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622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包括:氢氧气与燃料混合喷出装置、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和燃烧喷口;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包括进风壳体,和依次连接的旋风器、调旋器和调节器,所述旋风器和所述调旋器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内;所述燃烧喷口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的出风口处;所述旋风器、所述调旋器和所述燃烧喷口连通形成出风通道;所述氢氧气与燃料混合喷出装置安装在所述出风通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可以改变助燃空气出口处旋流强度,在燃烧功率不变状态下,达到燃烧火焰长短之间的变化。利用氢氧气的催化特性改善燃料的着火性能,提高燃尽率,降低烟气中的碳黑,降低燃烧对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加热的燃烧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加热的燃烧器采用液体燃料:柴油、重油等,或者气体燃料:天然气、液化气等较为常见,氧化剂一般直接采用空气。燃烧器的火焰形态主要取决于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流态,由于空气本身含氧量的关系,在使用高热值的燃料中空气的体积流量远大于燃料的体积流量,这样空气流态也主要决定着火焰形态。在工业加热中受炉体形状及加热工艺的要求,需要燃烧器的火焰形态在加热功率不变的情况下随时能够调节,以满足生产需要。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可调型方法来进行气流形态的调节,由于受到燃烧器结构的限制,往往达不到所需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能够改变助燃空气出口处旋流强度,在燃烧功率不变状态下,达到燃烧火焰长短之间的变化。利用氢氧气的催化特性改善燃料的着火性能,提高燃尽率,降低烟气中的碳黑,降低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包括:氢氧气与燃料混合喷出装置、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和燃烧喷口;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包括进风壳体,和依次连接的旋风器、调旋器和调节器,所述旋风器和所述调旋器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内;所述燃烧喷口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的出风口处;所述旋风器、所述调旋器和所述燃烧喷口连通形成出风通道;所述氢氧气与燃料混合喷出装置安装在所述出风通道中。
[0005]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与氢氧气结合燃烧的燃料为液体燃料,也可以设计成气体燃料、固体燃料或多种燃料混合。
[0006]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喷口呈喇叭口状。
[0007]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通过调节器调节有两个位置:助燃空气切向进入位置和助燃空气径向进入位置。
[0008]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旋转气流调节结构位于助燃空气切向进入位置,燃烧喷口处形成径向扩散气流,形成短火焰仍至平展火焰。
[0009]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旋转气流调节结构位于助燃空气径向进入位置,燃烧喷口处形成轴向气流,形成火炬形长火焰。
[001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壳体包括内部腔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气管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调旋器和所述旋风器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所述调旋器包括后套管和调旋管,所述后套管安装在所述内部腔体的尾端,所述调旋管包括开槽段
和密封段,所述调旋管的开槽段与所述后套管套装连接; 所述旋风器的一端和所述调旋管的密封段连接, 所述旋风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气管连接;
[0011]所述调节器和所述调旋管连接,所述调旋管在所述后套管和所述导气管之间的前后移动;当所述调旋管位于后端时,所述旋风器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形成旋风通道;当所述调旋管位于前端时,所述调旋管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形成直风通道。
[0012]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器包括旋风器前盖、旋风器后盖和叶片,所述叶片安装在所述旋风器前盖和所述旋风器后盖之间,所述调旋管的密封段与所述旋风器后盖连接,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旋风器前盖连接。
[0013]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器包括调节结构和连接杆,所述调节结构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的外侧,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调节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旋管连接。
[0014]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氢氧气与燃料混合喷出装置包括中心位置的氢氧气喷嘴、雾化的燃料喷嘴和外侧位置的氢氧气喷嘴,所述中心位置的氢氧气喷嘴、所述雾化的燃料喷嘴和外侧位置的氢氧气喷嘴采用同心套管形式组成整体。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可以改变助燃空气出口处旋流强度,在燃烧功率不变状态下,达到燃烧火焰长短之间的变化,操作简单。利用氢氧气的催化特性改善燃料的着火性能,提高燃尽率,降低烟气中的碳黑,降低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旋转气流调节结构位于助燃空气切向进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旋转气流调节结构位于助燃空气切向进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氢氧气与燃料混合喷出装置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所示氢氧气与燃料混合喷出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6是图5的内部结构详细标注图;
[0022]图7是本技术旋转气流调节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图7所示旋转气流调节结构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4]图9是图8的A

A剖视图;
[0025]图10是图7所示旋转气流调节结构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6]图11是图10的B

B剖视图;
[0027]图12是图7所示调节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是本技术旋转气流调节结构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9]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0030]100

氢氧气与燃料混合喷出装置、110

中心位置的氢氧气喷嘴 、111

中心氢氧气接口、112

中心氢氧气通道、113

中心氢氧气喷孔、120

雾化的燃料喷嘴、121

燃料接口、122

压缩空气接口、123

燃料通道、124

雾化气通道、125

燃料喷口、126

雾化气喷口、127

雾化气密封槽、128

乳化混合室、129

乳化混合液喷孔、130

移动调节装置、131

密封圈、132

压紧套、133

左右螺纹接头、134

导向杆、140

外侧位置的氢氧气喷嘴、141

外侧氢氧气接口、142

外侧氢氧气通道、143

外侧氢氧气喷孔;200

旋转气流调节结构、210

导气管、220

旋风器前盖、230

叶片、240

旋风器后盖、250

调旋管、260

连接杆、27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氧气与燃料混合喷出装置、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和燃烧喷口;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包括进风壳体,和依次连接的旋风器、调旋器和调节器,所述旋风器和所述调旋器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内;所述燃烧喷口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的出风口处;所述旋风器、所述调旋器和所述燃烧喷口连通形成出风通道;所述氢氧气与燃料混合喷出装置安装在所述出风通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其特征在于,与氢氧气结合燃烧的燃料为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固体燃料或多种燃料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喷口呈喇叭口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通过调节器调节有两个位置:助燃空气切向进入位置和助燃空气径向进入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其特征在于,旋转气流调节结构位于助燃空气切向进入位置,燃烧喷口处形成径向扩散气流,形成短火焰仍至平展火焰。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其特征在于,旋转气流调节结构位于助燃空气径向进入位置,燃烧喷口处形成轴向气流,形成火炬形长火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气与燃料结合燃烧的火焰可调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体包括内部腔体、进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金法程庆刚钟哲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甘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