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563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冷器,包括上气室、下气室及设置在上、下气室之间的芯体总成,所述上气室、下气室分别为一体式铸造结构,所述上气室及下气室之间通过芯体总成连通,所述芯体总成包括上主板、下主板、设置在上、下主板之间的多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有内翅片,相邻的散热管之间设有外翅片,所述上、下主板上分别设有与散热管的两端插装配合的散热管孔,所述上主板与所述上气室连接,所述下主板与所述下气室连接。所述上气室和/或下气室的内部和/或外部上设有加强筋。所述上气室和/或下气室分别在所述加强筋的作用下分隔成连通的腔室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加工方便,提高了中冷器气室的机械强度及耐压强度,降低中冷器的泄漏率。降低中冷器的泄漏率。降低中冷器的泄漏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冷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冷器,属于汽车及工程机械散热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中冷器作用在于降低涡轮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因此中冷器是汽车增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对发动机的进气起到降温的作用。
[0003]工程机械或者卡车为了提供发动机功率,增加了涡轮增压系统,也需要中冷器对增压后的高温空气进行降温。
[0004]目前,中冷器包括气室及连接气室的散热管及散热翅片,现有的气室多是采用板件焊接加工而成,长时间使用气室的焊接或连接位置处容易出现损坏,造成气室本身出现泄露的风险,严重时会影响中冷器的使用寿命及影响汽车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提高气室承压能力的的中冷器。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冷器,包括上气室、下气室及设置在上、下气室之间的芯体总成,所述上气室、下气室分别为一体式铸造结构,所述上气室及下气室之间通过芯体总成连通,所述芯体总成包括上主板、下主板、设置在上、下主板之间的多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有内翅片,相邻的所述散热管之间设有外翅片,所述上、下主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散热管的两端插装配合的散热管孔,所述上主板与所述上气室连接,所述下主板与所述下气室连接。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紧凑,加工方便,提高了中冷器气室的机械强度及耐压强度,降低中冷器的泄漏率。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气室和/或下气室的内部和/或外部上设有加强筋。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室一体铸造而成,一体铸造而成的加强筋则可以进一步增加气室的机械强度及耐压强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气室和/或下气室分别在所述加强筋的作用下分隔成连通的腔室结构。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强筋将气室割成相对狭小的空间,可以分散成相对小的腔室,减少空间面积,降低在高压强下所产生的高压力。
[0013]进一步的,所述芯体总成包括至少一排所述的散热管,所述上、下主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散热管的两端相适配的所述的散热管孔。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散热要求配备相应的散热管的数量,从而达到提高散热管的散热能力及散热器的结构刚度。
[0015]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孔与所述散热管连接处设有喇叭型翻边。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散热管插入孔时起到导向作用,此外散热管安装到位后能增加散热管与主板的接触面积,降低结构应力。
[0017]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采用高频焊接管。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中冷器的散热管采用高频焊接管,材料为复合铝材带料,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远高于挤压管材料,故散热管的耐久性能好。此外由于高频焊接管加工精度高,散热管外形尺寸偏差小,与主板的配合更紧密,能更好的保证中冷器的焊接强度及密封性。
[001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的内外表面上分别设有焊料层。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散热管的内侧及外侧要连接翅片,焊料层的设计使得与散热管配合的内翅片、外翅片不需要带焊炉层,降低材料成本。
[0021]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为扁平管,且扁平管的两端分别为圆弧状结构。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散热面积,减少空气阻力,增加了传热面积,结构刚度好,耐压高。
[0023]进一步的,所述芯体总成的外侧还设有防护板。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可以保护芯体总成,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加芯体总成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单排散热管气室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单排散热管气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的单排散热管气室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的单排散热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的单排散热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的双排散热管气室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技术的双排散热管气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本技术的双排散热管气室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为本技术的双排散热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本技术的双排散热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上气室;2、芯体总成;3、下气室;4、外翅片;5、散热管;6、上主板;7、下主板;8、内翅片;9、防护板;10、翻边;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9]如图1

图12所示,一种中冷器,包括上气室1、下气室3及设置在上、下气室之间的芯体总成2,所述上气室、下气室分别为一体式铸造结构,所述上气室及下气室之间通过芯
体总成连通,所述芯体总成包括上主板6、下主板7、设置在上、下主板之间的多个散热管5,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有内翅片8,相邻的所述散热管之间设有外翅片4,所述上、下主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散热管的两端插装配合的散热管孔,所述上主板与所述上气室连接,所述下主板与所述下气室连接。
[0040]所述上气室和/或下气室的内部和/或外部上设有加强筋11。气室一体铸造而成,一体铸造而成的加强筋则可以进一步增加气室的机械强度及耐压强度
[0041]所述上气室和/或下气室分别在所述加强筋的作用下分隔成连通的腔室结构。加强筋将气室割成相对狭小的空间,可以分散成相对小的腔室,减少空间面积,降低在高压强下所产生的高压力。
[0042]所述芯体总成包括至少一排所述的散热管5,所述上、下主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散热管的两端相适配的所述的散热管孔。可根据散热要求配备相应的散热管的数量,从而达到提高散热管的散热能力及散热器的结构刚度。
[0043]所述散热管孔与所述散热管连接处设有喇叭型翻边10。在散热管插入孔时起到导向作用,此外散热管安装到位后能增加散热管与主板的接触面积,降低结构应力。
[0044]所述散热管采用高频焊接管。中冷器的散热管采用高频焊接管,材料为复合铝材带料,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远高于挤压管材料,故散热管的耐久性能好。此外由于高频焊接管加工精度高,散热管外形尺寸偏差小,与主板的配合更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气室、下气室及设置在上、下气室之间的芯体总成,所述上气室、下气室分别为一体式铸造结构,所述上气室及下气室之间通过芯体总成连通,所述芯体总成包括上主板、下主板、设置在上、下主板之间的多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有内翅片,相邻的所述散热管之间设有外翅片,所述上、下主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散热管的两端插装配合的散热管孔,所述上主板与所述上气室连接,所述下主板与所述下气室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室和/或下气室的内部和/或外部上设有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室和/或下气室分别在所述加强筋的作用下分隔成连通的腔室结构。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明昌韩永勤刘建明董祥杰李颖超于晴全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富耐克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