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逐点岩层产状获取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3059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逐点岩层产状获取方法及装置,具体处理步骤包括:首先,读取面状地层图层、已知产状点数据和DEM数据,根据包含关系匹配地层与产状点,并由DEM提取等高线;提取等高线数据和地层界线交点,用三点法计算交点的产状,并将各个交点产状赋值到最邻近边界点上;然后,判断各个相邻地层间连续关系和接触关系,并基于地层间的相互关系,将已知产状信息赋值到相关边界点上,每个地层基于产状修正的边界点,重新线性插值计算边界点的产状;最后,每个地层基于所有非插值获取产状的边界点,重新线性插值计算边界点产状,并完成地质图地层边界点产状数据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计算数据的依赖较少,自动化程度和计算精度较高。和计算精度较高。和计算精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逐点岩层产状获取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逐点岩层产状获取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产状作为地质测量与成图中常见的地质要素之一,在地层信息表达、地质剖面制图、三维地质建模等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0003]岩层产状的获取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实测和间接计算两种方法。野外的岩层产状测量方法,通常是使用地质罗盘、坡度仪等仪器,直接在出露的岩层层面上量测。但是,野外岩石的风化、层面劈理和线理面区分困难、岩层出露情况等因素均会影响产状的直接测量,且野外量测工作量较大。产状间接计算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点法”和“相邻等高线法”,或者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计算,其原理为通过寻找共面且不共线的多点,确定平面的形态。然而,该方法往往只能计算个别地层边界点上产状信息,且计算出产状的边界点可能在地层界线上分布不均。
[0004]为此,针对地表出露岩层,本专利拟基于地形地质图,研究实现一种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逐点岩层产状获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处岩层产状获取方法。
[0006]技术方案:本文所述的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逐点岩层产状获取方法具体包括:
[0007](1)读取岩层的地层面图层、DEM数据和已知产状点数据,得到地层集合Stra、地层界线集合SLine、产状点集合OPoint以及表示地层和产状点关系的地层产状点关系表SOR;
[0008](2)判断地层集合Stra中各相邻地层间相互关系,并基于地层间的相互关系,将实测产状信息赋值到相关边界点上;
[0009](3)提取地层界线集合SLine中所有地层界线与等高线的交点,自适应地采用三点法或四点法计算地层界线的产状,并将产状赋值到对应的边界点上;
[0010](4)每个地层基于产状已知的边界点,将其地层界线分为若干分段,得到地层界线分段集合SLine


[0011](5)对于SLine

中每个地层界线分段,根据两端边界点线性插值计算分段内部边界点的产状,存入最终边界点产状集合AT


[0012](6)根据边界点的最终产状对每个地层界线分段进行识别,若识别到地层界线分段上存在异常产状边界点,则利用曲率法近似计算其上边界点真实倾向,更新最终边界点产状集合AT

,并基于异常产状边界点划分当前地层界线分段,再转到步骤(5),直到所有地
层界线分段上都不存在异常产状边界点;
[0013](7)根据最终边界点产状集合AT

生成地质图地层边界点产状数据。
[0014]进一步的,步骤(1)包括:
[0015](1

1)读取矢量格式的地层面图层,得到地层集合Stra={s
i
|i=1,2,3,

,sn},其中s
i
为第i个地层,sn为地层的数量;
[0016](1

2)读取集合Stra中每个地层的边界线,并将其处理为单线,存入地层界线集合SLine={sl
i
|i=1,2,3,

,sn},sl
i
是s
i
的地层界线;
[0017](1

3)读取DEM数据,从中提取等高线存入等高线集合CourLine={cl
j
|k=1,2,3,

,cn},其中cl
j
为第k条等高线素,cn为等高线数量;
[0018](1

4)设定步长λ,对集合SLine中每个地层界线,获取其上所有边界点,并从DEM提取每一点所对应的高程值,存入到边界点集合SPoint={sp
ij
(x
ij
,y
ij
,z
ij
)|i=1,2,3,

,sn,j=1,2,3,

,pn},其中sp
ij
是地层界线sl
i
的第j个边界点,x
ij
,y
ij
,z
ij
分别为该边界点的横、纵坐标和高程值,pn为地层界线sl
i
上边界点个数;之后在地层界线sl
i
上曲率大于预设阈值的部位提取若干特征点,也作为边界点按顺序加入集合SPoint中;
[0019](1

5)读取已知产状点数据,存入产状点集合OPoint={op
l
|l=1,2,...,on},其中op
l
为第l个产状点,on代表产状点数量;
[0020](1

6)根据包含关系,将每个产状点匹配到相应地层,存储到地层产状点关系表SOR={so
l
(s
i
,op
l
)}中,so
l
为s
i
和op
l
的关系。
[0021]进一步的,步骤(2)包括:
[0022](2

1)从地层集合Stra中获取两个相邻地层s
i
和s
i

,若两者皆是沉积岩,转到步骤(2

2),否则判定相邻地层s
i
和s
i

的关系为无显著关系,转到步骤(2

3);
[0023](2

2)判断s
i
和s
i

相对年代属性之差,若为1,判定相邻地层s
i
和s
i

的关系为两地层连续且为整合接触关系,若大于1,则判定相邻地层s
i
和s
i

的关系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0024](2

3)将地层间关系存入地层间关系表SSR={ssr
i,i

}中,ssr
i,i

表示地层s
i
和s
i

的关系;
[0025](2

4)重复步骤(2

1)到(2

3),直到完成所有相邻地层间关系的判断;
[0026](2

5)从产状点集合OPoint中获取任一产状点op
l
,经过op
l
,沿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逐点岩层产状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1)读取岩层的地层面图层、DEM数据和已知产状点数据,得到地层集合Stra、地层界线集合SLine、产状点集合OPoiht以及表示地层和产状点关系的地层产状点关系表SOR;(2)判断地层集合Stra中各相邻地层间相互关系,并基于地层间的相互关系,将实测产状信息赋值到相关边界点上;(3)提取地层界线集合SLine中所有地层界线与等高线的交点,自适应地采用三点法或四点法计算地层界线的产状,并将产状赋值到对应的边界点上;(4)每个地层基于产状已知的边界点,将其地层界线分为若干分段,得到地层界线分段集合SLine

