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鞍形双油泵油箱用U型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836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马鞍形双油泵油箱用U型油管,包括油箱本体,油箱本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油箱本体分为左油室和右油室,左油室和右油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均呈管道中部为“U”字形设置,且“U”字形管段的封闭端垂直朝下设置,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呈连通设置,第一油管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第二油管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油泵不易出现空转、保证油泵不易烧毁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鞍形双油泵油箱用U型油管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马鞍形双油泵油箱用U型油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传统车型与马鞍形油箱相匹配的供油系统中,通常采用的是单油泵向发动机供油的方式,但对于一些大排量、高油耗的车型,为了满足其发动机高油耗的要求,则必须选择大流量的燃油泵,但是这种油泵使用成本非常昂贵,并且还存在工作噪声大、可靠性差等缺点,因此,现有技术中多是在油箱内设置分隔板,令油箱分成左右两个油室,并在两个油室中均设置油泵,通过两个油泵向发动机进行供油,以此来满足发动机的要求。
[0003]但是,此类设置有双油泵的油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处于左右侧油室内的的油泵单独从其所处油室内进行吸油时,由于油泵供油能力不完全一致,可能会出现左右油室油位变化不均的问题,燃油先被耗光的一侧油室内的油泵会出现发送空转的情况,长期下去有被烧毁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马鞍形双油泵油箱用U型油管。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鞍形双油泵油箱用U型油管,包括油箱本体,油箱本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油箱本体分为左油室和右油室,所述左油室和右油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均呈管道中部为“U”字形设置,且“U”字形管段的封闭端垂直朝下设置,第一油管的一端与左油室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穿入分隔板内,第二油管的一端与右油室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穿入分隔板内,且与第一油管穿入分隔板内的端部连通;第一油管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第二油管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
[0006]优选的,所述左油室内设置有左油泵,左油泵的吸油端处于第一油管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正下方,右油室内设置有右油泵,右油泵的吸油端处于第二油管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正下方。
[0007]优选的,所述油箱本体上设置有进油主管,进油主管由油箱本体顶部向内穿入,油箱本体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分路器,进油主管与分路器的进口端连通,分路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上设置有第一出油管,第二出口上设置有第二出油管。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油管位于左油室内,第一出油管一端与第一出口连通,另一端呈弯折向下设置,第二出油管位于右油室内,第二出油管一端与第二出口连通,另一端呈弯折向下设置。
[0009]较之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0]本技术通过在左油室内设置第一油管,并在第一油管上开设第一连通孔,通过在右油室内设置第二油管,并在第二油管上开设第二连通孔,在左油泵和右油泵向发动
机供油导致左油室和右油室内出现液位不均时,当左油室内的液位下降至第一油管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下方,右油室内的液位还处在第二油管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上方时,此时,由于左油室和右油室内的压力不同,右油室内的油液会由第二连通孔被吸入至第二油管内,并经过第二油管进入第一油管内,最后由第一连通孔内排出至左油室内,以此来达到左油室和右油室内的液位平衡,从而令左油室和右油室内的油液变化程度十分相近,不易出现油泵电机空转的现象,从而保证油泵电机不易烧毁。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A处放大图;
[0014]图3为B处放大图。
[0015]附图标记:1、油箱本体;2、分隔板;3、左油室;4、右油室;5、第一油管;6、第二油管;7、第一连通孔;8、第二连通孔;9、左油泵;10、右油泵;11、进油主管;12、分路器;13、第一出口;14、第二出口;15、第一出油管;16、第二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马鞍形双油泵油箱用U型油管,包括油箱本体1,油箱本体1上设置有进油主管11,进油主管11由油箱本体1顶部向内穿入,进油主管11用于外界向油箱本体1内注入油液,油箱本体1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分路器12,进油主管11与分路器12的进口端连通,分路器1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口13和第二出口14,第一出口13上设置有第一出油管15,第二出口14上设置有第二出油管16,由进油主管11注入的油液会进入分路器12,在分路器12分流的作用下分别由第一出口13进入至第一出油管15内和由第二出口14进入至第二出油管16内;油箱本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2,分隔板2将油箱本体1分为左油室3和右油室4,左油室3和右油室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油管5和第二油管6,第一油管5和第二油管6均呈管道中部为“U”字形设置,且“U”字形管段的封闭端垂直朝下设置,第一油管5的一端与左油室3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穿入分隔板2内,第二油管6的一端与右油室4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穿入分隔板2内,且与第一油管5穿入分隔板2内的端部连通;第一油管5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7,第二油管6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8,第一连通孔7用于将第一油管5内部与左油室3连通,第二连通孔8用于将第二油管6内部与右油室4连通。
[0018]进一步的,第一出油管15位于左油室3内,第一出油管15一端与第一出口13连通,
另一端呈弯折向下设置,第二出油管16位于右油室4内,第二出油管16一端与第二出口14连通,另一端呈弯折向下设置,第一出油管15和第二出油管16的设置令外界能够通过进油主管11向左油室3和右油室4内注入油液。
[0019]进一步的,左油室3内设置有左油泵9,左油泵9的吸油端处于第一油管5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正下方,右油室4内设置有右油泵10,右油泵10的吸油端处于第二油管6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正下方,左油泵9和右油泵10用于向外界的发动机进行供油。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左油泵9和右油泵10向发动机供油导致左油室3和右油室4内出现液位不均时,当左油室3内的液位下降至第一油管5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下方,右油室4内的液位还处在第二油管6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上方时,此时,由于左油室3和右油室4内的压力不同,右油室4内的油液会由第二连通孔8被吸入至第二油管6内,并经过第二油管6进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鞍形双油泵油箱用U型油管,包括油箱本体(1),油箱本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2),分隔板(2)将油箱本体(1)分为左油室(3)和右油室(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油室(3)和右油室(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油管(5)和第二油管(6),第一油管(5)和第二油管(6)均呈管道中部为“U”字形设置,且“U”字形管段的封闭端垂直朝下设置,第一油管(5)的一端与左油室(3)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穿入分隔板(2)内,第二油管(6)的一端与右油室(4)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穿入分隔板(2)内,且与第一油管(5)穿入分隔板(2)内的端部连通;第一油管(5)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7),第二油管(6)呈“U”字形设置的管段的底部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鞍形双油泵油箱用U型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油室(3)内设置有左油泵(9),左油泵(9)的吸油端处于第一油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彬陈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协展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