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油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427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采油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加药装置、搅拌沉淀装置、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压滤装置。所述搅拌沉淀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搅拌区和沉淀区,所述搅拌区为圆柱状,其上部设有废水进水口和药剂进料口,废水进水口处设有搅拌桨,所述沉淀区的上部设有清水出水口,底部设有沉淀出口。所述废水池与所述废水进水口连接。所述加药装置底部设有与药剂进料口连接的药剂出料口,药剂出料口通过加料管与药剂进料口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所述沉淀出口连接。所述污泥压滤装置与污泥浓缩池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紧凑合理的布局,高效地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改善废水的水质问题,对污泥进行回收,减少污泥排放量及堵塞管路的问题。

A treatment system of oil production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油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油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对边际油田、海洋深水油田的不断开发,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采油废水也日益增加,采油废水中含有浮油、乳化油和溶解油,还有其他固体悬浮物,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才能进行排放或利用。随着采油废水的处理工艺也在不断强化和改进,对含油污水的处理设备也提出了新挑战,现有的设备不够高效化、紧凑化。此外,无系统考虑对于废水处理过程沉降的污泥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采油废水处理系统,紧凑合理的布局,高效地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改善废水的水质问题,对污泥进行回收,减少污泥排放量及堵塞管路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采油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加药装置、搅拌沉淀装置、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压滤装置。所述搅拌沉淀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搅拌区和沉淀区,所述搅拌区为圆柱状,其上部设有废水进水口和药剂进料口,所述搅拌区内于所述废水进水口处设有搅拌桨,搅拌区的下部设有可开合的闸口,搅拌区通过打开闸口与沉淀区联通,所述沉淀区的上部设有清水出水口,底部设有沉淀出口。所述废水池与所述废水进水口连接。所述加药装置包括第一无机絮凝剂加料罐、第二无机絮凝剂加料罐和有机助凝剂加料罐,所述加药装置分别位于搅拌沉淀装置之上,其底部均设有与所述药剂进料口连接的药剂出料口,所述药剂出料口通过加料管与药剂进料口连接,且所述加料管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废水进水口处。所述污泥浓缩池位于搅拌沉淀装置之下,其上部与所述沉淀出口连接。所述污泥压滤装置通过排污管与污泥浓缩池的下部连接,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污泥泵。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压滤装置依次包括絮凝重力沉降段、楔形脱水段和压榨脱水段。所述絮凝重力沉降段包括絮凝罐,所述絮凝罐内设有搅拌浆,絮凝罐上部设有泥水出口。所述楔形脱水段包括楔形槽、多根第一辊轴和缠绕在第一辊轴上的第一传输滤带,所述第一辊轴转动带动第一传输滤带运动,所述楔形槽为从右向左下降的楔形设置,其右端设于所述泥水出口处承接泥水,左端为开口,用于将泥水导向至第一传输滤带上。所述压榨脱水段包括压辊、多根第二辊轴和缠绕在第二辊轴上的第二传输滤带,所述第二传输滤带与所述第一传输滤带连接,第二辊轴转动带动第二传输滤带运动,所述压辊压设在所述第二传输滤带上。进一步地,所述压榨脱水段分上下两部分设置,上部的第二辊轴呈弧线分布,缠绕在上部的第二辊轴的第二传输滤带呈弧状设置,且该第二传输滤带的一端与第一传输滤带连接,另一端为泥饼输出端,所述压辊压设在弧状部分的第二传输滤带上。进一步地,所述楔形脱水段设有集水器;所述压榨脱水段下部设有集水器,所述集水器通过集水管路与清水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废水池内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废水进水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装置内均设有搅拌桨。进一步地,所述药剂出料口处设有流量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多个下沉的凹部,每个下沉的凹部均设有沉淀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废水池、加药装置、搅拌沉淀装置、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压滤装置,加药装置、搅拌沉淀装置和污泥浓缩池由上往下布局,物料依靠重力流动,减少加料泵的使用,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本技术的搅拌沉淀装置搅拌区为圆柱型设置易与搅拌桨形成漩涡,且搅拌桨设于废水进水口处以及加料管的输出端处,能够快速均匀地将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与采油废水混合絮凝,之后进入沉淀区分离絮凝沉淀。