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内衬结构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635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内衬结构,该电池内衬结构包括内衬本体、第一可拆卸内衬和第二可拆卸内衬,所述内衬本体设置有固定通槽,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可拆卸内衬设置于固定通槽内且与所述内衬本体可拆卸连接,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可拆卸内衬设置于固定通槽内且与所述内衬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内衬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内衬本体的宽度方向平行。该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复的开模和试制,会提高研发成本与试制成本,同时增加环境资源的损耗,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内衬结构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内衬结构及电池及电动车。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电动车电池内衬只能适配单个电池组。开发新的电池组配置车型,如60V20Ah、60V32Ah、70V20Ah、70V32Ah,由于单个32Ah电池较20Ah电池更宽,70V配置电池组较60V配置电池组多包含一个电池,故只能重新设计电池内衬结构。重复的开模和试制,会提高研发成本与试制成本,同时增加环境资源的损耗,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内衬结构及电池及电动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重复的开模和试制,会提高研发成本与试制成本,同时增加环境资源的损耗,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0004]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内衬结构,该电池内衬结构包括内衬本体、第一可拆卸内衬和第二可拆卸内衬,所述内衬本体设置有固定通槽,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可拆卸内衬设置于固定通槽内且与所述内衬本体可拆卸连接,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可拆卸内衬设置于固定通槽内且与所述内衬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内衬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内衬本体的宽度方向平行。
[0005]作为电池内衬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可拆卸内衬与所述内衬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可拆卸内衬与所述内衬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0006]作为电池内衬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可拆卸内衬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可拆卸内衬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
[0007]作为电池内衬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可拆卸内衬与所述内衬本体的连接处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条形开孔。
[0008]作为电池内衬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可拆卸内衬与所述内衬本体的连接处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条形开孔。
[0009]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电池内衬结构。包括电池组和电池底板,所述电池组位于所述电池内衬结构和所述电池底板之间,所述电池组穿设于所述固定通槽,且与所述电池内衬结构抵接,所述内衬本体与所述电池底板螺接。
[0010]作为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还包括电池压条,所述电池压条与所述内衬本体螺接,所述内衬本体与所述电池底板螺接,所述电池压条与所述电池组抵接。
[0011]作为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还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电池组和所述电池底板的挡边之间。
[0012]作为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块的个数为多个,所述缓冲块由橡胶材质制成。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内衬结构,该电池内衬结构包括内衬本体1、第一可拆卸内衬11和第二可拆卸内衬12,内衬本体1设置有固定通槽,沿第一方向,第一可拆卸内衬11设置于固定通槽内且与内衬本体1可拆卸连接,沿第二方向,第二可拆卸内衬12设置于固定通槽内且与内衬本体1可拆卸连接,第一方向与内衬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方向与内衬本体1的宽度方向平行。该电池内衬结构可适配多种电池组2结构,对第一可拆卸内衬11和第二可拆卸内衬12不进行拆卸时,电池内衬结构可适配于第一种电池组2,如图1所示;拆卸第一可拆卸内衬11且保留第二可拆卸内衬12后,电池内衬结构可适配于第二种电池组2,如图2所示;拆卸第二可拆卸内衬12且保留第一可拆卸内衬11后,电池内衬结构可适配于第三种电池组2,如图3所示;同时拆卸第一可拆卸内衬11和第二可拆卸内衬12后,电池内衬结构可适配于第四种电池组2,如图4所示;因此,该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重复的开模和试制,会提高研发成本与试制成本,同时增加环境资源的损耗,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0028]可选地,第一可拆卸内衬11与所述内衬本体1沿第一方向的侧壁可拆卸连接,第二可拆卸内衬12与内衬本体1沿第二方向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可拆卸内衬11沿第一方向的一端侧壁与内衬本体1可拆卸连接且沿第二方向两端的侧壁分别与内衬本体1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可拆卸内衬11也可以是两个,两个第一可拆卸内衬11沿第一方向一一对应分别与内层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可拆卸内衬12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二可拆卸内衬12沿第二方向一一对应分别与内层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两个侧壁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可拆卸内衬12也可设置一个且与内层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个侧壁可拆卸连接。
[0029]可选地,第一可拆卸内衬11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11,第二可拆卸内衬12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121。本实施例中,通过按压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凸起121可方便拆卸第一可拆卸内衬11和第二可拆卸内衬12。
[0030]可选地,第一可拆卸内衬11与内衬本体1的连接处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条形开孔。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条形孔的目的是减小内衬本体1与第一可拆卸内衬11的连接面,进而便于拆卸第一可拆卸内衬11。
[0031]可选地,第二可拆卸内衬12与内衬本体1的连接处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条形开孔。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条形孔的目的是减小内衬本体1与第二可拆卸内衬12的连接面,进而便于拆卸第二可拆卸内衬12。
[003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电池内衬结构。包括电池组2和电池底板3,电池组2位于电池内衬结构和电池底板3之间,电池组2穿设于固定通槽,且与电池内衬结构抵接,内衬本体1与电池底板3螺接。本实施例中,内衬本体1与电池底板3通过螺栓螺接以将电池组2抵紧于电池底板3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衬本体1与电池底板3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将电池组2抵紧于电池底板3上。
[0033]可选地,电池还包括电池压条4,电池压条4与内衬本体1螺接,内衬本体1与电池底板3螺接,电池压条4与电池组2抵接。本实施例中,电池压条4与内衬本体1螺接,电磁压条4可将电池组2压紧于电池底板3。
[0034]可选地,电池还包括缓冲块5,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本体(1)、第一可拆卸内衬(11)和第二可拆卸内衬(12),所述内衬本体(1)设置有固定通槽,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可拆卸内衬(11)设置于固定通槽内且与所述内衬本体(1)可拆卸连接,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可拆卸内衬(12)设置于固定通槽内且与所述内衬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内衬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内衬本体(1)的宽度方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拆卸内衬(11)与所述内衬本体(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可拆卸内衬(12)与所述内衬本体(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侧壁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拆卸内衬(11)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11),所述第二可拆卸内衬(12)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1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拆卸内衬(11)与所述内衬本体(1)的连接处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条形开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衬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高延颖刘跃荣黄炜
申请(专利权)人: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