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防护结构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007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浪涌防护结构和电子设备,该浪涌防护结构包括电路板、气体放电管、导通结构以及导电件,电路板的安装面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第一焊盘与电路板的线路层导通,第二焊盘用于接地;气体放电管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焊盘导通;导通结构设于电路板,并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与第二焊盘导通,第二导电部与第二电极导通;导电件沿平行于安装面的方向可拆卸连接于导通结构,以导通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规避了在电路板法向拆装导电件的方式,在导通和断开浪涌防护电路时,不会影响安装面上方的零件,提高零件设计的灵活性。提高零件设计的灵活性。提高零件设计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浪涌防护结构和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浪涌防护结构和应用该浪涌防护结构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车载充电机(ON Board Controller,OBC)/直流转换器(Direct Current

Direct Current,DCDC)/配电盒(Power Distribution Unit,PDU)集成产品多设置气体放电管以具备浪涌防护功能。在产品生产时,需要对产品做耐压测试和浪涌测试,而气体放电管无法兼容两种测试条件;示例性技术中,气体放电管设于电路板,在做不同的测试时,用户多从电路板的法向方向操作以控制气体放电管接地状态;但这种操作方式,在设计电路板面朝方向的零件和电子器件时,需在零件开设避空孔或避开操作路径布置,零件设计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浪涌防护结构和应用该浪涌防护结构的电子设备,旨在导通和断开浪涌防护电路时无需从电路板的法向操作,不会影响产品中位于电路板法向上的零件设计,提高零件设计的灵活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浪涌防护结构,包括:
[0005]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电路板的线路层导通,所述第二焊盘用于接地;
[0006]气体放电管,所述气体放电管设于所述安装面,并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焊盘导通;
[0007]导通结构,所述导通结构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导通结构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焊盘导通,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
[0008]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导通结构可拆卸连接,以导通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导电件可沿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方向脱离所述导通结构。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设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沿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导电件可拆卸地穿设于两所述连接孔。
[0010]可选地,所述导通结构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设于所述绝缘层的两侧。
[0011]可选地,定义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t,且满足t≥2.5mm。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连接环和设于所述连接环下方的连接脚,所述连接脚连接所述第二焊盘和所述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开设有所述连接孔。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连接板和设于所述连接板一侧的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的底部插设于所述安装面,所述连接板开设有所述连接孔。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电路板的背对所述安装面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设于所述安装面;
[0015]所述导电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其中一侧边相互连接,并共同限定出夹持空间,所述电路板的边缘插设于所述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片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压置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夹片位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压置于所述第二导电部。
[0016]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的板面还设有第三焊盘,所述第三焊盘与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均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第三焊盘导通。
[001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前述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浪涌防护结构,所述浪涌防护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部。
[0018]可选地,所述壳体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朝向所述导电件设置;
[0019]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防水透气阀,所述防水透气阀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0020]本技术的浪涌防护结构中,通过电路板、导通结构、导电件以及气体放电管相互连接形成浪涌防护电路,以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和接驳于电路板的其他元件形成浪涌防护。同时,导电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导通结构,通过拆装导电件即可控制气体放电管与第二焊盘的导通状态,从而控制浪涌防护电路的通断;并且导电件是沿平行于电路板的安装面的方向拆装的,规避了相关技术中法向拆装的方式,从而不会影响电路板法向上的零件设计,提高零件设计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爆炸图;
[0023]图2为图1中导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导通结构的爆炸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浪涌防护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浪涌防护结构电路断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说明:
[0028][0029][003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
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本技术提出一种浪涌防护结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浪涌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电路板的线路层导通,所述第二焊盘用于接地;气体放电管,所述气体放电管设于所述安装面,并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焊盘导通;导通结构,所述导通结构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导通结构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焊盘导通,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导通结构可拆卸连接,以导通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导电件可沿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方向脱离所述导通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设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沿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导电件可拆卸地穿设于两所述连接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结构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设于所述绝缘层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t,且满足t≥2.5mm。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连接环和设于所述连接环下方的连接脚,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旭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