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969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不使用线圈等外设的部件,就能回收蓄积在液晶显示板上的电荷,实现低耗电化。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液晶显示板、对上述多个像素施加图像电压的多条图像线、以及对上述多条图像线提供图像电压的驱动电路,上述液晶显示板具有被交替施加第1电压和电位比上述第1电压高的第2电压的公共电极,包括电荷回收电路,该电荷回收电路被连接在上述各图像线和电源线之间,在对上述公共电极所施加的电压从上述第1电压切换到上述第2电压、或者对上述公共电极所施加的电压从上述第2电压切换到上述第1电压时,回收电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实现了低耗电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TFT(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被广泛地用作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等便携设备的显示装置。特别是具有小型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模块,例如被用作便携电话等经常携带的便携设备的显示装置。该便携设备要求通过电池驱动来长时间工作。因此,用于这样的用途的液晶显示模块要求低耗电。另一方面,对液晶层长时间施加相同的电压(直流电压),会引起余像现象等显示像质的劣化。为了防止显示像质的劣化,在液晶显示模块中,使施加在液晶层的电压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交流化,即,以对公共电极施加的电压为基准,使对像素电极施加的电压每隔一定时间变化到正电压侧/负电压侧。作为对液晶层施加交流电压的驱动方法,有使对公共电极所施加的电压和对像素电极所施加的电压交替地反转到正电压侧、负电压侧的公共反转方法。并且,还知道在由公共反转法驱动的液晶显示模块中,回收液晶显示板上所蓄积的电荷,实现了低耗电的技术(参考下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另外,作为与本专利技术申请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有如下文献。国际公开小册子WO96/37803 日本特开平10-2935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是,在切换对公共电极施加的电压时,利用谐振电路和电荷保持电容回收蓄积在液晶显示板上的能量,在下一次公共反转时再利用该能量,由此谋求低耗电化。另外,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是,在公共电极的电压极性反转之前,将蓄积在液晶显示板上的电荷回收为与公共电极相同极性的电压,在公共电极的极性反转成与所回收的电压同极性的定时,由所回收的电荷驱动公共电极,由此来谋求低耗电化。但是,上述各专利文献所记载的都存在需要外设的线圈,而导致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不使用线圈等外设的部件,就能回收液晶显示板上所蓄积的电荷,实现低耗电化的技术。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和附图将会明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和新的特征。下面,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专利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的概要。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是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液晶显示板、对上述多个像素施加图像电压的多条图像线、以及对上述多条图像线提供图像电压的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上述液晶显示板具有被交替施加第1电压和电位比上述第1电压高的第2电压的公共电极,包括电荷回收电路,该电荷回收电路连接在上述各图像线和电源线之间,在对上述公共电极所施加的电压从上述第1电压切换到上述第2电压时,或者在对上述公共电极所施加的电压从上述第2电压切换到上述第1电压时回收电荷。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具有第1开关元件,被连接在上述各图像线和电源线之间,在对上述公共电极所施加的电压从上述第1电压切换到上述第2电压时接通;上述各图像线,由上述驱动电路经由第2开关元件提供上述图像电压,上述第2开关元件在上述第1开关元件导通时是截止的。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具有第1开关元件,被连接在上述各图像线和电源线之间,在对上述公共电极所施加的电压从上述第2电压切换到上述第1电压时接通;上述各图像线,由上述驱动电路经由第2开关元件提供上述图像电压,上述第2开关元件在上述第1开关元件导通时是截止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对公共电极所施加的电压,在从第1电压切换到第2电压,或者从第2电压切换到第1电压时,图像线的电压变动大,因此,经由第1开关元件将该电压回收为电荷。已回收的电荷作为内部电路(例如驱动电路)的电源被再次提供。下面,简单地说明由本申请所公开的专利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所得到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不使用线圈等外设的部件,就能回收蓄积在液晶显示板上的电荷,实现低耗电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模块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图3是表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动作的驱动波形的图。图4是表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动作的驱动波形的变形例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模块的漏极驱动器的结构的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概略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动作的驱动波形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模块中,回收负的电流的动作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赋予相同标号,省略反复的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模块的概略结构的图。在图1中,1是定时控制器,6是漏极驱动器,10是稳压电路,12是栅极驱动器,15是存储驱动放大器,16是存储电极,17是公共放大器,18是公共电极,20是漏极线开关驱动电路,22是电荷回收开关驱动电路,27是栅极线(也称为扫描线),28是漏极线开关TFT,29是漏极线(也称为图像线),30是像素TFT,31是液晶,32是存储电容,33是像素电极,34是电荷回收开关TFT,35是二极管,36是电池,37是电源线。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优选为用低温多晶硅TFT形成在形成液晶显示板的基板上。特别是能容易地实现除漏极驱动器6、栅极驱动器12和定时控制器1之外的部分。另外,也能用低温多晶硅TFT实现漏极驱动器6、栅极驱动器12和定时控制器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此时,由于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实现液晶显示器的低价格化。(图1的动作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是如图1所示那样将像素配置成矩阵的TFT液晶显示模块,其像素数例如以1024×768点构成。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表示出3×3点。在图1中,3条漏极线29和3条栅极线27交叉配置,在该交叉附近配置有像素TFT30。像素TFT30的栅极被连接在栅极线27上,漏极被连接在漏极线29上,源极被连接在像素电极33上。来自栅极驱动器12的栅极选择信号被输出到栅极线27,并被施加到像素TFT30的栅极,由此像素TFT30导通。当在像素TFT30处于导通状态时,将图像电压26从漏极驱动器6通过漏极线开关TFT28施加到漏极线29时,将图像电压经由像素TFT30施加到像素电极33,将图像电压写入液晶31和存储电容32。关于漏极线开关TFT28的动作,在后面叙述。另外,在液晶31的像素电极33的相对侧连接有公共电极18,在存储电容32的像素电极33的相对侧连接有存储电极16。公共电极18和存储电极16的电压由公共交流控制信号19控制,对于写入像素电极33的像素电压,依次使极性反转,实现液晶的交流驱动。在本实施例中,经由公共放大器17对公共电极18所施加的电压和经由存储驱动放大器15对存储电极16所施加的电压,按每1显示行交替地切换为第1电压(VcomL)和电位比第1电压高的第2电压(VcomH)。这样,按照写入液晶31和存储电容32的电压,实现显示。定时控制器1,从CPU和显示控制器等(未图示)系统接收显示数据2、垂直同步信号3、水平同步信号4、点时钟脉冲5,并向各部输出控制整个液晶显示模块的各信号。漏极驱动器6,根据从定时控制器1发出的水平开始信号8动作,根据水平移位时钟脉冲9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液晶显示板、对上述多个像素施加图像电压的多条图像线、以及对上述多条图像线提供图像电压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板,具有被交替施加第1电压和电位比上述第1电压高的第2电压的公共电极,   包括被连接在上述各图像线和电源线之间、在对上述公共电极所施加的电压从上述第1电压切换到上述第2电压时导通的第1开关元件,上述各图像线,由上述驱动电路经由第2开关元件提供上述图像电压, 上述第2开关元件在上述第1开关元件导通 时是截止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谷茂之佐藤秀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