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917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为了以低成本制造所具有的中间层具有良好的凹凸形状且所述中间层的缺陷少的光记录介质,在基板上直接或隔着其他层形成记录层,在记录层上直接或隔着其他层形成树脂原料层,将具有对应凹凸形状的转印用凹凸形状的压模置于该树脂原料层上,使树脂原料层固化,得到粘结体,在粘结体处于加热的状态将压模从树脂原料层上剥离,将转印用凹凸形状转印到树脂原料层上,从而形成中间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等,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能 够以低成本制造记录特性良好的光记录介质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近年,为了记录/再生长时间且高画质的动画等大容量数据,希望开 发出能比以往更加信息高密度化的光记录介质。作为这样的能信息高密 度化的光记录介质,可以举出例如1片介质上具有设置了 2层(双层)记录层的层积结构的DVD-ROM等层积型多层光记录介质。采用这样的多层 化的技术时,能在不改变每层的记录密度的同时增大容量。层积型多层光记录介质通常由被称作光聚合法(Photo Polymerization:以下有时记作2P法)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利用2P法 时,例如通过在形成有记录轨道用凹凸形状的透明的第1基板上依次形 成第1记录层、第1反射层、形成有记录轨道用凹凸形状的中间层、第2 记录层、第2反射层,最后粘结第2基板来制造2层结构的光记录介质。对于2P法来说,中间层通常是如下制造的。即,首先,在第l反射 层上涂布在光(作为光,可以举出例如紫外线等放射线)的作用下发生固化 的光固性树脂原料等,形成树脂原料层后,在其上载置具有转印用的凹 凸形状(以下为了方便起见,称作转印用凹凸形状)的压模。接下来, 使上述光固性树脂原料等固化后,剥离压模。如此,能够使压模的转印 用凹凸形状转印到光固性树脂的表面,由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物形成具有 凹凸形状的中间层。因此,2P法中,希望能够在光固性树脂固化后将压模平滑地剥离。 这是因为,利用2P法形成具有记录轨道用凹凸形状的中间层时,光固性 树脂和压模难以剥离,并且,即使能够剥离,中间层的表面的均一性也将发生降低,产生这样等的制造上的课题时,中间层上产生疵点或起层(《 S取0 )等缺陷,有不能稳定地利用光在光记录介质上稳妥地进行信息的 记录/再生的可能性。另外,使用由聚碳酸酯类树脂、丙烯酸树脂形成的压模的情况下, 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形成的中间层与压模的剥离变得困难(专利文献 1、 2)。因此,为了平滑地剥离压模,提出了专利文献2、 3所述的技术。专利文献2提出了对丙烯酸树脂制造的压模用无机系材料进行表面涂覆的技术方案。由此使得能够良好地进行上述剥离。另外,该文献中,使用了在压模的槽/凹坑(对应转印用凹凸形状)的表面形成有Si02电介质膜的丙烯酸系压模。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其中,由环状聚烯烃 或聚苯乙烯类树脂构成整个压模,或者,由环状聚烯烃或聚苯乙烯类树 脂构成压模的至少形成有母型图案(相当于转印用凹凸形状)的表面。据记 载,由此能够使压模对由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物形成的中间层的脱 模性良好。并且,专利文献3中还记载了环状聚烯烃使压模对由放射线 固化型树脂的固化物形成的中间层的离型性特别良好。专利文献l:国际公开第2005/048253号小册子(段落)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79707号公报(段落、 )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 — 85839号公报(段落、 、 等)另外,为了像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那样,对2P法中使用的压模 预先用透明性无机系材料进行表面涂覆,就需要下述的工序。也就是说, 需要利用真空溅射装置等,在形成于压模表面的槽/信息凹坑等上以预定 的厚度形成由Si02等无机系材料构成的电介质膜。但是,这将使光记录 介质的制造工序变复杂,成为了制造成本增大的一个因素。并且,专利文献3使用的环状聚烯烃具有良好的剥离性,其是工业 上优异的材料。但是,环状聚烯烃是特殊的材料,所以其价格高,增大 了压模的成本。树脂制压模通常是一次性的,所以压模在光记录介质整 体中所占的成本负担大是实际的情况。并且,对于层积型多层光记录介质,现在在要求其进一步高性能化 的同时还要求进一步低成本化。基于以上的背景,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在该 方法中,使用聚碳酸酯类树脂、丙烯酸树脂这样的低成本树脂制成压模, 并能够良好地进行压模的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提出的,其目的是以低成本制造具备具有良 好的凹凸形状的缺陷少的中间层的光记录介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如下 方法在利用2P法进行的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在处于加热的状态 将压模从树脂原料层上剥离。于是认识到,通过引入该方法,即使在由 以往不能用来制造压模的聚碳酸酯类树脂形成了压模的情况下,也能得 到具有良好的凹凸形状的中间层。另外还发现,利用该方法,对于以往 就具有良好的剥离性的环状聚烯烃压模来说,也能容易地进行剥离。