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碾压式对辊生球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61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碾压式对辊生球破碎机,涉及破碎机领域,包括生球输送带、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第一破碎辊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可上下调节地设置于生球输送带上方,且第一破碎辊的辊面与生球输送带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道缝隙;第二破碎辊通过第二安装组件设置于生球输送带下方,且第二破碎辊的辊面与生球输送带的下端面相互抵触;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在生球输送带以及生球的摩擦作用下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生球碾压破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在生球输送带以及生球的摩擦作用下相对转动,无需额外配置电机即可实现生球碾压破碎,并且破碎效果好,设备可靠耐用,易于维护。易于维护。易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碾压式对辊生球破碎机


[0001]本技术涉及破碎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碾压式对辊生球破碎机。

技术介绍

[0002]造球是铁精矿球团生产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生产中,为了生产出粒度合格(一般指8mm

16mm)的生球,一般会对生球粒级进行筛分,合格的生球进入焙烧作业,不合格生球则通过返球皮带返回造球盘进行二次造球,这些不合格生球由于自带球核,往往在焙烧过程中与裹在外层的铁精矿形成“双球核”,严重影响了球团矿的冶金性能,因此在二次造球前需对其进行破碎处理。但是现有生球破碎机大多存在结构复杂、破碎效果不理想、辊面磨损严重等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碾压式对辊生球破碎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碾压式对辊生球破碎机,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生球破碎机大多存在结构复杂、破碎效果不理想、辊面磨损严重等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碾压式对辊生球破碎机,包括生球输送带、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上述第一破碎辊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可上下调节地设置于生球输送带上方,且第一破碎辊的辊面与生球输送带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道缝隙;上述第二破碎辊通过第二安装组件设置于生球输送带下方,且第二破碎辊的辊面与生球输送带的下端面相互抵触;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在生球输送带以及生球的摩擦作用下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生球碾压破碎。
[0006]进一步,上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匚形支架、L形连接臂和第一轴承座;上述匚形支架横向跨设于上述生球输送带;上述L形连接臂的一端枢接于上述匚形支架,L形连接臂的另一端两侧相互对称地固设上述第一轴承座;两上述第一轴承座之间可转动地装设有上述第一破碎辊。
[0007]更进一步,还包括使上述L形连接臂实现竖直翻转的驱动机构。
[0008]再进一步,上述驱动机构为手动葫芦;上述L形连接臂的另一端中部固设有一吊环;上述手动葫芦设置于上述匚形支架顶部,且手动葫芦的起重链条固定连接于上述吊环。
[0009]更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刮除破碎粘料的刮刀,上述刮刀倾斜设置于上述L形连接臂底部,且刮刀的端部与上述第一破碎辊的辊面相互抵触。
[0010]进一步,上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板和第二轴承座;两上述连接板相互对称地设置于上述匚形支架的两侧,并设置有上述第二轴承座;两上述第二轴承座之间可转动地装设有上述第二破碎辊。
[0011]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在生球输送带以及生球的摩擦作用下相对转动,无需额外配置电机即可实现生球碾压破碎,并且破碎效果好,设备可靠耐用,易于维护。
[0013]2、本技术的第一安装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并且能够根据生球的规格和实际生产需求调整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之间的间隙,以充分确保碾压效果,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0014]3、本技术的刮刀能够在第一破碎辊转动的同时自动剔除辊面的粘料,从而确保碾压破碎效果,并有效延长第一破碎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技术,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技术。
[0017]参照图1,一种碾压式对辊生球破碎机,包括生球输送带1、第一破碎辊2和第二破碎辊3;第一破碎辊2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可上下调节地设置于生球输送带1上方,且第一破碎辊2的辊面与生球输送带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道缝隙;第二破碎辊3通过第二安装组件设置于生球输送带1下方,且第二破碎辊3的辊面与生球输送带1的下端面相互抵触;第一破碎辊1和第二破碎辊2在生球输送带1以及生球A的摩擦作用下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生球碾压破碎。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辊之间的传动来自于于生球输送带1以及生球A之间的摩擦力,无需额外配置电机,并且破碎效果好,设备可靠耐用,易于维护。
[0018]参照图1,具体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匚形支架21、L形连接臂22和第一轴承座23;匚形支架21横向跨设于生球输送带1;L形连接臂22的一端枢接于匚形支架21,L形连接臂22的另一端两侧相互对称地固设第一轴承座23;两个第一轴承座23之间可转动地装设有第一破碎辊2。还包括使L形连接臂22实现竖直翻转的驱动机构。作为优选方案:驱动机构为手动葫芦24;L形连接臂22的另一端中部固设有一吊环221;手动葫芦24设置于匚形支架21顶部,且手动葫芦24的起重链条241固定连接于吊环221。操作时通过手动葫芦24起重链条241即可带动L形连接臂22实现竖直翻转,由此实现第一破碎辊2的上下调节,从而调整对辊之间的间隙。但是驱动机构的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还可采用气缸等其他能够使L形连接臂22实现竖直翻转的驱动组件。本技术的第一安装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并且能够根据生球A的规格和实际生产需求调整第一破碎辊2和第二破碎辊3之间的间隙,以充分确保碾压效果,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0019]参照图1,第二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板31和第二轴承座32;两连接板31相互对称地设置于匚形支架21的两侧,并设置有第二轴承座32;两个第二轴承座32之间可转动地装设有第二破碎辊3。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在第二轴承座32底部加设滑动组件,使其能够根据第一破碎辊2的位置左右移动调节,确保对辊位置准确,提高碾压破碎效果。
[0020]参照图1,还包括用于刮除破碎粘料的刮刀25,刮刀25倾斜设置于L形连接臂22底部,且刮刀25的端部与第一破碎辊2的辊面相互抵触。工作时,第一破碎辊2的辊面难免会有粘料,由于刮刀25的端部与第一破碎辊2的辊面相互抵触,因此可在第一破碎辊2转动的同时自动剔除辊面的粘料,从而确保碾压破碎效果,并有效延长第一破碎辊2的使用寿命。
[0021]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
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碾压式对辊生球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球输送带、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所述第一破碎辊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可上下调节地设置于生球输送带上方,且第一破碎辊的辊面与生球输送带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道缝隙;所述第二破碎辊通过第二安装组件设置于生球输送带下方,且第二破碎辊的辊面与生球输送带的下端面相互抵触;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在生球输送带以及生球的摩擦作用下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生球碾压破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压式对辊生球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匚形支架、L形连接臂和第一轴承座;所述匚形支架横向跨设于所述生球输送带;所述L形连接臂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匚形支架,L形连接臂的另一端两侧相互对称地固设所述第一轴承座;两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可转动地装设有所述第一破碎辊。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兴泽冉启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