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修补线架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851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将放大器配置于集成电路芯片内,即数据驱动电路或扫描驱动电路,并配合适当的连接电路以使放大器能经由修补线与信号线串联。藉此改善修补线上信号衰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将修补放大器配置于集成电路芯片内的修补线架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玻璃下基板。此玻璃下基板上形成多个像素电路、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此些条扫描线与此些条数据线是彼此垂直相交并分别与对应像素电性连接,以在基板上形成像素阵列。每个像素便分别经由对应的扫描线与数据线接收对应的控制信号,即扫描信号与像素电压,以呈现图像。此外,玻璃下基板还设置多条修补线(repair line),或称救援线(rescueline)。此些条修补线是部分形成于玻璃下基板上并横跨此些条扫描线与此些条数据线,用以当上述扫描线或数据线发生断路现象时的替代线路,即用以将控制信号(扫描信号与像素电压)改由修补线传送至对应的像素中。然,当液晶显示面板不断地朝向大尺寸发展时,例如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修补线的走线路径将随之增加。当修补线的长度增加时,代表着控制信号传输于修补线上的阻抗也随之增加。故,对应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面,如何能改善传输于修补线上的信号衰减并维持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便是目前面板产业即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修补架构,系配置放大器于集成电路芯片内并设计适当的连接电路以使放大器能与修补线(repair line)电性连接。藉此,改善修补线上信号衰减的问题,并提高修补弹性及有效地控制制造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内部修补线、修补线与集成电路芯片。显示面板具有多条信号线。内部修补线是形成于显示面板上并横跨此些信号线。修补线至少部分形成于显示面板上并部分横跨该些信号线。集成电路芯片是电性连接于此些信号线。此集成电路芯片包含第一放大器。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是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于该内部修补线。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是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于该修补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具有多条信号线;多组内部修补线,每一该些组内部修补线是形成于该显示面板上并横跨该些信号线;至少一条修补线,是至少部分形成于该显示面板上并横跨该些信号线;以及多组集成电路芯片,是电性连接于该些信号线,每一该些组集成电路芯片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放大器,该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是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于其中一该些组内部修补线,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是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于该修补线。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架构示意图。图2为液晶显示装置修补时的架构示意图。图3为液晶显示装置修补时另一架构示意图。图4A为液晶显示装置另一例的架构示意图。图4B为液晶显示装置第三例的架构示意图。图5A为液晶显示装置第四例的架构示意图。图5B为液晶显示装置第五例的架构示意图。图5C为液晶显示装置第六例的架构示意图。图6为液晶显示装置第七例的架构示意图。100、100’液晶显示装置102连接电路104、106路径120显示面板200开关电路202控制电路 OP第一放大器OPX第二放大器IC、IC’、IC”集成电路芯片W1~W4、W1’~W4’激光焊接点L1、L2修补线R1、R2内部修补线D信号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配置放大器于集成电路芯片内,例如数据驱动电路或扫描驱动电路,并设计适当的连接电路以使放大器能与修补线(repair line)电性连接。藉此,改善修补线上信号衰减的问题。且将放大器配置集成电路芯片,只要不使原本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面积增加,将不会提高集成电路芯片的制作成本。因此,适当地将放大器设计于集成电路芯片内除了可改善信号衰减的问题,更可有效地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此外,适当的连接电路设计将提高修补信号线的弹性,即修补数据线(data line)与扫描线(scan line)的修补弹性。除此之外,当多个放大器的输出端均与同一条修补线电性连接时,本专利技术更可将开关电路配至于每个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修补线间,并通过信号线上的电压电平导通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修补信号线两端。如此,本专利技术在降低激光焊接成本的同时,亦解决了多个放大器彼此间的干扰现象。请参照图1,其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架构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多个集成电路芯片IC、多条内部修补线R、多条修补线L、多条信号线D、多组连接电路102与显示面板120。图1是以两个集成电路芯片IC(1)与IC(2),两条内部修补线R1与R2,两条修补线L1与L2、八条信号线D(1)~D(8)以及两组连接电路102(1)与102(2)为例所绘。此些集成电路芯片IC(1)与IC(2)可为数据驱动电路或扫描驱动电路,于图1中是以数据驱动电路为例所绘并以COG(chip on glass)方式配置于显示面板120上。此些条信号线D(1)~D(8)是形成于显示面板120上,其对应于集成电路芯片IC的类型为数据线(dataline)或扫描线(scan line)。于图1中,信号线D(1)~D(8)以数据线为例并分别与对应的集成电路芯片IC电性连接。集成电路芯片IC(1)与IC(2)通过对应的信号线D驱动像素电路(像素电路未绘示于图1中),其还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放大器OP。例如第一集成电路芯片IC(1)具有一个第一放大器OP1,而第二集成电路芯片IC(2)亦具有一个第一放大器OP2。此些条内部修补线R1与R2是形成于显示面板120上,即玻璃下基板,并横跨此些信号线D(1)~D(8)。而两修补线L1与L2是至少部分或全部形成于显示面板120上,并部分横跨信号线D(1)~D(8)以选择性地以激光焊接的方式与信号线D(1)~D(8)电性连接。第一组连接电路102(1)形成于显示面板120上,其是分成第一部分T(1)与第二部分T(2)。此第一部分T(1)是电性连接于第一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并横跨修补线L1与L2。第二部分T(2)是电性连接同一第一放大器OP1的输入端并横跨内部修补线R1与R2。第二组连接电路102(2)亦形成于显示面板120上,其亦分成两部分,即第一部分T(3)与第二部分T(4)。此第一部分T(3)是电性连接于另一第一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并横跨修补线L1与L2。第二部分T(4)是电性连接于第一放大器OP2的输入端并横跨内部修补线R1与R2。第一组连接电路102(1)的第一部分T(1)与第二组连接电路102(2)的第一部分T(3)是选择性地与修补线L1与L2电性连接。第一组连接电路102(1)的第二部分T(2)与第二组连接电路102(2)的第二部分T(4)是选择性地与修补线L1与L2电性连接,或者第二部分T(2)与T(4)是于形成于显示面板120上时,便分别先与内部修补线R1与R2电性连接以节省事后激光焊接的成本。进一步来说,请参照图2,其为液晶显示装置修补时的架构示意图。先以第二信号线D(2)来看,当信号线D(2)发生断路时,利用激光将信号线D(2)的一侧与内部修补线R2连接起来以为焊接点W1,及利用激光将第一连接电路102(1)的第二部分T(2)与内部修补线R2连接起来以为焊接点W2,及利用激光将连接电路102(1)的第一部分T(1)与修补线L1连接起来以为焊接点W3,以及利用激光将信号线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具有多条信号线;至少一条内部修补线,形成于该显示面板上并横跨该些信号线;至少一条修补线,是至少部分形成于该显示面板上并部分横跨该些信号线;以及至少一个集成电路芯片,是电性连接 于该些信号线,该集成电路芯片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放大器,该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是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于该内部修补线,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是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于该修补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胜凯刘柏源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