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810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包括:进气组件、导流管路和至少两个出气组件;导流管路包括金属导流管和分别设置于金属导流管两端的端盖,金属导流管上设置有一个进气口以及与出气组件数量相同的出气口,金属导流管管体的外形结构为根据使用分流装置的直升机结构所确定的;进气组件安装在进气口位置,至少两个出气组件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出气口位置,使得通过进气组件进入导流管路的气体分流道每个出气组件后流出,实现高压气体的同步分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解决了多隔腔同时充气至同等压力要求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异形气囊进气口位置偏离大、封包体积需减小等问题。封包体积需减小等问题。封包体积需减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分流装置
,尤指一种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用于直升机水上应急迫降漂浮,为机组人员争取离机逃生时间和直升机整机回收机会。
[0003]为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要求,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的浮筒结构一般设计为含2个以上的独立隔腔,当单个隔腔失效时,隔腔间的分隔层(也称为隔膜) 变形占据一部分体积,仍能提供一定有效浮力。因此,针对包括2个以上的独立隔腔的浮筒结构,在应急漂浮工作状态下,需要一种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可实现高压气体的可控分流,从而实现浮筒多隔腔同步充气成形的要求。现有常规飞机应急漂浮装置所使用的分流装置,通过在金属块上接入多个管子,实现高压气体的分流和多隔腔的充气需要;然而,由于武装直升机结构复杂,用于安装浮筒的空间非常紧凑而且外形极不规整,现有常规飞机中用于多隔腔浮筒同步充气的分流装置对直升机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以解决现有用于多隔腔浮筒同步充气的分流装置,对于结构复杂、空间非常紧凑、且外形极不规整的直升机并不使用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包括:进气组件、导流管路和至少两个出气组件;
[0006]其中,所述导流管路包括:金属导流管2和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导流管2 两端的端盖1,所述金属导流管2上设置有一个进气口以及与所述出气组件数量相同的出气口,所述金属导流管2管体的外形结构为根据使用分流装置的直升机结构所确定的;
[0007]所述进气组件安装在所述进气口位置,所述至少两个出气组件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出气口位置,使得通过所述进气组件进入所述导流管路的气体分流道每个出气组件后流出,实现高压气体的同步分流。
[0008]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中,所述进气组件包括:鼓型接头4、O型密封圈5和进气阀6;
[0009]所述鼓型接头4包括中空结构的鼓型阀座41和设置于鼓型阀座41侧壁上的进气接头42,所述鼓型阀座41设置有贯穿上、下端面的通孔,用于将进气阀6安装在鼓型阀座的上、下端面之间,并且在鼓型阀座41内形成环形腔体;所述进气阀6上、下端面的周向上分别设置有环形凹槽,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 5;
[0010]所述进气阀6的入口端与所述进气接头42相连通,出口端设置有半圆槽,通过所述半圆槽将出口端焊接在所述金属导流管2的进气口位置。
[0011]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中,所述出气组件包括:安装座3和与
所述安装座3相连通的出口接头31;
[0012]所述出气组件通过所述安装座3焊接在所述金属导流管2的出气口位置,出口接头31与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中浮筒隔腔的高压软管相连接;且所述分流装置通过所述出气组件中安装座3上的连接点与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相连接。
[0013]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中,所述鼓型接头4的进气接头42设置有螺纹接口,用于与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的气源装置管路8相连接。
[0014]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中,所述分流装置中出气组件的数量与所应用的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中的隔腔数量相同;
[0015]每个所述出气组件的出口接头31一一对应的与所述浮筒隔腔的高压软管相连接。
[0016]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中,所述出气组件中出口接头 31的孔径为相同的;
[0017]所述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出气组件向浮筒中多个隔腔以相同比例的输出高压气体。
[0018]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中,所述出气组件中出口接头 31的孔径为不同的,为根据浮筒隔腔的体积所确定的;
[0019]所述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还用于通过所述出气组件向浮筒中多个隔腔以预设分流比例的输出高压气体。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具体为一种管状且可为浮筒的多隔腔按比例供气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该分流装置中导流管路的金属导流管2管体的外形结构为根据使用分流装置的直升机结构所确定的,这样所形成的分流管路,即金属导流管2的外形与直升机的外形相匹配,可以将形状匹配的金属导流管2正好安装在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中的相应位置;另外,通在该金属导流管2上安装一个进气组件和多个出气组件,可以将通过进气组件进入导流管路的气体分流道每个出气组件后流出,实现高压气体的同步分流;再者,通过设置出气组件中出口接头31的孔径为不同大小,可以实现向浮筒隔腔的按比例供气的要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既可以保证高压气体的可控流量分配,又可适应浮筒刚性封包舱体的异形结构,达到减小包装体积占用比的目的。
[0021]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可以应用于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中,可以保证为浮筒的多个隔腔按比例同步供气,有效地解决应急漂浮装置充气分流的技术难题;具体地,一方面,解决了多隔腔同时充气至同等压力要求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异形气囊进气口位置偏离大、封包体积需减小等问题;该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具有重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中未安装进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中进气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中进气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应用于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29]随着我国直升机在海域、水域执行任务的频率和航程的增加,配备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的需求越加强烈。
[0030]上述
技术介绍
中已经说明,为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要求,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需要有配合使用的高压气体分流装置,然而,目前用于多隔腔浮筒同步充气的分流装置,通常为针对常规结构的飞机设计的,由于武装直升机结构复杂,用于安装浮筒的空间非常紧凑而且外形极不规整,因此与常规飞机所使用的分流装置并不能应用于直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组件、导流管路和至少两个出气组件;其中,所述导流管路包括:金属导流管(2)和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导流管(2)两端的端盖(1),所述金属导流管(2)上设置有一个进气口以及与所述出气组件数量相同的出气口,所述金属导流管(2)管体的外形结构为根据使用分流装置的直升机结构所确定的;所述进气组件安装在所述进气口位置,所述至少两个出气组件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出气口位置,使得通过所述进气组件进入所述导流管路的气体分流道每个出气组件后流出,实现高压气体的同步分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鼓型接头(4)、O型密封圈(5)和进气阀(6);所述鼓型接头(4)包括中空结构的鼓型阀座(41)和设置于鼓型阀座(41)侧壁上的进气接头(42),所述鼓型阀座(41)设置有贯穿上、下端面的通孔,用于将进气阀(6)安装在鼓型阀座的上、下端面之间,并且在鼓型阀座(41)内形成环形腔体;所述进气阀(6)上、下端面的周向上分别设置有环形凹槽,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5);所述进气阀(6)的入口端与所述进气接头(42)相连通,出口端设置有半圆槽,通过所述半圆槽将出口端焊接在所述金属导流管(2)的进气口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高压气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帆胡敦远孔波李名琦黄艳平杨力任健杨娇
申请(专利权)人: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