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及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62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聚酰亚胺柔性层、第一阻隔层、第二聚酰亚胺柔性层、第二阻隔层、第三聚酰亚胺柔性层,其中阻隔层为氧化硅层或氮化硅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显示器包括: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连接层,薄膜晶体管驱动层,OLED发光层以及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驱动层设置于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上,在薄膜晶体管驱动层与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之间设置有连接层,所述OLED发光层设置于薄膜层压体上,所述薄膜封装层设置于OLED发光层上;该聚酰亚胺薄膜显示器可以有效阻隔水和氧气透过聚酰亚胺基底进入器件内部,保护薄膜晶体管结构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提高OLED面板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及显示器


[0001]本技术涉及柔性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及显示器。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简称OLED)是主动发光器件,具有高对比度、广视角、低功耗、响应速度快、体积更薄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平板显示技术,而且,有机发光二极管最具有魅力之处在于可以实现柔性化,具体是将有机发光二极管制作在柔性的衬底上,这些柔性衬底可以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弯曲,并且可以卷成任意形状,而且通过安装在柔性衬底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出的显示器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因为此显示器具备了许多液晶显示器不可比拟的优势。
[0003]作为柔性显示器,其以一层由聚酰亚胺(PI)为主要成分制备的聚酰亚胺层为TFT(薄膜晶体管)结构和OLED结构的柔性基板,然而聚酰亚胺层阻隔氧气和水汽能力较差,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水汽或氧气透过聚酰亚胺层渗透进TFT结构电路中,影响OLED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
[0004]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双层聚酰亚胺并添加一层或多层无机氧化物层的结构,满足人们对柔性和隔水隔氧性能需求,虽然现有技术中双层PI结构可以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双层PI机械强度仍较低,且会有微量的金属离子穿越到电路驱动层,影响TFT结构的电性能,导致TFT结构的电性漂移,显示器在发光显示时不够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该聚酰亚胺层压体具有三层聚酰亚胺柔性层,每层聚酰亚胺柔性层之间都存在阻隔层,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微量金属离子穿越到电路驱动层,使得显示器的显示更加稳定,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隔水隔氧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该基底的机械强度。
[000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聚酰亚胺柔性层(101)、第一阻隔层(102)、第二聚酰亚胺柔性层(103)、第二阻隔层(104)、第三聚酰亚胺柔性层(105);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隔层(102)、第二阻隔层(104)包括氧化硅层、氮化硅层中的一种,其中第一阻隔层(102)和第二阻隔层(104)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聚酰亚胺柔性层(101)、第二聚酰亚胺柔性层(103)和第三聚酰亚胺柔性层(105)的硬度为在3H~5H之间,密度在1.2~1.6g/cm3之间,表面粗糙度在0.5~2.5nm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隔层(102)、第二阻隔层(104)的厚度范围在0.05~1μm之间,不同阻隔层的厚度相同或不同;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聚酰亚胺柔性层(101)厚度范围在1~20μm之间、所述第二聚
酰亚胺柔性层(103)厚度范围在1~15μm之间、所述第三聚酰亚胺柔性层(105)的厚度范围在1~10μm之间,其中,所述第三聚酰亚胺柔性层(105)的厚度小于第一聚酰亚胺柔性层(101)或第二聚酰亚胺柔性层(103)。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的厚度为9~63μm。
[0012]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连接层(106),薄膜晶体管驱动层(107),OLED发光层(108)以及薄膜封装层(109),所述薄膜晶体管驱动层(107)设置于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上,在薄膜晶体管驱动层(107)与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之间设置有连接层(106),所述OLED发光层(108)设置于薄膜层压体上,所述薄膜封装层(109)设置于OLED发光层(108)上;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层(106)包括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氧化钛层、氧化锆层、氮氧化铝层、氮氧化硅层、非晶碳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所述连接层(106)厚度为0.05~0.1μm;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薄膜封装层(109)包括聚乙烯层、聚丙烯层、聚苯乙烯层、聚乳酸层、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中提供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具有三层聚酰亚胺柔性层,通过对第三层聚酰亚胺柔性层的配方及厚度进行调变,使得该聚酰亚胺层压体相对于传统的两层聚酰亚胺层压体可以有效的防止微量金属离子穿越到TFT驱动层,影响TFT的电性,且使用传统的两层聚酰亚胺层压体,TFT驱动层的电性会存在漂移,本技术提供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可以有效减小这一影响,使得显示器的显示更加稳定。
[0018]2、本技术提供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在制备聚酰亚胺显示器的过程中增加了一层连接层,该连接层为无机氧化物材料,可以起到聚酰亚胺层压体与TFT驱动层的连接作用,避免TFT驱动层与聚酰亚胺层直接接触,使得该显示器连接更加稳固,不易剥离。
[0019]3、本技术提供的聚酰亚胺层压体相对于传统的双层聚酰亚胺层压体而言,具有更优秀的机械强度,所述层压体机械强度提升40%左右,且具有更为优异的耐弯折性能,同时本技术中的聚酰亚胺层压体的水汽通过率相对于传统双层聚酰亚胺层压体更优异。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显示器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10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聚酰亚胺层压体显示器100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现有技术中聚酰亚胺层压体显示器2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法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释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技术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技术将由权利要求来限定,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有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0027]参照图1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0028]S11:将质量浓度为5~20%的聚酰亚胺溶液涂布到硬质基板上,加热固化聚酰亚胺溶液以形成第一聚酰亚胺柔性层101,其中第一聚酰亚胺柔性层101与玻璃基板的附着力在0.1~1.5N/cm之间;
[0029]具体的,可以通过狭缝式涂布设备在硬质基板上涂布聚酰亚胺溶液形成聚酰亚胺薄膜,后将该聚酰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聚酰亚胺柔性层(101)、第一阻隔层(102)、第二聚酰亚胺柔性层(103)、第二阻隔层(104)、第三聚酰亚胺柔性层(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102)、第二阻隔层(104)包括氧化硅层、氮化硅层中的一种,其中第一阻隔层(102)和第二阻隔层(104)的材料相同或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酰亚胺柔性层(101)、第二聚酰亚胺柔性层(103)和第三聚酰亚胺柔性层(105)的硬度为在3H~5H之间,密度在1.2~1.6g/cm3之间,表面粗糙度在0.5~2.5n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102)、第二阻隔层(104)的厚度范围在0.05~1μm之间,不同阻隔层的厚度相同或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酰亚胺柔性层(101)厚度范围在1~20μm之间,所述第二聚酰亚胺柔性层(103)厚度范围在1~15μm之间,所述第三聚酰亚胺柔性层(105)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枫肖桂林鲁丽平朱双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柔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