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污水净化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09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3
一种生化污水净化处理设备,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有射流分离器、气浮分布管和排水管,在筒体上端设有排气口;射流分离器上部为圆筒形并沿其切向连接有污水入管,下部为圆锥筒状且下端连接有颗粒物排放管,颗粒物排放管和污水入管分别由筒体外壁密封穿出;在射流分离器内中心处设有分离出水管;气浮分布管水平布置在筒体内下部,在气浮分布管上均布设有溶气释放器;所述排水管沿竖直方向布置在筒体内另一侧,在排水管下端圆周均布有多个进水孔,在排水管上靠近上端设有排水接头;在筒体内上部设有溢流浮渣槽,在筒体外壁上部设有与溢流浮渣槽连通的排渣管。该设备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净水率,使污水中的活性污泥及其它颗粒物优于排放标准。于排放标准。于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化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治理环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化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射流

气浮分离工艺效果显著,不堵塞、净水好,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的特点,因此射流

气浮分离工艺在生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内有不少单位应用生化工艺在处理含酚、含氰、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以过滤设备作为改善水质、进一步去除生化废水中活性污泥及颗粒物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广泛应用的设施是过滤设备,水流自上而下;由于生化污水中带有活性污泥及其它颗粒物,当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堵塞流量减少,经常以反冲洗方法降低阻力,工作时需要定期补充或更新滤料,劳动强度大,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净水率,使污水中的活性污泥及其它颗粒物优于排放标准的生化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生化污水净化处理设备,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有射流分离器、气浮分布管和排水管,在筒体上端设有排气口;所述射流分离器沿竖直方向布置在筒体内一侧,其上部为圆筒形并沿其切向连接有污水入管,射流分离器下部为圆锥筒状且下端连接有颗粒物排放管,颗粒物排放管和污水入管分别由筒体外壁密封穿出;在射流分离器内中心处沿其轴向设有分离出水管,用于排出分离后的污水;所述气浮分布管水平布置在筒体内下部,其一端由筒体外壁密封穿出且另一端封闭;在气浮分布管上均布设有多个溶气释放器,使引入气浮分布管的溶气水通过溶气释放器产生微细气泡上升;
[0006]所述排水管沿竖直方向布置在筒体内另一侧,在排水管下端圆周均布有多个进水孔,在排水管上靠近上端沿径向设有排水接头,排水接头由筒体外壁密封穿出;
[0007]在筒体内上部设有溢流浮渣槽,溢流浮渣槽上端面高于所述排水接头,在筒体外壁上部设有与溢流浮渣槽连通的排渣管,用于排出进入溢流浮渣槽内的微小颗粒和浮渣。
[0008]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颗粒物排放管与射流分离器下部筒身垂直布置。
[0009]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射流分离器上端连接有悬浮物排放管,悬浮物排放管由筒体外壁密封穿出,用于排出悬浮物。
[0010]作为进一步优选,在筒体内位于溢流浮渣槽上方设有丝网除沫器,用于分离气体携带的水滴浮渣。
[0011]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溢流浮渣槽为沿筒体内壁固定的环形,并在对应排水管处设有豁口。