较现有的大缸通料再搅拌混合的工艺设备快速、效率高;且有效改善废水进入生化工艺(污泥处理回收)前的浊度、色度、油污、悬浮物等水质问题,降低COD。本技术的污泥压滤装置依次包括絮凝重力沉降段、楔形脱水段和压榨脱水段,通过絮凝重力沉降段,沉降泥水中的大部分污泥;在搅拌桨的作用下絮凝的污泥随泥水溢出进入楔形脱水段,将污泥进行挤压脱水;然后通过传输滤带将污水带入压榨脱水段。传输滤带周围附加清水收集系统,可将压榨脱水后的清水收集进入清水箱,同时污泥压成泥饼装袋运走,减少污泥排放量及堵塞管路的问题,且使污泥得到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污泥压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1-2,一种采油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1、加药装置2、搅拌沉淀装置3、污泥浓缩池4和污泥压滤装置5。所述搅拌沉淀装置3包括并列设置的搅拌区31和沉淀区32,所述搅拌区31为圆柱状,其上部设有废水进水口33和药剂进料口34,所述搅拌区31内于所述废水进水口33处设有搅拌桨6,搅拌区31的下部设有可开合的闸口38,搅拌区31通过打开闸口38与沉淀区32联通,所述沉淀区32的上部设有清水出水口35,沉淀区32的底部设有多个下沉的凹部37,每个下沉的凹部37均设有沉淀出口36。所述废水池1内设有潜水泵11,所述潜水泵11通过进水管12与所述废水进水口33连接。所述加药装置2包括第一无机絮凝剂加料罐21、第二无机絮凝剂加料罐22和有机助凝剂加料罐23,所述加药装置2分别位于搅拌沉淀装置3之上,其底部均设有与所述药剂进料口34连接的药剂出料口24,所述药剂出料口24通过加料管25与药剂进料口24连接,且所述加料管25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废水进水口33处。药剂出料口24处设有流量控制阀26。加药装置2内均设有搅拌桨6。所述污泥浓缩池4为辐流式污泥浓缩池,其位于搅拌沉淀装置3之下,其上部通过管路与所述沉淀出口36连接。所述污泥压滤装置5依次包括絮凝重力沉降段7、楔形脱水段8和压榨脱水段9。所述絮凝重力沉降段7包括絮凝罐71,所述絮凝罐71内设有搅拌浆6,絮凝罐71上部的一侧通过排污管51与污泥浓缩池4的下部连接,所述排污管51上设有污泥泵52,另一侧设有泥水出口72。所述楔形脱水段8包括楔形槽81、多根第一辊轴82和缠绕在第一辊轴82上的第一传输滤带83,所述第一辊轴82通过电机驱动转动以带动第一传输滤带83运动,所述楔形槽81为从右向左下降的楔形设置,其右端设于所述泥水出口72处以接收絮凝罐71溢出的泥水,楔形槽81左端为开口设置,用于将泥水导向至第一传输滤带83上。所述压榨脱水段9包括压辊91、多根第二辊轴92和缠绕在第二辊轴92上的第二传输滤带93,所述第二传输滤带93与所述第一传输滤带83连接,第二辊轴92转动带动第二传输滤带93运动,所述压辊91压设在所述第二传输滤带93上。进一步的,所述压榨脱水段9分上下两部分设置,上部的第二辊轴92呈弧线分布,缠绕在上部的第二辊轴92的第二传输滤带93呈弧状设置,且该第二传输滤带93的一端与第一传输滤带83连接,另一端为泥饼输出端94,所述压辊91压设在弧状部分的第二传输滤带93上。进一步的,所述楔形脱水段8于第一传输滤带83下方设有集水器53;所述压榨脱水段9下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池、加药装置、搅拌沉淀装置、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压滤装置,/n所述搅拌沉淀装置设置的搅拌区和沉淀区,所述搅拌区为圆柱状,其上部设有废水进水口和药剂进料口包括并列,所述搅拌区内于所述废水进水口处设有搅拌桨,搅拌区的下部设有可开合的闸口,搅拌区通过打开闸口与沉淀区联通,所述沉淀区的上部设有清水出水口,底部设有沉淀出口;/n所述废水池与所述废水进水口连接;/n所述加药装置包括第一无机絮凝剂加料罐、第二无机絮凝剂加料罐和有机助凝剂加料罐,所述加药装置分别位于搅拌沉淀装置之上,其底部均设有与所述药剂进料口连接的药剂出料口,所述药剂出料口通过加料管与药剂进料口连接,且所述加料管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废水进水口处;/n所述污泥浓缩池位于搅拌沉淀装置之下,其上部与所述沉淀出口连接;/n所述污泥压滤装置通过排污管与污泥浓缩池的下部连接,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污泥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池、加药装置、搅拌沉淀装置、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压滤装置,
所述搅拌沉淀装置设置的搅拌区和沉淀区,所述搅拌区为圆柱状,其上部设有废水进水口和药剂进料口包括并列,所述搅拌区内于所述废水进水口处设有搅拌桨,搅拌区的下部设有可开合的闸口,搅拌区通过打开闸口与沉淀区联通,所述沉淀区的上部设有清水出水口,底部设有沉淀出口;
所述废水池与所述废水进水口连接;
所述加药装置包括第一无机絮凝剂加料罐、第二无机絮凝剂加料罐和有机助凝剂加料罐,所述加药装置分别位于搅拌沉淀装置之上,其底部均设有与所述药剂进料口连接的药剂出料口,所述药剂出料口通过加料管与药剂进料口连接,且所述加料管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废水进水口处;
所述污泥浓缩池位于搅拌沉淀装置之下,其上部与所述沉淀出口连接;
所述污泥压滤装置通过排污管与污泥浓缩池的下部连接,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污泥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压滤装置依次包括絮凝重力沉降段、楔形脱水段和压榨脱水段;
所述絮凝重力沉降段包括絮凝罐,所述絮凝罐内设有搅拌浆,絮凝罐上部设有泥水出口;
所述楔形脱水段包括楔形槽、多根第一辊轴和缠绕在第一辊轴上的第一传输滤带,所述第一辊轴转动带动第一传输滤带运动,所述楔形槽为从右向左下降的楔形设置,其右端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任刘明江孙帅范兴超李帅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辽河油田华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