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级配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621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级配风装置,包括:进风壳体、调风装置、喷管、一次气流通道、二次气流通道和旋转气流调节结构;所述进风壳体包括内部腔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喷管与在所述进风壳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调风装置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的进风口处;所述一次气流通道和二次气流通道位于所述进风壳体的内部腔体内,所述一次气流通道和二次气流通道相对独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级配风装置通过上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和调风板位置进行联合调节,可以改变喷口处一、二次风喷出的比例及旋转强度,在燃烧器上使用能获得不同形状的火焰,能适合不同炉体形态,提高燃料混合效果,通过分级配风控制燃料的燃烧速度,从而能有效降低烟气中NOx的排放。的排放。的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级配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加热的燃烧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级配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燃烧降低其氮氧化物(NOx )的排放是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目前降低NOx排放物的燃烧技术可分成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处理三大技术。燃烧前脱氮主要是采用燃料净化处理,即把燃料转化成低氮燃料;燃烧中脱氮主要采用分级燃烧改变炉内燃烧条件以减少NOx生成的方法:如空气分级、燃料分级和烟气循环燃烧;燃烧后处理方法如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非催化选择性还原法、烟气脱销法等。
[0003]目前采用分级配风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方法。但是现有的分级配风装置结构比较简单,并且不能调节,把NOx排放浓度降低到小于更小浓度的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级配风装置,在燃烧器上使用能获得不同形状的火焰,能适合不同炉体形态,提高燃料混合效果,通过分级配风控制燃料的燃烧速度,从而能有效降低烟气中NOx的排放。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级配风装置,包括:进风壳体、调风装置、喷管、一次气流通道、二次气流通道和旋转气流调节结构;
[0006]所述进风壳体包括内部腔体、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7]所述喷管与在所述进风壳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调风装置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的进风口处;所述一次气流通道和二次气流通道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的内部腔体内,所述一次气流通道和二次气流通道相对独立;
[0008]所述调风装置包括调风板,所述调风板能够转动并停留在至少两个极限位置,所述调风板位于中间位置时,所述一次气流通道的进口和所述二次气流通道的进口同时打开;所述调风板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二次气流通道的进口关闭,所述一次气流通道的进口打开;所述调风板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一次气流通道的进口关闭,所述二次气流通道的进口打开;
[0009]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包括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设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进风通道形成旋风通道;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进风通道形成直风通道。
[001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壳体的内部腔体内设有前隔板和后隔板,所述前隔板位于所述进风壳体的出风口处,所述后隔板位于所述进风壳体的进风口处,所述后隔板将所述内部腔体分割成一次气流通过的第一空腔和二次气流通过的第二空腔。
[0011]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二次气流通道包括若干二次气流导管,所
述二次气流导管的前端安装在所述前隔板上,并与所述喷管连通;所述二次气流导管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后隔板上,并与所述二次气流通过的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所述二次气流导管和所述喷管形成所述二次气流通道。
[0012]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管的出风口处设有二次气流喷口,所述二次气流喷口为不同角度的喷孔或者为由一定角度的叶片组成的喷孔。
[0013]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包括导气管、旋风器、调旋器和调节器;
[0014]所述导气管位于所述喷管的出口处;
[0015]所述调旋器和所述旋风器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所述调旋器包括后套管和调旋管,所述后套管安装在所述内部腔体的尾端,所述调旋管包括开槽段和密封段,所述调旋管的开槽段与所述后套管套装连接;
[0016]所述旋风器的一端和所述调旋管的密封段连接, 所述旋风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气管连接;
[0017]所述调节器和所述调旋管连接,所述调节器调节所述调旋管在所述后套管和所述导气管之间的前后移动;
[0018]当所述调旋管位于后端时,所述旋风器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形成旋风通道;
[0019]当所述调旋管位于前端时,所述调旋管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形成直风通道。
[002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器包括旋风器前盖、旋风器后盖和叶片,所述叶片安装在所述旋风器前盖和所述旋风器后盖之间,所述调旋管的密封段与所述旋风器后盖连接,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旋风器前盖连接。
[0021]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器包括调节结构和连接杆,所述调节结构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的外侧,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调节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旋管连接。
[0022]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前隔板上,所述导气管的前端安装在所述喷管的出风口处,并延伸至所述喷管的出风口外。
[0023]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位于所述喷管的同轴中心位置,若干所述二次气流导管围绕着所述导气管安装。
[0024]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风板的位置调整范围为0
°‑
180
°
之间,获得的一次气流与二次气流的百分比在5%

95%之间,通过调整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的状态,一次气流能在直流风、旋流风和直流旋流混合风之间转换。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分级配风装置,通过上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和调风板位置进行联合调节,可以改变喷口处一、二次风喷出的比例及旋转强度,在燃烧器上使用能获得不同形状的火焰,能适合不同炉体形态,提高燃料混合效果。通过分级配风控制燃料的燃烧速度,从而能有效降低烟气中NOx的排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分级配风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所示分级配风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2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图3的E

E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图1所示分级配风装置的第一工作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图1所示分级配风装置的第二工作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图1所示分级配风装置的第三工作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图1所示分级配风装置的第四工作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是图1所示分级配风装置的第五工作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0

进风壳体、210

调风板、220

调风指示手柄、300

喷管、310

一次气流喷口、320

二次气流喷口、510

二次气流导管、600

旋转气流调节结构、610

导气管、630

叶片、640

旋风器后盖、65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配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壳体、调风装置、喷管、一次气流通道、二次气流通道和旋转气流调节结构;所述进风壳体包括内部腔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喷管与在所述进风壳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调风装置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的进风口处;所述一次气流通道和所述二次气流通道位于所述进风壳体的内部腔体内,所述一次气流通道和所述二次气流通道相对独立;所述调风装置包括调风板,所述调风板能够转动并停留在至少两个极限位置,所述调风板位于中间位置时,所述一次气流通道的进口和所述二次气流通道的进口同时打开;所述调风板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二次气流通道的进口关闭,所述一次气流通道的进口打开;所述调风板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一次气流通道的进口关闭,所述二次气流通道的进口打开;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包括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一次气流通道连通,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设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进风通道形成旋风通道;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进风通道形成直风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配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体的内部腔体内设有前隔板和后隔板,所述前隔板位于所述进风壳体的出风口处,所述后隔板位于所述进风壳体的进风口处,所述后隔板将所述内部腔体分割成一次气流通过的第一空腔和二次气流通过的第二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配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气流通道包括若干二次气流导管,所述二次气流导管的前端安装在所述前隔板上,并与所述喷管连通;所述二次气流导管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后隔板上,并与所述二次气流通过的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所述二次气流导管和所述喷管形成所述二次气流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配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的出风口处设有二次气流喷口,所述二次气流喷口为不同角度的喷孔或者为由一定角度的叶片组成的喷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金法程庆刚钟哲鸿邹煜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甘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