设有若干个锯齿形凸牙,用于将回流液激起的较大活性污泥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0007]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倒置墙和溢流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08]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回流液管网的每根主管路下面均布有多个管接头,所述曝水盘通过中心管与对应的管接头螺纹连接。
[0009]作为进一步优选,在中心管的管壁上对应多个导流盘处圆周均布有矩形长孔,用于排出进入回流液管网的回流液。
[0010]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回流液管网的每根主管路上方均布有悬混射流器,用于使流体通过悬混射流器的射流喷嘴时产生负压吸入活性污泥混合液射向高处,从而提高污水与活性污泥的接触效率。
[0011]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悬混射流器包括筒体,在筒体内下部通过支架设有射流喷嘴,并在下部筒壁上圆周均布有多个吸入口,筒体中部为悬混液混合区;筒体上端口为悬混
液出口,在筒体上部内壁上设有螺旋布置的旋流导向板,用于导出悬混液。
[0012]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均为直径上大下小的锥筒状,筒体中部为直筒状;在筒体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丝头,以便于安装在回流液管网的每根主管路上。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通过在生化池体内底部设有水平布置的回流液管网,在回流液管网的每根主管路下方分别均布连接有曝水盘;通过曝水盘上的多个导流盘能够使进入回流液管网的回流液通过锯齿形豁口喷出并搅动生化池体内底部的活性污泥;使厌氧生化池底沉积活性污泥无需推流泵便可处于流化状态,填补了池体下部无载体填料的空白,起到了上部为生物膜法和下部为活性污泥法的双重叠加效用,保证厌氧生化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0015]2、通过在破泥盘外侧盘面上设有若干个锯齿形凸牙,能够将回流液激起的较大活性污泥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使活性污泥在池体内分布更加均匀,能够提高生物厌氧菌的生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18]图3是曝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悬混射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溢流墙1,上连杆2,悬挂式组合纤维束盘3,倒置墙4,生化池体5,进水管6,回流液管网7,主管路701,曝水盘8,中心管801,破泥盘802,导流盘803,锯齿形凸牙804,矩形长孔805,悬混射流器9,筒体901,吸入口902,悬混液出口903,旋流导向板904,悬混液混合区905,支架906,射流喷嘴907,丝头908,下连杆10,进液管11,出水管12,拉绳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2]如图1

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包括生化池体5,在生化池体5两端分别固定引出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12,在生化池体5内靠近进水管6和出水管12处分别设有倒置墙4和溢流墙1,所述倒置墙4和溢流墙1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倒置墙4底面距离生化池体5底部以及溢流墙1顶面距离生化池体5顶部分别留有一定距离;作为优选,所述倒置墙4底面至生化池体5底部的距离为800

1000mm;所述溢流墙1顶面至生化池体5顶部的距离为400

500mm。在倒置墙4和溢流墙1之间设有上下布置的多根上连杆2和下连杆10,上连杆2与下连杆10一一对应并在相互对应的上连杆2和下连杆10之间拉设有多排拉绳13,通过多排拉绳13悬挂有多排采用醛化维纶丝制成的悬挂式组合纤维束盘3,用于作为生物厌氧菌载体。
[0023]在生化池体5内底部设有水平布置的回流液管网7,该回流液管网7包括相互平行的多根主管路701,多根主管路701通过两端的横管相互连通,在其中一根主管路701一端连
接有进液管11,进液管11由生化池体5一端引出,用于接入回流液。在回流液管网7的每根主管路701下方分别均布连接有多个曝水盘8。
[0024]如图3所示,该曝水盘8包括一根下端封闭的中心管801,中心管801外缘为阶梯状且上端设有外螺纹,在中心管801下部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一个盘口朝上的锥形破泥盘802和多个盘口朝下的锥形导流盘803,本实施例以四个导流盘为例;位于最下端的导流盘803与中心管801通过螺纹连接,用于将上方的导流盘和破泥盘限位。多个导流盘803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并在每个导流盘803的盘口边缘均布有锯齿形豁口,使进入回流液管网7的回流液通过锯齿形豁口喷出,以搅动生化池体5内底部的活性污泥;在破泥盘802外侧盘面上布设有若干个锯齿形凸牙804,用于将回流液激起的较大活性污泥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使活性污泥在生化池体5内分布更加均匀,以提高生物厌氧菌的生化效果。在中心管801的管壁上对应多个导流盘803处圆周均布有矩形长孔805,用于排出进入回流液管网7的回流液。
[0025]在回流液管网7的每根主管路701下面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包括生化池体,在生化池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是:在生化池体内靠近进水管和出水管处分别设有倒置墙和溢流墙,倒置墙距离生化池体底部以及溢流墙距离生化池体顶部分别留有一定距离;在倒置墙和溢流墙之间设有多排悬挂式组合纤维束盘,用于作为生物厌氧菌载体;在生化池体内底部设有水平布置的回流液管网,在回流液管网的每根主管路下方分别均布连接有曝水盘;所述曝水盘包括中心管,在中心管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一个盘口朝上的锥形破泥盘和多个盘口朝下的锥形导流盘,多个导流盘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并在每个导流盘的盘口边缘均布有锯齿形豁口,使进入回流液管网的回流液通过锯齿形豁口喷出搅动生化池体内底部的活性污泥;在破泥盘外侧盘面上设有若干个锯齿形凸牙,用于将回流液激起的较大活性污泥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其特征是:所述倒置墙和溢流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厌氧生化池,其特征是:在回流液管网的每根主管路下面均布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春力李正任孙俊李春辉宁佳胡娟华郭占军郭艳丽王春波刘明江李宁谢巍张虎虎赵芾边荣军韩洋张振兴杨彩霞薛健陈碧莹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辽河油田华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