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11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壳体包括密封连接的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连接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相互隔离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右壳体上部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三空腔,壳体包括接线盒组件安装区、减速器安装区、差速器安装区、电机安装区和桥壳安装区,接线盒组件安装区设置在第一空腔;减速器安装区与差速器安装区自上而下设置在第二空腔;电机安装区设置在第三空腔;桥壳安装区分别设置在左壳体和右壳体两侧下方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结构紧凑,高度集成化,轻量化;适配性好,整车布局方便,占用体积小;减少安装工艺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累计误差。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累计误差。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累计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

技术介绍

[0002]自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人类共识。顺应时代潮流,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迅速发展,从电机及其控制、传动方案到整车布置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其中电驱动桥技术应运而生,包括电机、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桥壳等组成部分。传统的电驱动桥技术采用的分体式壳体,电机、减速器、差速器分块式安装布置,再装配成整桥。在集成度方面待进一步提升,并且电机壳、差速器、减速器壳之间仍需要安装连接,结构复杂,对安装工艺、安装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桥体积大,整车布置困难,适配性不好。
[0003]中国专利CN211075413U公开了一种重型商用车电驱桥分体式壳体,如图6所示,包括:桥壳体、差速器壳体、电机变速箱壳体、定位销以及螺栓,将壳体拆分为差速器壳体、电机变速箱壳体两部分,并将差速器壳体和电机变速箱壳体通过定位销与桥壳体定位,通过螺栓实现桥壳体、差速器壳体和电机变速箱壳体的连接固定,该重型商用车电驱动桥分体式壳体在保证集成化同时,能有效提高差速器壳体强度及变形量,降低噪声,此外该重型商用车电驱动桥分体式壳体与传统电驱动桥相比还具有轻量化的优势。该现有技术差速器壳与减速器壳仍需安装连接,装配工艺复杂,累计误差放大,整体刚度待提升,差速器壳体体积大,占用额外的整桥布置空间,适配性不好,集成化程度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内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结构紧凑,高度集成化,轻量化;适配性好,整车布局方便,占用体积小;减少安装工艺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累计误差。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包括密封连接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连接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两相互隔离的空腔,分别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右壳体上部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三空腔,壳体包括接线盒组件安装区、减速器安装区、差速器安装区、电机安装区和桥壳安装区,其中
[0007]所述接线盒组件安装区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其中,所述右壳体上开有螺纹孔,用于安装接线板,所述左壳体设有三相出线孔;
[0008]所述减速器安装区与差速器安装区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
[0009]所述电机安装区设置在所述第三空腔;
[0010]所述桥壳安装区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两侧下方外侧;
[0011]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在所述第二空腔设置有成对的轴承孔组,用于安装平行轴及
其齿轮,其中,第一轴承孔组位于所述第二空腔上部,其右壳体的轴承孔和所述第三空腔通透设置,实现所述电机安装区与减速器安装区连通;第二轴承孔组位于所述第二空腔下部,其两侧轴承孔都为通透设置,实现所述桥壳安装区与所述差速器安装区连通。。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机水道、水道进口和水道出口,所述电机水道沿所述第三空腔轴向螺旋设置在所述第三空腔对应的右壳体内部,所述水道进口和水道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相应的所述右壳体外部,用于连接所述电机水道和外部水源。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水道工艺孔,所述水道工艺孔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相应的所述右壳体外部,连通所述电机水道与右壳体外部。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油道,所述油道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对应的左壳体和右壳体内部,在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连接处设置有出油管安装孔,实现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的油道对接,所述油道在所述第二空腔侧壁设有出油口,在所述第二空腔底部设有进油口。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油泵电机安装区,所述油泵电机安装区设置在所述右壳体外部,所述油泵电机安装区与所述油道连通。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滤清器安装区,所述滤清器安装区设置在所述右壳体外部,滤清器安装区与所述油道连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提供的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可分集成式电驱动桥壳体,除去桥壳部分,壳体部分仅由左壳体及右壳体组成。将电机壳体、接线盒、减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集成在左右壳体上,结构紧凑,高度集成化,轻量化;具有更好的适配性,整车布局方便,占用体积小;相对分体式的壳体,可分式左右壳结构,减少安装工艺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累计误差。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右壳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左壳体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总体装配前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总体装配后视图;
[0023]图5为图4M部剖视图;
[0024]图6为
技术介绍
附图。
[0025]图中,1

左壳体,2

右壳体,3

接线盒组件安装区,301

三相出线孔,4

减速器安装区,5

差速器安装区,6

电机安装区,7

桥壳安装区,8

油泵电机安装区,9

滤清器安装区,10

电机水道,101

水道进口,102

水道出口,103

水道工艺孔,11

油道,111

出油管安装孔,112

出油口,113

进油口,114

油道工艺孔,12

螺栓,13

定位销,14

第一轴承孔组,15

第二轴承孔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包括左壳体1和右壳体2,通过整体铸造后加工获得,通过定位销13定位、螺栓12紧固,并与其他零部件如油封、堵塞、碗形塞等配合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左壳体1和右壳体2连接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两相互隔离的空腔,分别为第一空腔A和第二空腔B,所述右壳体2上部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三空腔C,壳体包括接线盒组件安装区3、减速器安装区4、差速器安装区5、电机安装区6和桥壳安装区7,其中
[0029]所述接线盒组件安装区3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A,其中,所述右壳体2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连接的左壳体(1)和右壳体(2),所述左壳体(1)和右壳体(2)连接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两相互隔离的空腔,分别为第一空腔(A)和第二空腔(B),所述右壳体(2)上部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三空腔(C),壳体包括接线盒组件安装区(3)、减速器安装区(4)、差速器安装区(5)、电机安装区(6)和桥壳安装区(7),其中所述接线盒组件安装区(3)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A),其中,所述右壳体(2)上开有螺纹孔,用于安装接线板,所述左壳体(1)设有三相出线孔(301);所述减速器安装区(4)与差速器安装区(5)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B);所述电机安装区(6)设置在所述第三空腔(C);所述桥壳安装区(7)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壳体(1)和右壳体(2)两侧下方外侧;所述左壳体(1)和右壳体(2)在所述第二空腔(B)设置有成对的轴承孔组,用于安装平行轴及其齿轮,其中,第一轴承孔组(14)位于所述第二空腔(B)上部,其右壳体(2)的轴承孔和所述第三空腔(C)通透设置,实现所述电机安装区(6)与减速器安装区(4)连通;第二轴承孔组(15)位于所述第二空腔(B)下部,其两侧轴承孔都为通透设置,实现所述桥壳安装区(7)与所述差速器安装区(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水道(10)、水道进口(101)和水道出口(102),所述电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奉智卿吴苾曜谭长珅刘健华赵宏辑蓝伟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