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693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缸体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为圆柱形腔体,第一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一主活塞,第一主活塞将第一腔体分隔成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第二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二主活塞,第二主活塞将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三活塞腔和第四活塞腔;上缸盖顶部设置有容器端接口,容器端接口通过第一通压孔与缸体内部连通。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止回阀难以实现换向,换向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可靠性差的问题,具有结构稳定、使用方便,可根据环境压力和阀门两端压力差自动改变活塞的位置,从而使压力源与容器之间相互连通或截断,进而实现自行适应压力变化而改变止回方向的功能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


[0001]本技术属于阀门
,特别涉及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

技术介绍

[0002]止回阀即单向阀,现有的止回阀,通常只有一个止回方向;在确定它的止回方向且安装到位后,止回方向就不再改变;对于一些需要改变止回方向的场合,如一个容器(管道)内的工作压力既可能高于环境压力也可能低于环境压力。通常做法是将管路截止后重新调整止回阀的止回方向,或是并联设置多组不同止回方向的止回阀及截止阀,通过打开和关闭相应截止阀来选择合适止回方向的止回阀投入工作;现有的一些可换向的止回阀采用翻板式,或者利用内置的电气动作部件来进行换向,不仅可靠性较差,且成本较高;以上方案存在设备繁杂,调整耗时较长,系统运行可能中断,人力投入较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止回阀难以实现换向,换向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可靠性差的问题,具有结构稳定、使用方便,可根据环境压力以及阀门两端压力差自动改变活塞的位置,从而使压力源与容器之间相互连通或截断,进而实现自行适应压力变化而改变止回方向的功能的特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包括中空的缸体,缸体上端连接有上缸盖,下端连接有下缸盖,缸体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为圆柱形腔体,腔体内壁中部均设置有台阶面将腔体内部分隔成直径不同的两段;第一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一主活塞,第一主活塞将第一腔体分隔成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第二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二主活塞,第二主活塞将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三活塞腔和第四活塞腔;上缸盖顶部设置有容器端接口,容器端接口通过第一通压孔与缸体内部连通。
[0005]优选地,第一腔体中直径较大的一段为第一活塞腔,第一主活塞与第一活塞腔接触滑动;第一主活塞盲孔一端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活塞腔内壁连接。
[0006]优选地,第二腔体中直径较大的一段为第三活塞腔,第二主活塞与第三活塞腔接触滑动;第二主活塞盲孔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三活塞腔内壁连接。
[0007]优选地,第三活塞腔与第二活塞腔同侧,三活塞腔与第二活塞腔之间设置有平压孔连通两个腔室;第二活塞腔底部的下缸盖上设置有压力源接口。
[0008]优选地,第一通压孔端部通过第二通压孔与第一活塞腔连通;第一通压孔端部通过第三通压孔与第三活塞腔连通。
[0009]优选地,第一主活塞表面开设有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一端与第二活塞腔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一主活塞侧表面;当第一主活塞位于上止点时,第一连通孔连通第二活塞腔以及第二通压孔。
[0010]优选地,第二主活塞表面开设有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一端与第三活塞腔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二主活塞侧表面;当第二主活塞位于下止点时,第二连通孔连通第三活塞腔以及第三通压孔。
[0011]优选地,上缸盖侧表面开设有圆柱状的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一先导活塞,第一先导活塞将第三腔体内部分隔成朝外的第五活塞腔和向内的第六活塞腔;第五活塞腔与第一端盖表面的第一环境压力孔连通;第六活塞腔与第一通压孔连通;第三腔体内壁设置有第四通压孔连通第三腔体和第四活塞腔,第一先导活塞表面开设有第三连通孔和第四连通孔,当第一先导活塞位于左止位时,第三连通孔连通第五活塞腔和第四通压孔;当第一先导活塞位于右止位时,第四连通孔连通第六活塞腔和第四通压孔。
[0012]优选地,上缸盖侧表面开设有圆柱状的第四腔体;第四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二先导活塞,第二先导活塞将第三腔体内部分隔成朝外的第七活塞腔和向内的第八活塞腔;第七活塞腔与第二端盖表面的第二环境压力孔连通;第八活塞腔与第一通压孔连通;第四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五通压孔连通第四腔体和第一活塞腔,第二先导活塞表面开设有第五连通孔和第六连通孔,当第二先导活塞位于左止位时,第六连通孔连通第七活塞腔和第五通压孔;当第二先导活塞位于右止位时,第五连通孔连通第八活塞腔和第五通压孔。
