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836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4
一种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包含一伺服马达、一第一编码器、一减速机、一传动机构、一第二编码器与一伺服驱动器。第一编码器设置于伺服马达;减速机设置于伺服马达与传动机构之间,第二编码器设置于传动机构。伺服驱动器接收一转动信号,并依据转动信号控制伺服马达;伺服驱动器接收第一编码器的第一脉波信号及第二编码器第二脉波信号,并于第一脉波信号的脉波数达到一上限脉波数且第二脉波信号的脉波数尚未达到一预定脉波数时,亦即,传动误差超出容许的误差范围时,发出一信号。发出一信号。发出一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是与圆盘式刀库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请参图1所示,为一种已知工具机的自动换刀机构,其包括有一圆盘式刀库1、一伺服马达2、一减速机3、一传动机构4、一编码器5与一伺服驱动器6。其中,该圆盘式刀库1上包括一转盘1a与多个刀套1b,刀套1b供容置不同的刀具。伺服马达2的输出轴连接该减速机3。该减速机3包括有多数不同齿轮比的齿轮。该传动机构4包括一小齿轮4a与一大齿轮4b,小齿轮4a连接于减速机3,大齿轮4b连接于圆盘式刀库1的转盘1a;该编码器5装设于该伺服马达2上,仅用以侦测该伺服马达2的转子的转速与转动角度是否确实及到位,而输出对应的脉波信号回授给该伺服驱动器6。该伺服驱动器6对该伺服马达2发出驱动或剎车的控制指令。该伺服马达2透过该减速机3与该传动机构4以驱使该圆盘式刀库1转动而达到选刀目的。
[0003]上述机构虽可完成选刀作业,让特定的刀套移动到换刀位置,供换刀臂在换刀位置取刀具或置放刀具。惟,该减速机3及传动机构4的齿轮部分易在长期使用后产生背隙(back lash)问题,而这微小的间隙将导致传动误差,并影响该圆盘式刀库1的旋转位置。除此之外,该圆盘式刀库1亦可能因负载过重而影响旋转位置,导致转动不确实。前述情形皆将使得自动换刀机构动作错误。然而,习用的自动换刀机构并无法由编码器5的脉波信号得知特定的刀套1b尚未移动到换刀位置,只能待换刀臂无法在换刀位置取刀具或置放刀具时,才能发出警示。是以,前述已知技术未臻完善而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可以在传动误差超出容许的误差范围时,产生对应的信号。
[0005]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该圆盘式刀库包括一转盘与多个刀套,所述多个刀套设置于该转盘上;该控制系统包含一伺服马达、一第一编码器、一减速机、一传动机构、一第二编码器与一伺服驱动器,其中,该伺服马达具有一输出轴;该第一编码器设置于该伺服马达;该第一编码器用以对应该输出轴的转动而输出一第一脉波信号;该减速机具有一输入端与一输出端,该输入端耦接该输出轴;该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一第一齿件与一第二齿件,该第一齿件耦接该输出端,该第二齿件耦接该转盘;且该第一齿件受该输出端带动而转动时,该第一齿件能够带动该第二齿件转动,进而带动该转盘转动;该第二编码器设置于该第一齿件与该第二齿件的其中一者,该第二编码器用以对应所设置的该第一齿件或该第二齿件的转动而输出一第二脉波信号;该伺服驱动器电性连接该伺服马达、该第一编码器与该第二编码器,该伺服驱动器控制该伺服马达转动或停止转动;
[0006]其中,所述多个刀套的数量为N;该输出轴转动一圈时,该第一编码器输出的第一
脉波信号具有一第一预定脉波数,该第一预定脉波数为K1;该第二编码器所设置的该第一齿件转动一圈或该第二编码器所设置的该第二齿件转动1/N圈时,该第二编码器输出的第二脉波信号具有一第二预定脉波数,该第二预定脉波数为K2;该减速机的减速比为M:1;
[0007]该伺服驱动器于满足一第一条件时,发出一信号,其中,该第一条件为:于收到的该第一编码器输出的第一脉波信号的脉波数达到K1
×
M+E,并且收到的该第二编码器输出的第二脉波信号的脉波数小于K2;其中,E为一误差脉波数。
[0008]本技术另提供的一种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含一伺服马达、一第一编码器、一减速机、一传动机构、一第二编码器与一伺服驱动器,其中,该伺服马达具有一输出轴;该第一编码器设置于该伺服马达;该第一编码器用以对应该输出轴的转动而输出一第一脉波信号;该减速机具有一输入端与一输出端,该输入端耦接该输出轴;该传动机构耦接于该输出端与该转盘之间;该第二编码器设置于该传动机构,该第二编码器用以对应该传动机构的转动而输出一第二脉波信号;该伺服驱动器电性连接该伺服马达、该第一编码器与该第二编码器,该伺服驱动器接收一转动信号,并依据该转动信号控制该伺服马达,使该输出轴转动并透过该减速机及该传动机构带动该转盘转动;该伺服驱动器接收该第一脉波信号及该第二脉波信号,并于该第一脉波信号的脉波数达到一上限脉波数且该第二脉波信号的脉波数尚未达到一预定脉波数时,该伺服驱动器发出一信号。