艮P,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在于一种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至少 具备基板、记录层以及具有凹凸形状的中间层的光记录介质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在上述基板上直接或隔着其他层形成上述记录层的工序;在上述记录层上直接或隔着其他层形成树脂原料层的工序;将具有对应上述凹凸形状的转印用凹凸形状的压模置于上述树脂原料层上,并以该状态使上 述树脂原料层固化,得到具有上述基板、上述记录层、上述树脂原料层和上述压模的粘结体的工序;以及,从上述粘结体上剥离上述压模,上 述转印用凹凸形状转印到上述树脂原料层上而形成上述中间层的工序;并且剥离上述压模的工序是在上述粘结体处于加热的状态进行的 (权利要求1)。此时,优选剥离上述压模时,上述粘结体的温度为50。C以上(权利要 求2)。并且,优选剥离上述压模时,上述粘结体的温度小于等于上述压模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权利要求3)。进而,上述树脂原料层是由2层以上树脂层构成的,上述2层以上树脂层之中,与上述压模相接的树脂层为最外树脂层的情况下,优选剥 离上述压模时,上述粘结体的温度小于等于上述压模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上述最外树脂层固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权利要求4)。另外,优选上述压模是聚碳酸酯类树脂制压模(权利要求5)。 进而,优选上述树脂原料层由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构成(权利要求6)。 另外,优选上述的光记录介质是具有2层以上记录层的多层光记录 介质(权利要求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要点在于一种光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其是制造至 少具备基板、记录层以及具有凹凸形状的中间层的光记录介质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下述单元在上述基板上直接或隔着其他层形成上述记录层的单元;在上述记 录层上直接或隔着其他层形成树脂原料层的单元;将具有对应上述凹凸 形状的转印用凹凸形状的压模置于上述树脂原料层上,并以该状态使上 述树脂原料层固化,得到具备上述基板、上述记录层、上述树脂原料层 和上述压模的粘结体的单元;以及,从上述粘结体上剥离上述压模,上 述转印用凹凸形状转印到上述树脂原料层上,形成上述中间层的单元;并且剥离上述压模的单元在上述粘结体处于加热的状态进行剥离 (权利要求8)。本专利技术中,在处于加热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压模的良好的剥离,因此, 能在中间层形成良好的凹凸形状。其理由尚不清楚,据推测是由于下述 的原因(i) (iv)。(i) 第一,由于加热,粘结体的温度升高,载置有压模的树脂原料层 表面附近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下降,所以该邻近表面的材料变得柔软,压 模变得容易剥离。(ii) 第二,由于加热,粘结体的温度升高,因此,载置有压模的树脂 原料层表面的化学活性下降,因而,压模变得容易剥离。即,树脂原料 层与压模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至少具备基板、记录层以及具有凹凸形状的中间层的光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在上述基板上直接或隔着其他层形成上述记录层的工序;在上述记录层上直接或隔着其他层形成树脂原料层的工序;将具有对应上述凹凸形状的转印用凹凸形状的压模置于上述树脂原料层上,并以该状态使上述树脂原料层固化,得到具有上述基板、上述记录层、上述树脂原料层和上述压模的粘结体的工序;以及从上述粘结体上剥离上述压模,上述转印用凹凸形状转印到上述树脂原料层上而形成上述中间层的工序,并且,剥离上述压模的工序是在上述粘结体处于加热的状态进行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11-18 334434/20051. 一种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至少具备基板、记录层以及具有凹凸形状的中间层的光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在上述基板上直接或隔着其他层形成上述记录层的工序;在上述记录层上直接或隔着其他层形成树脂原料层的工序;将具有对应上述凹凸形状的转印用凹凸形状的压模置于上述树脂原料层上,并以该状态使上述树脂原料层固化,得到具有上述基板、上述记录层、上述树脂原料层和上述压模的粘结体的工序;以及从上述粘结体上剥离上述压模,上述转印用凹凸形状转印到上述树脂原料层上而形成上述中间层的工序,并且,剥离上述压模的工序是在上述粘结体处于加热的状态进行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 所述压模时,所述粘结体的温度为5(TC以上。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剥离所述压模时,所述粘结体的温度小于等于所述压模的玻璃化转变温 度。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原料层由2层以上的树脂层构成,在所述2层以上的树脂层中 与所述压模相接的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村充史阿河雅史松村由美水野久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