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道、发动机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140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道、发动机以及车辆,该进气道包括主通道和两条气道分支,主通道靠近进气道的进气端,两条气道分支靠近进气道的出气端,两条气道分支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喷油器的喷油器安装管以及用于安装进气门的进气门安装管,各喷油器安装管和各进气门安装管均与所在的气道分支连通;喷油器安装管以及进气门安装管分别与所在的气道分支呈角度设置,喷油器安装管的轴线与进气门安装管的轴线之间存在夹角,且喷油器安装管与气道分支之间的夹角小于进气门安装管与气道分支之间的夹角,可以保证喷油器尽量靠近燃烧室,燃油束落在进气门的背面明显改善燃油在进气道的蒸发效果,使得尽可能多的燃油进入缸内参与燃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经济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经济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道、发动机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燃烧室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进气道、发动机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气缸盖燃烧室系统多采用缸内直喷和气道喷射两种方式。缸内直喷,喷油器安装在燃烧室内,燃油直接喷射在缸内参与燃烧,该技术有助于改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较,但是成本高,易积碳和机油稀释,且进气阀座没有汽油的润滑,通常易发生磨损。气道喷射,喷油器安装在进气道分叉处,导致喷油器布置离燃烧室较远,且受喷油器布置的影响,喷油器雾化效果差、燃油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道、发动机以及车辆,在成本少量增加的情况下,燃油的雾化粒径能够缩小1倍,燃油在进气道的蒸发效果明显改善,使得尽可能多的燃油进入缸内参与燃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经济性。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进气道,包括主通道和两条气道分支,所述主通道靠近所述进气道的进气端,两条所述气道分支靠近所述进气道的出气端,两条所述气道分支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喷油器的喷油器安装管以及用于安装进气门的进气门安装管,各所述喷油器安装管和各所述进气门安装管均与所在的气道分支连通;所述喷油器安装管以及所述进气门安装管分别与所在的气道分支呈角度设置,所述喷油器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进气门安装管的轴线之间存在夹角,且所述喷油器安装管与所述气道分支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进气门安装管与所述气道分支之间的夹角。
[0005]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包括上型面和下型面,所述上型面与所述下型面合围成所述进气道的型腔;所述上型面的出气端设置有喉口上段;所述下型面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直线段、鱼腹段和喉口下段,所述喉口上段与所述喉口下段构成所述进气道的喉口,所述喉口用于与发动机燃烧室的阀座连接固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喷油器安装管和所述进气门安装管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上型面上;所述进气道的截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具有7个垂直于气流方向的截面,所述7个截面中的第一截面位于所述进气管中与所述直线段对应的区域,第四截面位于所述进气管中与所述鱼腹段对应的区域,第七截面位于所述喉口内,且沿气流方向,所述进气道在所述7个截面处对应的截面面积依次减小。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截面至所述第四截面的截面面积以2%~5%的减小幅度依次减小;所述第四截面至第七截面的截面面积以5%~10%减小幅度依次减小;所述出气端的截面积为所述进气端的截面积的50%~65%。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的进气端的开口形状为椭圆,所述直线段与所述鱼腹段在过渡处相切连接,鱼腹段和所述喉口下段弧线过渡。
[0010]进一步地,所述喷油器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进气分支之间的夹角为25
°
~33
°
;所述进气门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气道分支之间的夹角为60
°
~70
°
;所述喷油器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进气门安装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8
°
~38
°

[0011]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进气道,所述发动机的喷油器和进气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喷油器安装管和进气门安装管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喷油器的端部与所述进气门的盘部之间的距离为50mm~80mm;所述进气道的出气端设置有喉口,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的阀座垂直于所述喉口的中心线,所述进气道包括上型面和下型面,所述上型面与所述下型面合围成所述进气道的型腔,所述阀座的密封面与所述下型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13]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00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进气道,包括主通道和两条气道分支,主通道靠近进气道的进气端,两条气道分支靠近进气道的出气端,两条气道分支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喷油器的喷油器安装管以及用于安装进气门的进气门安装管,各喷油器安装管和各进气门安装管均与所在的气道分支连通,在相同的喷油器技术参数下,本申请的气道双喷射相比现有技术的气道单喷射,燃油的雾化效果可以提升1倍,且喷油器布置不受气道分叉的位置影响,布置位置灵活,可以保证喷油器尽量靠近燃烧室,燃油在进气道的蒸发效果明显改善,使得尽可能多的燃油进入缸内参与燃烧。喷油器安装管以及进气门安装管分别与所在的气道分支呈角度设置,喷油器安装管与进气门安装管之间存在夹角,且喷油器安装管与气道分支之间的夹角小于进气门安装管与气道分支之间的夹角,喷油器安装管、进气门安装管与进气门三者之间的角度设计可以保证喷油器喷出燃油束落进气门的背面,而非在进气道壁面上,由于进气门的温度比气道壁面温度高,燃油更容易蒸发后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可以提升燃油的利用率,相比传统气道单喷射,有利于降低油耗。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和一种车辆,由于具备上述的进气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个喷油器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燃油的雾化效果可以提升1倍,且喷油器布置不受气道分叉的位置影响,布置位置灵活,可以保证喷油器尽量靠近燃烧室,燃油束落在进气门的背面高温蒸发后会更容易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气流在进气门开启后,可以以较大的流速冲到气缸内,与进气门配合形成强烈的滚流,可提高缸内燃烧速率,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利。
[0016]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固有缺点,采用了气道双喷射的技术方案,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道在每个气缸布置两个喷油器,即每个进气道的两条气道分支上各布置一个喷油器,燃油的雾化效果可以提升1倍,且喷油器布置不受气道分叉的位置影响,布置位置灵活,可以保证喷油器尽量靠近燃烧室,燃油在进气道的蒸发效果明显改善,使得尽可能多的燃油进入缸内参与燃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进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进气道的侧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发动机的布局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的发动机的进气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说明:1

进气道,11

气道分支,12

直线段,13

鱼腹段,14

喉口下段;2

进气门安装管;3

喷油器安装管,4

燃烧室;5

进气门;6

喷油器,61

油束喷雾;A

第一截面;B

第二截面;C

第三截面;D

第四截面;E

第五截面;F

第六截面;G

第七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申请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通道和两条气道分支,所述主通道靠近所述进气道的进气端,两条所述气道分支靠近所述进气道的出气端,两条所述气道分支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喷油器的喷油器安装管以及用于安装进气门的进气门安装管,各所述喷油器安装管和各所述进气门安装管均与所在的气道分支连通;所述喷油器安装管以及所述进气门安装管分别与所在的气道分支呈角度设置,所述喷油器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进气门安装管的轴线之间存在夹角,且所述喷油器安装管与所述气道分支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进气门安装管与所述气道分支之间的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包括上型面和下型面,所述上型面与所述下型面合围成所述进气道的型腔;所述上型面的出气端设置有喉口上段;所述下型面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直线段、鱼腹段和喉口下段,所述喉口上段与所述喉口下段构成所述进气道的喉口,所述喉口用于与发动机燃烧室的阀座连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安装管和所述进气门安装管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上型面上;所述进气道的截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具有7个垂直于气流方向的截面,所述7个截面中的第一截面位于所述进气管中与所述直线段对应的区域,第四截面位于所述进气管中与所述鱼腹段对应的区域,第七截面位于所述喉口内,且沿气流方向,所述进气道在所述7个截面处对应的截面面积依次减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面至所述第四截面的截面面积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峰刘聪杨章俊龚婧瑶靳晓妍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