[0013]进一步地,流体介质可以为气体也可为液体。
[0014]进一步地,第一端盖上的第一环境压力孔与第二端盖上的第二环境压力孔可通过隔膜后再与环境相连通,实现介质与环境隔离但压力可传导,防止介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
[0015]进一步地,第一端盖上的第一环境压力孔与第二端盖上的第二环境压力孔可与一个压力可调整的压力源连通,即可对该止回阀止回方向的切换压力进行受控调整。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适应范围广,流体介质可以为气体,也可为液体,正压或者负压环境均可工作;
[0018]2、具有一般止回阀不具备的放空阀的功能;
[0019]3、根据工作压力是正压还是负压来自动切换止回方向,无需其他设备或人工辅助判断和操作;
[0020]4,容器侧的正压或负压均可在环境压力下保持,压力源可以以更高压力或真空度向容器侧充压或抽真空;而容器侧的正压或负压需要泄压或消除真空度时,只须将压力源变成反向的负压或正压即可;无需内置电气动作部件,可靠性强,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充压状态下的内部压力流向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持压状态下的内部压力流向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泄压状态下的内部压力流向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抽真空状态下的内部压力流向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保持真空状态下的内部压力流向图;
[0027]图7为本技术真空破坏状态下的内部压力流向图;
[0028]图中附图标记为:第一环境压力孔1,第一先导活塞2,第五活塞腔201,第三连通孔202,第四连通孔203,第六活塞腔204,容器端接口3,第二先导活塞4,第八活塞腔401,第五
连通孔402,第六连通孔403,第七活塞腔404,第二环境压力孔5,第二端盖6,上缸盖7,第五通压孔701,第四通压孔702,第一通压孔703,第一弹簧8,第一主活塞9,第一连通孔901,下缸盖10,压力源接口11,第二弹簧12,第二主活塞13,第二连通孔1301,缸体14,第一活塞腔1401,第二活塞腔1402,第三活塞腔1403,第四活塞腔1404,平压孔1405,第二通压孔1406,第三通压孔1407,第一端盖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中,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包括中空的缸体14,缸体14上端连接有上缸盖7,下端连接有下缸盖10,缸体14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为圆柱形腔体,腔体内壁中部均设置有台阶面将腔体内部分隔成直径不同的两段;第一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一主活塞9,第一主活塞9将第一腔体分隔成第一活塞腔1401和第二活塞腔1402;第二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二主活塞13,第二主活塞13将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三活塞腔1403和第四活塞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缸体(14),缸体(14)上端连接有上缸盖(7),下端连接有下缸盖(10),缸体(14)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为圆柱形腔体,腔体内壁中部均设置有台阶面将腔体内部分隔成直径不同的两段;第一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一主活塞(9),第一主活塞(9)将第一腔体分隔成第一活塞腔(1401)和第二活塞腔(1402);第二腔体内壁设置有第二主活塞(13),第二主活塞(13)将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三活塞腔(1403)和第四活塞腔(1404);上缸盖(7)顶部设置有容器端接口(3),容器端接口(3)通过第一通压孔(703)与缸体(14)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中直径较大的一段为第一活塞腔(1401),第一主活塞(9)与第一活塞腔(1401)接触滑动;第一主活塞(9)盲孔一端通过第一弹簧(8)与第一活塞腔(1401)内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直径较大的一段为第三活塞腔(1403),第二主活塞(13)与第三活塞腔(1403)接触滑动;第二主活塞(13)盲孔一端通过第二弹簧(12)与第三活塞腔(1403)内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塞腔(1403)与第二活塞腔(1402)同侧,三活塞腔(1403)与第二活塞腔(1402)之间设置有平压孔(1405)连通两个腔室;第二活塞腔(1402)底部的下缸盖(10)上设置有压力源接口(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压孔(703)端部通过第二通压孔(1406)与第一活塞腔(1401)连通;第一通压孔(703)端部通过第三通压孔(1407)与第三活塞腔(1403)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自适应可换向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活塞(9)表面开设有第一连通孔(901),第一连通孔(901)一端与第二活塞腔(1402)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一主活塞(9)侧表面;当第一主活塞(9)位于上止点时,第一连通孔(90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波陈诚王向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