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和矿用运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575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箱和矿用运输设备。水箱包括:第一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二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端和第四开口端,第三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拼接,使得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形成第一开口端与第四开口端相对的筒体结构;第一封板,封堵于第一开口端;第二封板,封堵于第四开口端;其中,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分别由板体弯折成具有曲面的卷筒结构,两个卷筒结构拼接成筒体结构。本申请通过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分别卷制成筒状结构并相互拼接成具有曲面结构的水箱的筒体结构,可有效降低水流到达筒体结构的边缘时对拼接处的冲击力,能够延长使用寿命。能够延长使用寿命。能够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箱和矿用运输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矿山机械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水箱和矿用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各类矿山,特别是大型露天矿山的建设中,大型矿用自卸车作为大型露天矿山的主要运输工具,得到了迅速增长。然而,随着车流和运输量的迅速增长,工作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受矿山恶劣的路况影响,传统的方形水箱由于强度不足,刚度不好,受到水流的冲击后,容易造成频繁开裂、反复补焊的情况,影响运营成本及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箱。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运输设备。
[0006]为实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水箱,水箱包括:第一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二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端和第四开口端,第三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拼接,使得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形成第一开口端与第四开口端相对的筒体结构;第一封板,封堵于第一开口端;第二封板,封堵于第四开口端;其中,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分别由板体弯折成具有曲面的卷筒结构,两个卷筒结构拼接成筒体结构。
[000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筒体由板体弯折成卷筒结构,卷筒结构具有曲面。第二筒体由板体弯折成卷筒结构,卷筒结构具有曲面。筒体结构的整体具有曲面结构,契合矿用自卸车底盘整体造型,更有利于安装。曲面结构可有效降低水流到达筒体结构的内壁时对拼接处的冲击力,提高水箱的使用寿命。
[0008]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筒体从远离第一筒体的一端向靠近第一筒体的一端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筒体远离第一筒体的一端为前端,第二筒体由前向后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契合整车造型,通过计算可保证满水时的质量分配合理。
[0011]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筒体结构上设有进水口,第二筒体具有底部,底部与进水口相对,底部从靠近第一筒体的一端向远离第一筒体的一端的位置逐渐降低,底部远离第一筒体的一端设有排污口。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筒体的底部在前端的位置低于后端的位置,且第二筒体的底部形成一个坡度,能够加速水流的速度。排污口设置在第二筒体的前端较低位置处,方便排放水箱内积攒的污物。
[0013]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水箱还包括:内部隔板,设于筒体结构内,内部隔板在筒体
结构内分隔出多个区域,内部隔板设有多个连通孔,使得多个区域相互连通,且多个连通孔相互交错设置。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内部隔板连接于筒体结构的内壁上,能够增强筒体结构的结构强度。内部隔板在筒体结构内分隔出多个区域,内部隔板设有多个连通孔,以使得多个区域相互连通。多个连通孔相互交错设置,能够降低水流的冲击行程,衰减冲击应力,从而有效保护水箱的内部结构。
[001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内部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相互交叉;其中,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均为波浪形板体,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在筒体结构内分隔出多个区域,连通孔设于第一隔板和/或第二隔板上。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在筒体结构内分隔出多个区域,围合出区域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中的至少其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也就是,每个区域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以使得多个区域相互连通。
[0017]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均为波浪形板体。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分别形成波浪形板体。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内部隔板为平板,导致车辆运行中受水流冲击变形严重,矫形困难,本实施例中采用波浪形板体作为内部隔板,能够提高抗变形能力,且在保证水箱的整体强度的基础上,可以降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厚度,实现水箱的轻量化。
[0019]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水箱还包括:水管路,设于筒体结构内,水管路用于将水箱内的水向外引出。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水管路设于筒体结构内,相比于相关现有技术中将水路管路设置在水箱的外部,使得水箱的整体外部造型简洁,紧凑。
[0021]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水箱还包括:内爬梯,设于第二筒体的内部且与第二封板连接;和/或外爬梯,设于第二筒体的外部且与第二封板连接;其中,第二筒体设有检修孔,检修孔靠近内爬梯和/或外爬梯。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对水箱进行检修和检查,内爬梯设于筒体结构内,外爬梯设置在筒体结构的外部。检修孔设置在第二筒体的顶部,以靠近内爬梯,进一步方便了对水箱的检修和检查。
[0023]为实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矿用运输设备,矿用运输设备包括:车架;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水箱;底架,设于水箱的底部,底架与车架连接。
[0024]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矿用运输设备包括根据技术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水箱,因此其具有根据技术的任一实施例的水箱的全部有益效果。
[002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矿用运输设备还包括:减震垫,设于车架与底架之间。
[0026]在该技术方案中,减震垫设置在车架与底架之间,能够衰减震动,以提高水箱的使用寿命。
[002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9]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水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水箱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水箱的内部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水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3]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水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4]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矿用运输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6]10:矿用运输设备;100:水箱;110:第一筒体;112:第一开口端;114:第二开口端;102:进水口;104:区域;106:连通孔;108:检修孔;120:第二筒体;1202:排污口;122:第三开口端;124:第四开口端;126:底部;130:第一封板;132:加强筋;140:第二封板;150:内部隔板;152:第一隔板;154:第二隔板;160:吸水管路;170:水管路;180:内爬梯;190:外爬梯;200:车架;210:下中间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第一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二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端和第四开口端,所述第三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端拼接,使得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形成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第四开口端相对的筒体结构;第一封板,封堵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第二封板,封堵于所述第四开口端;其中,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分别由板体弯折成具有曲面的卷筒结构,两个所述卷筒结构拼接成所述筒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从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的截面积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结构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二筒体具有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进水口相对,所述底部从靠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的位置逐渐降低,所述底部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有排污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还包括:内部隔板,设于所述筒体结构内,所述内部隔板在所述筒体结构内分隔出多个区域,所述内部隔板设有多个连通孔,使得多个所述区域相互连通,且多个所述连通孔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宇梁海莎张东亮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