;(5)对于SLine

中每个地层界线分段,根据两端边界点线性插值计算分段内部边界点的产状,存入最终边界点产状集合AT

;(6)根据边界点的最终产状对每个地层界线分段进行识别,若识别到地层界线分段上存在异常产状边界点,则利用曲率法近似计算其上边界点真实倾向,更新最终边界点产状集合AT

,并基于异常产状边界点划分当前地层界线分段,再转到步骤(5),直到所有地层界线分段上都不存在异常产状边界点;(7)根据最终边界点产状集合AT

生成地质图地层边界点产状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逐点岩层产状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1

1)读取矢量格式的地层面图层,得到地层集合Stra={s
i
|i=1,2,3,...,sn},其中s
i
为第i个地层,sn为地层的数量;(1

2)读取集合Stra中每个地层的边界线,并将其处理为单线,存入地层界线集合SLine={sl
i
|i=1,2,3,...,sn},sl
i
是s
i
的地层界线;(1

3)读取DEM数据,从中提取等高线存入等高线集合CourLine={cl
k
|k=1,2,3,...,cn},其中cl
k
为第k条等高线素,cn为等高线数量;(1

4)设定步长λ,对集合SLine中每个地层界线,获取其上所有边界点,并从DEM提取每一点所对应的高程值,存入到边界点集合SPoint={sp
ij
(x
ij
,y
ij
,z
ij
)|i=1,2,3,...,sn,j=1,2,3,...,pn},其中sp
ij
是地层界线sl
i
的第j个边界点,x
ij
,y
ij
,z
ij
分别为该边界点的横、纵坐标和高程值,pn为地层界线sl
i
上边界点个数;之后在地层界线sl
i
上曲率大于预设阈值的部位提取若干特征点,也作为边界点按顺序加入集合SPoint中;(1

5)读取已知产状点数据,存入产状点集合OPoint={op
l
|l=1,2,...,on},其中op
l
为第l个产状点,on代表产状点数量;(1

6)根据包含关系,将每个产状点匹配到相应地层,存储到地层产状点关系表SOR={so
l
(s
i
,op
l
)}中,so
l
为s
i
和op
l
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逐点岩层产状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2

1)从地层集合Stra中获取两个相邻地层s
i
和s
i

,若两者皆是沉积岩,转到步骤(2

2),否则判定相邻地层s
i
和s
i

的关系为无显著关系,转到步骤(2

3);(2

2)判断s
i
和s
i

相对年代属性之差,若为1,判定相邻地层s
i
和s
i

的关系为两地层连续且为整合接触关系,若大于1,则判定相邻地层s
i
和s
i

的关系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2

3)将地层间关系存入地层间关系表SSR={ssr
i,i

}中,ssr
i,i

表示地层s
i
和s
i

的关系;(2

4)重复步骤(2

1)到(2

3),直到完成所有相邻地层间关系的判断;(2

5)从产状点集合OPoint中获取任一产状点op
l
,经过op
l
,沿op
l
的倾向做直线el,从op
l
出发,el两端遇到不整合接触的两个地层时被截断;(2

6)el在op
l
倾向方向与op
l
所在地层s

i
有一交点,取地层s

i
的地层界线上距离该交点最近的一个边界点,将op
l
的产状赋予该边界点,记录在参考产状集合AT中;(2

7)获取el上一个不在s

i
上的交点,若交点在op
l
倾向方向上,且同地层的另一个交点不在op
l
倾向方向上,则转到步骤(2

8);若交点和同地层的另一个交点都不在op
l
倾向方向上,且该交点离op
l
更近,则同样转到步骤(2

8),否则转到(2

10);(2

8)若交点两侧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则转到(2

9);若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且交点两侧地层中,离op
l
近的地层年代更大,则转到(2

9),否则转到(2

10);(2

9)取地层s

i
的地层界线上距离该交点最近的一个边界点,将op
l
的产状赋予该边界点,记录在参考产状集合AT中;(2

10)重复步骤(2

5)

(2

9),直到所有的产状点对边界点赋值完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质图的地层界线逐点岩层产状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3

1)从边界点集合SPoint中读取任一地层界线sl
i
的边界点,获取所有等高线与sl
i
边界点的交点存入集合CSP={csp
m
(x
m
,y
m
,h
m
)|m=1,2,...,csn},其中m代表交点序号,x
m
,y
m
,h
m
分别为该交点csp
m
的横、纵坐标和高程值,csn代表交点个数;(3

2)从集合CSP中获取任意连续四个交点csp
m
‑1、csp
m
、csp
m+1
和csP
m+2
,判别这四个交点是否满足相邻等高线法的下列选点规则;a)交点csp
m
‑1和csP
m+2
高程一致,交点csp
m
和csp
m+1
高程一致;b)csp
m
和csP
m+1
位于同一条等高线;c)向量和的最小夹角不大于阈值ε,即判定两向量方位近似平行;如果符合,执行步骤(3

4),如果不符合执行步骤(3

3):(3

3)判断交点csp
m
‑1、csp
m
和csp
m+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波刘先裕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