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09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包括导气管、旋风器、调旋器、进风壳体和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和所述调旋管连接,所述调节器调节所述调旋管在所述后套管和所述导气管之间的前后移动;当所述旋调管位于后端时,所述旋风器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形成旋风通道;当所述旋调管位于前端时,所述旋调管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形成直风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旋管的前后移动,使得进风壳体内的气流在不改变风量的前提下,所述的导气管前端出口处可获得100%直流风—100%旋转风的无级转换,在燃烧器火焰长度调节中可以获得所需的火焰形态。调节中可以获得所需的火焰形态。调节中可以获得所需的火焰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气流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加热的燃烧器
,特别涉及一种旋转气流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加热的燃烧器采用液体燃料:柴油、重油等,或者气体燃料:天然气、液化气等较为常见,氧化剂一般直接采用空气。燃烧器的火焰形态主要取决于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流态,由于空气本身含氧量的关系,在使用高热值的燃料中空气的体积流量远大于燃料的体积流量,这样空气流态也主要决定着火焰形态。
[0003]在工业加热中受炉体形状及加热工艺的要求,需要燃烧器的火焰形态在加热功率不变的情况下随时能够调节,以满足生产需要。
[0004]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可调型方法来进行气流形态的调节,由于受到燃烧器结构的限制,往往达不到所需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气流调节结构,能够形成从轴向风到切向风的转变,在燃烧器上使用时可以在燃烧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火焰长度可调节,适合不同要求的加热工况,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调节简单,使用方便。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包括导气管、旋风器、调旋器、进风壳体和调节器;
[0007]所述进风壳体包括内部腔体、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8]所述导气管位于所述出风口处;
[0009]所述调旋器和所述旋风器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所述调旋器包括后套管和调旋管,所述后套管安装在所述内部腔体的后端,所述调旋管包括开槽段和密封段,所述调旋管的开槽段与所述后套管套装连接;
[0010]所述旋风器的一端和所述调旋管的密封段连接, 所述旋风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气管连接;
[0011]所述调节器和所述调旋管连接,所述调节器调节所述调旋管在所述后套管和所述导气管之间的前后移动;
[0012]当所述旋调管位于后端时,所述旋风器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形成旋风通道;
[0013]当所述旋调管位于前端时,所述旋调管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形成直风通道。
[0014]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器包括旋风器前盖、旋风器后盖和叶片,所述叶片安装在所述旋风器前盖和所述旋风器后盖之间,所述调旋管的密封段与所述旋风器后盖连接,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旋风器前盖连接。
[0015]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为单体多个组装而成,正向安装为右旋,反向安装为左旋。
[0016]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旋管的密封段为光滑管,所述调旋管的
开槽段为均匀分布的开槽管。
[0017]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旋管后端的均匀分布的开槽管等效截面与所述叶片形成的等效截面一致。
[0018]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器后盖的内径与所述叶片内沿轮廓一致,并且与所述调旋管的密封段外径活动配合。
[0019]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后套管与进风壳体相连,并且与调旋管开槽段的内径活动配合或者外径活动配合。
[002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器包括调节结构和连接杆,所述调节结构安装在所述进风壳体的外侧,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调节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旋管连接。
[0021]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为直线拉动方式或者螺纹旋转转换直线拉动方式 。
[0022]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的前端为喇叭扩口状。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旋转气流调节结构通过调旋管的前后移动 ,使得进风壳体内的气流在不改变风量的前提下,所述的导气管前端出口处可获得100%直流风—100%旋转风的无级转换,在燃烧器火焰长度调节中可以获得所需的火焰形态。同时当直流风和旋转风连续不断变化时,对炉内气流有扰动作用,可以使得燃料能够燃烧充分,提高热量利用率,可以提高炉温均匀性,提高加热质量。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旋转气流调节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所示旋转气流调节结构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6]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0027]图4是图1所示旋转气流调节结构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8]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0029]图6是图1所示调节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旋转气流调节结构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31]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0032]1、导气管; 2、旋风器前盖;3、叶片;4、旋风器后盖;5、调旋管;6、连接杆;7、进风壳体;8、后套管;9、调节结构;91、外螺旋管;92、内螺旋管;9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34]请参阅图1-图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说明了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的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
制。本技术实施例包括:
[0035]如图1-图5所示,所述一种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包括:导气管1、旋风器、调旋器、进风壳体7和调节器。
[0036]所述进风壳体7包括内部腔体、进风口和出风口,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壳体7呈L型,所述进风口位于L型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位于L型的另一端。
[0037]所述导气管1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口处即为所述进风壳体7的前端。所述导气管1为气流出口管,且与旋风器前盖2相连,所述旋转气流调节结构所形成得直流风或旋转风,最终通过导气管1喷入炉内。
[0038]所述旋风器位于所述进风壳体7的内部腔体内,并与所述导气管1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器包括旋风器前盖2、叶片3和旋风器后盖4,所述叶片3安装在所述旋风器前盖2和所述旋风器后盖4之间。作为示例,所述的叶片3为单体,采用6片均匀分布、正向安装,气流通过叶片3导向后形成右旋旋转风。所述旋风器后盖4内径与所述叶片3内沿轮廓一致,并且与调旋管5密封段的外径采用活动配合。
[0039]所述调旋器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所述调旋器的一端和所述旋风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壳体7的后端连接。所述调旋器包括调旋管5和后套管8,所述后套管8安装在所述内部腔体的后端,且所述后套管8的尾端封闭。所述调旋管5包括开槽段和密封段,所述调旋管5的开槽段与所述后套管8套装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后套管8与调旋管5开槽段的内径配合或者外径活动配合。所述调旋管5的密封段与所述旋风器后盖4连接,所述导气管1与所述旋风器前盖2连接。作为示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气管、旋风器、调旋器、进风壳体和调节器;所述进风壳体包括内部腔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气管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调旋器和所述旋风器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所述调旋器包括后套管和调旋管,所述后套管安装在所述内部腔体的尾端,所述调旋管包括开槽段和密封段,所述调旋管的开槽段与所述后套管套装连接;所述旋风器的一端和所述调旋管的密封段连接,所述旋风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气管连接;所述调节器和所述调旋管连接,所述调节器调节所述调旋管在所述后套管和所述导气管之间的前后移动;当所述调旋管位于后端时,所述旋风器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形成旋风通道;当所述调旋管位于前端时,所述调旋管与所述导气管连通形成直风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器包括旋风器前盖、旋风器后盖和叶片,所述叶片安装在所述旋风器前盖和所述旋风器后盖之间,所述调旋管的密封段与所述旋风器后盖连接,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旋风器前盖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气流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单体多个组装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金法程庆刚钟哲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甘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