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27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外壳,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位于外壳内;外壳的正面开有窗孔;第一模块包括第一线路板和镜头组件,镜头组件设置于第一线路板的正面,并且镜头组件的前端伸出窗孔;第二模块包括第二线路板和光源组件,光源组件设置于第二线路板的正面,并且突出于外壳表面;镜头组件的前端部与光源组件的前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之间电性连接;采用该结构制造的车载TOF相机非常轻薄,安装至车辆的车门或者B柱等部件上时,对车辆的外观、结构、重量、承载力影响极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含上述车载TOF模组结构的车辆。的车辆。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三维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汽车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新能源电动车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被应用到车辆上,以增强人机交互体验。随着3D感知技术在智能手机被广泛使用之后,智能汽车也开始关注这个3D感知技术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车门刷脸解锁,这对于人们摆脱需要携带钥匙或者记住密码来说,真的是非常棒的体验。
[0003]当前在车门刷脸解锁方面,是将单目摄像头安装在B柱上,或者双目摄像头安装在后视镜上,使用仍然是传统的2D人脸识别,使用体验虽好,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光线复杂的情况下会比较明显。于是,使用TOF技术方案的3D人脸识别,将会解决得到较好的效果。虽然TOF模组已经在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或者工业产品上使用,但其的性能很难满足车规的要求,其中一个比较的问题是TOF模组尺寸太厚,从而导致TOF模组无法安装到车门或者B柱等部件上,从而带来车辆外观、结构、重量、承载力等方面必须进行过大的调整,这将会导致车辆调整变更所带来的诸多难题,使得基于TOF 3D人脸识别的车门刷脸解锁的应用受阻。因此TOF模组需要被做得越小越好,同时TOF模组的性能仍然维持原有的水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和车辆,采用该结构制造的车载TOF相机非常轻薄,安装至车辆的车门或者B柱等部件上时,对车辆的外观、结构、重量、承载力影响极小。
[0005]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外壳,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位于外壳内;
[0006]外壳的正面开有窗孔;
[0007]第一模块包括第一线路板和镜头组件,镜头组件设置于第一线路板的正面,并且镜头组件的前端伸出窗孔;
[0008]第二模块包括第二线路板和光源组件,光源组件设置于第二线路板的正面,并且突出于外壳表面;
[0009]镜头组件的前端部与光源组件的前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存大的高度差引起的光线干扰,影响深度探测精度;
[0010]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
[0011]优选的,镜头组件采用玻璃光学透镜,镜头组件的光学系统总长TTL≤12.5mm,有效焦距EFL≤6.5mm,且EFL/TTL≤0.52。
[0012]优选的,车载TOF模组的总高度H0不超过18mm,第一模块100的总高度H1不超过16mm,且H1/H0<0.9。
[0013]优选的,连接器的总高度H2不超过6.5mm,外壳300的内腔总高度H3不小于7.5mm,且H2/H3<0.87。
[0014]优选的,第二线路板位于第一线路板与外壳的前壁之间;
[0015]连接器包括位于第一线路板顶面的第一连接器,以及位于第二线路板底面的第二连接器。
[0016]优选的,还包括软性线路板和扩展线路板;
[0017]软性线路板的一端与第二线路板连接,另一端伸出外壳并与扩展线路板连接;
[0018]光源组件安装于扩展线路板的前部,并通过扩展线路板和软性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电性连接;
[0019]扩展线路板的背面与外壳表面粘接,正面布置元器件。
[0020]优选的,外壳的本体后部开口,开口处设置有背板,外壳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台阶面;
[0021]第一台阶面用于固定第二模块;
[0022]第二台阶面用于固定第一模块;
[0023]第三台阶面用于固定背板。
[0024]优选的,外壳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矮柱,矮柱前端与外壳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二模块螺接固定;
[0025]矮柱的后端面即为第一台阶面;
[0026]外壳本体靠近四周处设置有至少两个长柱,长柱前端与外壳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一模块螺接固定;
[0027]长柱的后端面即为第二台阶面;
[0028]外壳本体的两侧边角分别设置有凸台柱,凸台柱的后部设置有螺孔;
[0029]凸台柱后端面与第三台阶面平齐;
[0030]背板上与凸台柱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孔,并与凸台柱螺接固定。
[0031]优选的,第三台阶面与背板的接合处采用胶水进行密封处理。
[0032]一种车辆,具有车载TOF模组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外壳,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位于外壳内;
