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支架及无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68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雷达支架及无人车,涉及无人车技术领域。该雷达支架包括一侧开口的罩体,雷达卡接于罩体内,罩体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一弹性抵接结构,第一弹性抵接结构具有向远离内底面的方向运动的第一弹性力,罩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抵接结构,第二弹性抵接结构具有向靠近内底面的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力,当雷达位于罩体内时,第一弹性力和第二弹性力配合能够卡接雷达。第一弹性力和第二弹性力配合不仅能够将雷达卡接固定于罩体内,而且车辆在颠簸路段行走产生振动时,还能够缓冲雷达所受到的振动,使得雷达不易脱离卡接,从而保证了雷达卡接的稳定性。应用该雷达支架安装雷达的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的无人车安全性更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达支架及无人车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车
,尤其涉及一种雷达支架及无人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人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驾驶的可靠性也备受关注。为了提高无人车的安全性能,通常需要雷达监测来保证可靠性,而雷达的安装是否可靠也影响雷达工作的可靠性。
[0003]目前无人车上的雷达一般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雷达支架上,为了保证雷达工作的可靠性,需要定期对无人车上的雷达进行测试,紧固螺栓连接拆卸麻烦,而且反复拆装容易破坏雷达。现有技术中通过卡接结构安装雷达的雷达支架,无人车在颠簸路段行走时,雷达会因车辆振动而卡接失效,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雷达支架及无人车,使用该雷达支架安装雷达,不仅拆装方便,而且稳定性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雷达支架,用于安装雷达,其包括一侧开口的罩体,所述雷达能够卡接于所述罩体内,所述罩体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一弹性抵接结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结构具有向远离所述内底面的方向运动的第一弹性力,所述罩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抵接结构,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结构具有向靠近所述内底面的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力,当所述雷达位于所述罩体内时,所述第一弹性力和所述第二弹性力配合能够卡接所述雷达。
[0007]可选地,所述罩体还包括自所述罩体的内侧壁向内延伸且与所述内底面平行间隔设置的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罩体的相对两侧。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结构包括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内底面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凸出所述内底面并呈自由状态。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结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凸设于所述内底面,且所述弹片在自由状态下凸出所述内底面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块凸出所述内底面的高度。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结构包括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抵接面自所述罩体的内侧壁向内延伸,且与所述内底面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倾斜面自所述罩体的内侧壁向靠近所述内底面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用于与所述雷达抵接。
[0011]可选地,所述罩体内还设置有若干个限位件,若干个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雷达的四周边界位置。
[0012]可选地,所述罩体的一侧壁设置有过线口,所述过线口用于避让所述雷达的天线系统。
[0013]可选地,所述雷达支架还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连接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连接体具有与外部结构连接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内底面呈倾斜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连接体、所述罩体与所述连接体连接的一侧和/或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罩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
[0015]一种无人车,其包括车架、雷达和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雷达支架,所述雷达卡接于所述罩体内,连接体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雷达支架,将雷达卡接于罩体内,使得雷达易于拆装;在罩体的内底面设置第一弹性抵接结构,第一弹性抵接结构能够向雷达施加远离内底面的第一弹性力;在罩体的内侧壁上设置第二弹性抵接结构,第二弹性抵接结构能够与雷达抵接并向雷达施加朝向内底面的第二弹性力。第一弹性力和第二弹性力配合不仅能够将雷达卡接固定于罩体内,而且车辆在颠簸路段行走产生振动时,第一弹性抵接结构对雷达的第一弹性力和第二弹性抵接结构对雷达的第二弹性力能够缓冲雷达所受到的振动,使得雷达不易脱离卡接,从而保证了雷达卡接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的雷达支架,通过第一弹性抵接结构和第二弹性抵接结构将雷达的相对两侧卡接,使得雷达易于拆装,且能够缓冲雷达所受到的振动,卡接的稳定性高。
[0018]本技术提供的无人车,应用上述的雷达支架安装雷达,使得雷达易于拆装,且能够缓冲雷达所受到的振动,保证了雷达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了无人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支架与雷达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支架的侧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支架的俯视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支架的轴测图。
[0024]图中:
[0025]100、雷达;
[0026]101、天线系统;
[0027]1、罩体;2、连接体;3、加强筋板;
[0028]11、第一弹性抵接结构;12、第二弹性抵接结构;13、卡块;14、限位件;
[0029]15、过线口;21、连接孔;
[0030]111、弹片;112、限位块;121、第一抵接面;122、第二抵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支架,用于安装雷达,其包括一侧开口的罩体1,雷达100能够卡接于罩体1内,罩体1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一弹性抵接结构11,第一弹性抵接结构11具有向远离内底面的方向运动的第一弹性力(也就是说,当雷达100安装于罩体1内时,第一弹性抵接结构11被配置为向雷达100施加远离内底面的第一弹性力),罩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抵接结构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支架,用于安装雷达(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侧开口的罩体(1),所述雷达(100)能够卡接于所述罩体(1)内,所述罩体(1)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一弹性抵接结构(11),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结构(11)具有向远离所述内底面的方向运动的第一弹性力,所述罩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抵接结构(12),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结构(12)具有向靠近所述内底面的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力,当所述雷达(100)位于所述罩体(1)内时,所述第一弹性力和所述第二弹性力配合能够卡接所述雷达(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还包括自所述罩体(1)的内侧壁向内延伸且与所述内底面平行间隔设置的卡块(13),所述卡块(13)与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结构(12)分别位于所述罩体(1)的相对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结构(11)包括弹片(111),所述弹片(111)的一端与所述内底面连接,所述弹片(111)的另一端凸出所述内底面并呈自由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结构(11)还包括限位块(112),所述限位块(112)凸设于所述内底面,且所述弹片(111)在自由状态下凸出所述内底面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块(112)凸出所述内底面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结构(12)包括第一抵接面(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
申请(专利权)人:新石器慧义知行智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