[0012]作为进一步优选,在筒体下部一侧设有可打开的检修口,以便于检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通过设在筒体内的射流分离器能够使进入的污水中的大颗粒物下沉排出,使过滤后的污水通过分离出水管排出;通过设在筒体内下部的气浮分布管引入溶气水,通过均布在气浮分布管的多个溶气释放器,能够使引入气浮分布管的溶气水产生微细气泡上升,能够黏附过滤后的污水中的微小颗粒并托出水面;通过设在筒体内上部的溢流浮渣槽,能够收集水面上的微小颗粒和浮渣并通过排渣管排出;通过沿竖直方向设在在筒体内的排水管能够使净化污水自下而上流出,使污水中的活性污泥及其它颗粒物优于排放标准,无堵塞、无滤料、无反冲洗,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净水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17]图中:筒体1,排气口101,射流分离器2,污水入管201,悬浮物排放管202,颗粒物排放管203,分离出水管204,出水嘴205,排渣管3,溢流浮渣槽4,丝网除沫器5,排水管6,进水孔601,排水接头602,检修口7,溶气释放器8,气浮分布管9,管头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9]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生化污水净化处理设备,包括圆形筒体1,在筒体1内设有射流分离器2、气浮分布管9和排水管6,在筒体1上端中心处设有排气口101。所述射流分离器2沿竖直方向布置固定在筒体1内一侧,其上部为圆筒形并沿其切向连接有污水入管201,射流分离器2下部为圆锥筒状且下端连接有颗粒物排放管203,颗粒物排放管203和污水入管201分别由筒体1外壁密封穿出;在射流分离器2内中心处沿其轴向设有分离出水管204,分离出水管204由射流分离器2顶面穿出且上端通过弯头连接有锥筒形的出水嘴205,出水嘴指向筒体1的轴线,用于排出分离后的污水;在射流分离器2上端沿径向焊接有悬浮物排放管202,悬浮物排放管202由筒体1外壁密封穿出,用于排出悬浮物。所述颗粒物排放管203与射流分离器2下部筒身垂直布置。在悬浮物排放管202和颗粒物排放管203外端分别连接有阀门(图中未示出),用于排放时打开。
[0020]所述气浮分布管9沿水平方向布置在筒体1内下部,其一端由筒体1外壁密封穿出且另一端封闭;在气浮分布管9两侧均布焊接有外端封闭的多根管头10,并在每个管头10上分别均布安装有溶气释放器8,使引入气浮分布管9的溶气水通过溶气释放器8产生微细气泡上升。
[0021]所述排水管6沿竖直方向布置固定在筒体1内另一侧,在排水管6下端圆周均布有多个进水孔601,在排水管6上靠近其上端沿径向焊接有排水接头602,排水接头由筒体1外壁密封穿出。
[0022]在筒体1内上部设有溢流浮渣槽4,溢流浮渣槽4为沿筒体1内壁固定的环形并在对应排水管6处设有豁口。所述溢流浮渣槽4上端面高于所述排水接头602,在筒体1外壁上部焊接有与溢流浮渣槽4连通的排渣管3,用于排出进入溢流浮渣槽4内的微小颗粒和浮渣。
[0023]在筒体1内位于溢流浮渣槽4上方固定有丝网除沫器5,丝网除沫器5是由多层金属丝网叠加而成,用于分离气体携带的水滴浮渣。在筒体1下部一侧设有可打开的检修口7,以便于检修。
[0024]工作时,污水通过增压泵经污水入管201沿切向进入射流分离器2内,粒径较大的颗粒物下旋下沉在射流分离器2内下部,并通过颗粒物排放管203排出。分离过滤后的污水通过分离出水管204排出自上而下落到筒体内;同时,通过设在筒体内下部的气浮分布管9引入溶气水,通过溶气释放器8能够使引入气浮分布管9的溶气水产生微细气泡上升,能够黏附过滤后污水中的微小颗粒并托出水面;通过设在筒体内上部的溢流浮渣槽4,能够收集水面上的微小颗粒和浮渣并通过排渣管排出返回外接的生化处理系统,能够减少活性污泥的流失;最后通过排水管6能够使净化污水自下而上通过排水接头流出,使污水中的活性污泥及其它颗粒物优于排放标准,无堵塞、无滤料、无反冲洗,能够降低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化污水净化处理设备,包括筒体,其特征是:在筒体内设有射流分离器、气浮分布管和排水管,在筒体上端设有排气口;所述射流分离器沿竖直方向布置在筒体内一侧,其上部为圆筒形并沿其切向连接有污水入管,射流分离器下部为圆锥筒状且下端连接有颗粒物排放管,颗粒物排放管和污水入管分别由筒体外壁密封穿出;在射流分离器内中心处沿其轴向设有分离出水管,用于排出分离后的污水;所述气浮分布管水平布置在筒体内下部,其一端由筒体外壁密封穿出且另一端封闭;在气浮分布管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溶气释放器,使引入气浮分布管的溶气水通过溶气释放器产生微细气泡上升;所述排水管沿竖直方向布置在筒体内另一侧,在排水管下端圆周均布有多个进水孔,在排水管上靠近上端沿径向设有排水接头,排水接头由筒体外壁密封穿出;在筒体内上部设有溢流浮渣槽,溢流浮渣槽上端面高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春力李正任孙俊李春辉宁佳胡娟华郭占军郭艳丽王春波刘明江李宁谢巍张虎虎赵芾边荣军韩洋张振兴杨彩霞薛键陈碧莹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辽河油田华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