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常闭气动提升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95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动元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向常闭气动提升阀,包括顶盖、连环套、阀座、油口接套与阀套,连环套的上部与顶盖固定连接,连环套的下部与阀座的上部固定连接,油口接套可转动的套于阀座上,阀座的下部与阀套固定连接,阀套上设有工作口一与工作口二,阀套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主阀芯,工作口一与工作口二之间通过主阀芯的上下移动实现连通或闭合,阀座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控制阀芯,连环套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弹簧座,控制阀芯的上部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于弹簧座上,控制阀芯的下部抵触于主阀芯上,弹簧座与顶盖之间设有弹簧。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其具有双向性。其具有双向性。其具有双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常闭气动提升阀


[0001]本技术涉及气动元件
,特指一种双向常闭气动提升阀。

技术介绍

[0002]气动提升阀是指在气动系统中控制气流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并保证气动执行元件或机构正常工作的各类气动元件。气动提升阀的结构可分解成阀体和阀芯两部分,其中阀体又包括阀座和阀孔等结构组件,根据阀体和阀芯的相对位置,有常闭型和常开型两种。控制和调节压缩空气压力的元件称为压力控制阀,控制和调节压缩空气流量的元件称为流量控制阀,改变和控制气流流动方向的元件称为方向控制阀。
[0003]目前,洒水车的开关阀大多采用与单向阀配合使用,其单向阀的缺陷在于不具有双向性,因此有必要研发一款具有双向性的气动提升阀用于与洒水车的开关阀配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常闭气动提升阀,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双向常闭气动提升阀,包括顶盖、连环套、阀座、油口接套与阀套,连环套的上部与顶盖固定连接,连环套的下部与阀座的上部固定连接,油口接套可转动的套于阀座上,阀座的下部与阀套固定连接,阀套上设有工作口一与工作口二,阀套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主阀芯,工作口一与工作口二之间通过主阀芯的上下移动实现连通或闭合,阀座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控制阀芯,连环套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弹簧座,控制阀芯的上部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于弹簧座上,控制阀芯的下部抵触于主阀芯上,弹簧座与顶盖之间设有弹簧,主阀芯与阀座之间设有腔体一,主阀芯上设有通道一与通道二,通道一的一端连通于腔体一,通道一的另一端连通于工作口二,通道二的一端与控制阀芯的锥形端对应封堵,通道二的另一端内设有钢球与弹性销,油口接套上设有控制口,阀座与弹簧座之间成型设有通道三与腔体二,通道三的一端连通于腔体二,通道三的另一端连通于控制口。
[0007]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通道一与工作口二的连接处设有滤网与滤网压环,滤网通过滤网压环固定于主阀芯上。
[000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顶盖上设有透气孔。
[000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阀座上设有便于控制阀芯穿过的铜压环,铜压环与阀座之间设有垫圈三。
[0010]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阀套的外壁上部套有胶圈一,阀套的外壁下部套有垫圈一与胶圈二。
[0011]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阀套的内壁与阀座的外壁之间设有垫圈二、胶圈三与螺纹密封胶二。
[0012]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阀座的外壁与油口接套的内壁之间设有胶圈四,阀座的内壁
与弹簧座的外壁之间设有胶圈五,阀座的外壁与连环套的内壁之间设有胶圈六与螺纹密封胶一。
[0013]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连环套的内壁与弹簧座的外壁之间设有胶圈七,连环套的内壁与顶盖的外壁之间设有螺纹密封胶三。