[0033]外壳的正面开有窗孔;
[0034]第一模块包括第一线路板和镜头组件,镜头组件设置于第一线路板的正面,并且镜头组件的前端伸出窗孔;
[0035]第二模块包括第二线路板和光源组件,光源组件设置于第二线路板的正面,并且突出于外壳表面;
[0036]镜头组件的前端部与光源组件的前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存大的高度差引起的光线干扰,影响深度探测精度;
[0037]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
[0038]优选的,镜头组件采用玻璃光学透镜,镜头组件的光学系统总长TTL≤12.5mm,有效焦距EFL≤6.5mm,且EFL/TTL≤0.52。
[0039]优选的,车载TOF模组的总高度H0不超过18mm,第一模块100的总高度H1不超过16mm,且H1/H0<0.9。
[0040]优选的,连接器的总高度H2不超过6.5mm,外壳300的内腔总高度H3不小于7.5mm,且H2/H3<0.87。
[0041]优选的,第二线路板位于第一线路板与外壳的前壁之间;
[0042]连接器包括位于第一线路板顶面的第一连接器,以及位于第二线路板底面的第二连接器。
[0043]优选的,还包括软性线路板和扩展线路板;
[0044]软性线路板的一端与第二线路板连接,另一端伸出外壳并与扩展线路板连接;
[0045]光源组件安装于扩展线路板的前部,并通过扩展线路板和软性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电性连接;
[0046]扩展线路板的背面与外壳表面粘接,正面布置元器件。
[0047]优选的,外壳的本体后部开口,开口处设置有背板,外壳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台阶面;
[0048]第一台阶面用于固定第二模块;
[0049]第二台阶面用于固定第一模块;
[0050]第三台阶面用于固定背板。
[0051]优选的,外壳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矮柱,矮柱前端与外壳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二模块螺接固定;
[0052]矮柱的后端面即为第一台阶面;
[0053]外壳本体靠近四周处设置有至少两个长柱,长柱前端与外壳本体一体连接,后端与第一模块螺接固定;
[0054]长柱的后端面即为第二台阶面;
[0055]外壳本体的两侧边角分别设置有凸台柱,凸台柱的后部设置有螺孔;
[0056]凸台柱后端面与第三台阶面平齐;
[0057]背板上与凸台柱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TOF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100)、第二模块(200)和外壳(300),所述第一模块(100)和所述第二模块(200)位于所述外壳(300)内;所述外壳(300)的正面开有窗孔(301);所述第一模块(100)包括第一线路板(110)和镜头组件(120),所述镜头组件(120)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110)的正面,并且所述镜头组件(120)的前端伸出所述窗孔(301);所述第二模块(200)包括第二线路板(210)和光源组件(220),所述光源组件(220)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板(210)的正面,并且突出于所述外壳(300)表面;所述镜头组件(120)的前端部与光源组件(220)的前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线路板(110)和所述第二线路板(210)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TOF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120)采用玻璃光学透镜,所述镜头组件(120)的光学系统总长TTL≤12.5mm,有效焦距EFL≤6.5mm,且EFL/TTL≤0.5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TOF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车载TOF模组的总高度H0不超过18mm,第一模块(100)的总高度H1不超过16mm,且H1/H0<0.9。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TOF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的总高度H2不超过6.5mm,外壳(300)的内腔总高度H3不小于7.5mm,且H2/H3<0.87。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车载TOF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路板(210)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110)与所述外壳(300)的前壁之间;所述连接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110)顶面的第一连接器(13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线路板(210)底面的第二连接器(23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TOF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性线路板(211)和扩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欢邹筱航邓明育苏洪志全世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荆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