[0009]在本技术中,该信号传送至该伺服马达,以控制该伺服马达停止转动。
[0010]在本技术中,该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一第一齿件与一第二齿件,该第一齿件耦接该输出端,该第二齿件耦接该转盘;该第一齿件受该输出端带动而转动时,该第一齿件能够带动该第二齿件转动,进而带动该转盘转动;该第二编码器设置于该第一齿件与该第二齿件的其中一者。
[0011]在本技术中,该第一齿件为一蜗杆,该第二齿件为一蜗轮;该蜗杆的一端耦接该减速机的输出端,该蜗轮耦接该转盘;该第二编码器设置于该蜗杆的另一端或该蜗轮的转动中心。
[0012]在本技术中,所述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包含一第三编码器,设置于该第一齿件且电性连接该伺服驱动器,该第三编码器用以对应该第一齿件的转动而输出一第三脉波信号;该第二编码器设置于该第二齿件;该伺服驱动器接收该三脉波信号,并于该第一脉波信号的脉波数达到该上限脉波数且于该第二脉波信号的脉波数尚未达到另一预定脉波数时,该伺服驱动器发出另一信号。
[0013]在本技术中,该另一信号传送至该伺服马达,以控制该伺服马达停止转动。
[0014]在本技术中,该第一齿件为一蜗杆,该第二齿件为一蜗轮;该蜗杆的一端耦接该减速机的输出端,该蜗杆的杆身与该蜗轮的外周缘啮合;该蜗轮的一轮体耦接该转盘;该第二编码器设置于该蜗轮的轮体的转动中心;该第三编码器设置于该蜗杆的另一端。
[0015]在本技术中,该第二编码器设置于该第二齿件;该伺服驱动器于收到第一脉波信号的脉波数小于该上限脉波数且该第二脉波信号的脉波数尚未达到该预定脉波数时,该伺服驱动器控制该伺服马达,使该输出轴继续转动。
[0016]在本技术中,该伺服驱动器于收到第一脉波信号的脉波数小于该上限脉波数,且该第二脉波信号的脉波数达到该预定脉波数时,该伺服驱动器控制该伺服马达,使该输出轴停止转动。
[0017]本技术的效果在于,通过第一编码器与第二编码器的脉波信号,该伺服驱动器可在传动误差超出容许的误差范围时,则发出信号,以供后续的处理。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习用的自动换刀机构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制系统与圆盘式刀库连接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圆盘式刀库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圆盘式刀库包括一转盘与多个刀套,所述多个刀套设置于该转盘上;该控制系统包含:一伺服马达,具有一输出轴;一第一编码器,设置于该伺服马达;该第一编码器用以对应该输出轴的转动而输出一第一脉波信号;一减速机,具有一输入端与一输出端,该输入端耦接该输出轴;一传动机构,耦接于该输出端与该转盘之间;一第二编码器,设置于该传动机构,该第二编码器用以对应该传动机构的转动而输出一第二脉波信号;一伺服驱动器,电性连接该伺服马达、该第一编码器与该第二编码器,该伺服驱动器接收一转动信号,并依据该转动信号控制该伺服马达,使该输出轴转动并透过该减速机及该传动机构带动该转盘转动;该伺服驱动器接收该第一脉波信号及该第二脉波信号,并于该第一脉波信号的脉波数达到一上限脉波数且该第二脉波信号的脉波数尚未达到一预定脉波数时,该伺服驱动器发出一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传送至该伺服马达,以控制该伺服马达停止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一第一齿件与一第二齿件,该第一齿件耦接该输出端,该第二齿件耦接该转盘;该第一齿件受该输出端带动而转动时,该第一齿件能够带动该第二齿件转动,进而带动该转盘转动;该第二编码器设置于该第一齿件与该第二齿件的其中一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盘式刀库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件为一蜗杆,该第二齿件为一蜗轮;该蜗杆的一端耦接该减速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三
申请(专利权)人:圣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