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电光学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196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电路,是包含多个单位电路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电源线,    所述多个单位电路的每一个,具备:    串联连接电子元件并且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的第一晶体管;    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导通的第二晶体管;以及    控制为了设定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状态而输出数据电流的电流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的第三晶体管,    在所述第三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中,所述第一电源线从驱动电位被电切断,    在所述第三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期间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电子元件之间,流过在所述第一晶体管上对应由所述数据电流设定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状态的电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机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具备作为显示装置被广泛使用的多个电光学元件的电光学装置,要求高精度色彩化或者大画面化,呼应这一点,具备用于驱动多个电光学元件的每一个的像素电路的有源矩阵驱动型电光学装置对于无源驱动型电光学装置的比重更加提高。但是,为了实现进一步的高精度彩色化或大画面化,必须对电光学元件分别进行精密控制。为此,必须对构成像素电路的有源元件的特性参差进行补偿。作为对有源元件的特性参差进行补偿的方法,比如提出了具备包含用于特性参差补偿的连接二级管的晶体管的像素电路的显示装置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特开平11-272233号公报但是补偿有源元件的特性参差的像素电路一般由四个以上的晶体管构成,因此导致成品率、开口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点,提供一种可以消减构成像素电路或者单位电路的晶体管的个数的电子电路、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机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电子电路,是包含多个单位电路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电源线,所述多个各种单位电路,具备串联连接电子元件并且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的第一晶体管;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的第二晶体管;控制为了设定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状态而输出数据电流的电流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的第三晶体管,在所述第三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中,所述第一电源线从驱动电位被电切断,在所述第三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期间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在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电子元件之间,流过在所述第一晶体管上对应由所述数据电流设定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状态的电流。在上述的电子电路中,所谓‘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的导通’不单指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的情况,也包含通过所述第三晶体管等其他的晶体管等元件或者通过布线实现电连接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电子电路,是包含多个单位电路的电子电路,包含第一电源线;将所述第一电源线的电位设定为多个电位或者和控制向所述第一电源线上的驱动电压的供给以及遮断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各种单位电路,具备串联连接电子元件并且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的第一晶体管;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导通的第二晶体管;控制为了设定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状态而输出数据电流的电流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的第三晶体管,在所述第三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中,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电子元件之间,流过在所述第一晶体管上对应由所述数据电流设定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状态的电流。在所述电子电路中,‘漏极’取决于当数据电流流过所述第一晶体管时夹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的两个端子的电位的相对关系、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电类型。比如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型时,将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两个端子之中电位低的端子称为“漏极”,而在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时,将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两个端子之中电位高的端子称为“漏极”。在所述电子电路中,所谓‘电子元件’比如可以是电光学元件、电阻元件、二极管等。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电子电路,是包含多个单位电路的电子电路,所述多个各单位电子电路,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和第一控制用端子的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三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用端子上,控制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的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在所述第一端子上连接所述第五端子的第三晶体管;具有所述第七和第八端子,在第一控制用端子以及所述第三端子上连接了所述第七端子的电容元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多个单位电路的其他的单位电路的所述第一端子一起连接于第一电源线,将所述第一电源线的电位设定为多个电位,或者具备控制向所述第一电源线的驱动电压的供给以及遮断的控制电路。上述的第一晶体管、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一控制用端子,比如在后述的实施例的图3的像素电路中,对应于驱动晶体管Q1、驱动晶体管Q1的源极、驱动晶体管Q1的漏极、驱动晶体管Q1的栅极。而,第二晶体管、第三端子、第四端子以及第二控制用端子,分别对应于晶体管Q2、晶体管Q2的源极、晶体管Q2的漏极、晶体管Q2的栅极。进而,第三晶体管、第五端子、第六端子、第三控制用端子,分别对应于开关晶体管Q3、开关晶体管Q3的源极、开关晶体管Q3的漏极、开关晶体管Q3的栅极。而,电容元件、第七端子以及第八端子,分别对应于保持用电容器Co、保持用电容器Co的第一电极La以及的保持用电容器Co的第二电极Lb。由此,与以往的电路相比,可以构成使用晶体管数量被消减的单位电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电子电路,是包含多个单位电路的电子电路,所述多个各种单位电路,包含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和第一控制用端子的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三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用端子上,控制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子的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在所述第一端子上连接所述第五端子的第三晶体管;具有所述第七端子和所述第八端子,所述第七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用端子以及所述第三端子的电容元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多个单位电路的其他的单位电路的所述第一端子一起连接于第一电源线,所述第八端子与所述多个单位电路的其他的单位电路的所述第八端子一起连接于第二电源线,将所述第一电源线的电位设定为多个电位,或者具备控制向所述第一电源线的驱动电压的供给以及遮断的控制电路。由此,与以往的电路相比,构成单位电路所使用晶体管数目得到减少,并且可以保持电容元件稳定的电压。在上述的电子电路中,包含于所述各单位电路的晶体管只有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由此,使用的晶体管数目与以往的电路相比减少一个而可以构成单位电路。在上述的电子电路中,在所述第二端子上连接电子元件。由此,可以在比以往的电路减少一个晶体管的电路中驱动电流驱动元件。在上述的电子电路中,所述电子元件也可以是电流驱动元件。由此,可以在比以往的电路减少一个晶体管的电路中驱动电流驱动元件。在上述的电子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是具备第九端子和第十端子的第四晶体管,也可以将所述第九端子连接所述驱动电压,所述第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由此,可以容易地构成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是包含多个单位电路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所述电子电路,包含第一电源线,所述多个各种单位电路,具备串联连接电子元件并且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的第一晶体管;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导通的第二晶体管;控制为了设定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状态而输出数据电流的电流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的第三晶体管,包含将所述第三晶体管置成导通状态,向所述第一晶体管供给所述数据电流,设定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状态的第一步骤;将所述第三晶体管置成截止状态,在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电子元件之间,流过对应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导通状态的电流的第二步骤,在将所述第一步骤的所述数据电流供给所述第一晶体管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期间中,将第一电源线从驱动电压电切断,在所述第二步骤进行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期间中,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将所述驱动电压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贵士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