[0014]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其工作口一与工作口二在常态下为常闭不连通状态,当向工作口一输入高压流体介质时,由于钢球的阻挡,工作口一的流体不会进入通道二,工作口一处的流体在压力作用下,会对主阀芯施加整体向上的作用力,主阀芯带动抵触于主阀芯通道二上的控制阀芯一起上行,由于控制阀芯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于弹簧座上,因此带动弹簧座上行,并克服弹簧的弹性力,使主阀芯、控制阀芯与弹簧座同步上行,当主阀芯上行至一定距离时,工作口一与工作口二之间连通;当向工作口二输入高压流体介质时,由于通道一将工作口二与腔体一连通,使得腔体一与工作口二的压力是平衡的,因此,工作口二处的压力无法向上推动主阀芯,此时要想将工作口二与工作口一连通,需要另外向控制口通入压缩气体,控制口处的压缩气体经通道三流至腔体二,腔体二压力升高,向上推动弹簧座,弹簧座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上移动,由于弹簧座与控制阀芯固定连接,因此控制阀芯也上移,控制阀芯底部的锥形端与通道二分离,此时腔体一与通道二连通,腔体一的流体进入到通道二内,流体在压力作用下,会使钢球克服弹性销的弹力,向下移动,此时,通道二与工作口一连通,进入到通道二内的流体从工作口一流出,此时腔体一压力小于工作口二压力,工作口二处的压力作用可以推动主阀芯整体上移,工作口一与工作口二之间连通,其具有双向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8]1.阀套;2.主阀芯;3.油口接套;4.阀座;5.弹簧座;6.控制阀芯;7.紧定螺钉;8.连环套;9.弹簧;10.顶盖;11.钢球;12.弹性销;13.胶圈一;14.垫圈一;15. 胶圈二;16.垫圈二;17.胶圈三;18.垫圈三;19.胶圈四;20.胶圈五;21.胶圈六;22. 胶圈七;23.滤网;24.滤网压环;25.铜压环;26.透气孔;27.控制口;28.螺纹密封胶一;29.螺纹密封胶二;30.工作口一;31.工作口二;32.通道一;33.通道二;34. 通道三;35.腔体一;36.腔体二;37.螺纹密封胶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双向常闭气动提升阀,包括顶盖 10、连环套8、阀座4、油口接套3与阀套1,连环套8的上部与顶盖10固定连接,连环套8的下部与阀座4的上部固定连接,油口接套3可转动的套于阀座4 上,阀座4的下部与阀套1固定连接,阀套1上设有工作口一30与工作口二31,阀套1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主阀芯2,工作口一30与工作口二31之间通过主阀芯2的上下移动实现连通或闭合,阀座4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控制阀芯6,连环套8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弹簧座5,控制阀芯6的上部通过紧定螺钉7固定于弹簧座5
上,控制阀芯6的下部抵触于主阀芯2上,弹簧座5与顶盖10之间设有弹簧9,主阀芯2与阀座4之间设有腔体一35,主阀芯2上设有通道一32与通道二33,通道一32的一端连通于腔体一35,通道一32的另一端连通于工作口二31,通道二33的一端与控制阀芯6的锥形端对应封堵,通道二33的另一端内设有钢球11与弹性销12,油口接套3上设有控制口27,阀座4与弹簧座5 之间成型设有通道三34与腔体二36,通道三34的一端连通于腔体二36,通道三34的另一端连通于控制口27。以上所述构成本技术基本结构。
[0021]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其工作口一30与工作口二31在常态下为常闭不连通状态,当向工作口一30输入高压流体介质时,由于钢球11的阻挡,工作口一30的流体不会进入通道二33,工作口一30处的流体在压力作用下,会对主阀芯2施加整体向上的作用力,主阀芯2带动抵触于主阀芯2通道二33 上的控制阀芯6一起上行,由于控制阀芯6通过紧定螺钉7固定于弹簧座5上,因此带动弹簧座5上行,并克服弹簧9的弹性力,使主阀芯2、控制阀芯6与弹簧座5同步上行,当主阀芯2上行至一定距离时,工作口一30与工作口二31 之间连通;
[0022]当向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常闭气动提升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0)、连环套(8)、阀座(4)、油口接套(3)与阀套(1),所述连环套(8)的上部与顶盖(10)固定连接,所述连环套(8)的下部与阀座(4)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油口接套(3)可转动的套于阀座(4)上,所述阀座(4)的下部与阀套(1)固定连接,所述阀套(1)上设有工作口一(30)与工作口二(31),所述阀套(1)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主阀芯(2),所述工作口一(30)与工作口二(31)之间通过主阀芯(2)的上下移动实现连通或闭合,所述阀座(4)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控制阀芯(6),所述连环套(8)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弹簧座(5),所述控制阀芯(6)的上部通过紧定螺钉(7)固定于弹簧座(5)上,所述控制阀芯(6)的下部抵触于主阀芯(2)上,所述弹簧座(5)与顶盖(10)之间设有弹簧(9),所述主阀芯(2)与阀座(4)之间设有腔体一(35),所述主阀芯(2)上设有通道一(32)与通道二(33),所述通道一(32)的一端连通于腔体一(35),所述通道一(32)的另一端连通于工作口二(31),所述通道二(33)的一端与控制阀芯(6)的锥形端对应封堵,所述通道二(33)的另一端内设有钢球(11)与弹性销(12),所述油口接套(3)上设有控制口(27),所述阀座(4)与弹簧座(5)之间成型设有通道三(34)与腔体二(36),所述通道三(34)的一端连通于腔体二(36),所述通道三(34)的另一端连通于控制口(27)。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福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镇海天地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