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96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通气管道和出气管,所述的出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管道、渐缩管和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内径,所述的第二管道内壁设有吸水孔,所述的第一管道内壁设有出水孔,所述的吸水孔和出水孔之间通过吸水通道连通,所述的吸水通道分布于第二管道、渐缩管和第一管道的侧壁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中冷器中生成的冷凝水均匀、小量地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内,使得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燃烧稳定,无需人工排水,且中冷器结构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冷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冷器主要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中冷器一般与发动机冷却水箱集成在一起并放置于车辆前部进气格栅处,进气端通过中冷器进气管连接发动机增压器出气口,出气端通过中冷器出气管连接发动机节气门。在任何允许的车辆使用环境下,中冷器冷却效果均要满足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需求。但在一定的高温高湿及雨天环境和车辆运行工况下,中冷器内部将产生一定量的冷凝水附着于内壁,目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排出中冷器内部的冷凝水:
[0003]一是人工定期放水,此方式操作不便,而且无法及时排出冷凝水,当气体流量或流速突然增加大时,冷凝水将被气体带入发动机燃烧室,导致燃烧不稳定;
[0004]二是在中冷器冲增加文丘里装置,文丘里装置如图2所示,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使得中冷器中生成的冷凝水均匀、小量地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内,使得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燃烧稳定,无需人工排水,且中冷器结构简单,成本低。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通气管道和出气管,所述的出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管道、渐缩管和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内径,所述的第二管道内壁设有吸水孔,所述的第一管道内壁设有出水孔,所述的吸水孔和出水孔之间通过吸水通道连通,所述的吸水通道分布于第二管道、渐缩管和第一管道的侧壁内部;
[0008]气体依次经过进气管、通气管道和出气管,由于第一管道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内径,冷凝水会聚集在第二管道内,且第一管道内的气体流速大于第二管道内的气体流速,因此第一管道内的压强小于第二管道内的压强,所述的吸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形成压强差,冷凝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吸入吸水孔,并沿着吸水通道流动,从出水孔排出至第一管道内,然后被气流携带至发动机燃烧室内,所述的中冷器中生成的冷凝水均匀、小量地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内,使得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燃烧稳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渐缩管的内径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实现第二管道和第一管道的均匀过渡,保证冷凝水沿着吸水通道顺利排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通气管道的材料为强疏水材料,避免冷凝水附着,保证生成的冷凝水及时排出中冷器,避免影响发动机燃烧室工作。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通气管道内设有内散热翅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内散热翅片的材料为强疏水材料,避免冷凝水附着,保证生成的冷凝水及时排出中冷器,避免影响发动机燃烧室工作。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水孔靠近第一管道和渐缩管的连接处,减小吸水通道的长度,提高吸水通道内的水流速度,使冷凝水及时排出。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水孔设于第二管道沿轴向上的中部,使得聚集在第二管道内的冷凝水均能被吸走,避免出现死角。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通气管道侧壁内部设有外散热翅片。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管道、渐缩管和第一管道水平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水孔位于第二管道内壁最低处,所述的出水孔位于第一管道内壁最低处,使得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聚集在第一管道内壁的最低处,提高冷凝水的排出效果和排出效率。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中冷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通气管道和出气管,出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管道、渐缩管和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内径,第二管道内壁设有吸水孔,第一管道内壁设有出水孔,吸水孔和出水孔之间通过吸水通道连通,吸水通道分布于第二管道、渐缩管和第一管道的侧壁内部,气体依次经过进气管、通气管道和出气管,由于第一管道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的内径,冷凝水会聚集在第二管道内,且第一管道内的气体流速大于第二管道内的气体流速,因此第一管道内的压强小于第二管道内的压强,吸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形成压强差,冷凝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吸入吸水孔,并沿着吸水通道流动,从出水孔排出至第一管道内,然后被气流携带至发动机燃烧室内,使得中冷器中生成的冷凝水均匀、小量地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内,使得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燃烧稳定,无需人工排水,且中冷器结构简单,成本低;
[0020](2)本专利技术渐缩管的内径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实现第二管道和第一管道的均匀过渡,保证冷凝水沿着吸水通道顺利排出;
[0021](3)本专利技术通气管道的材料为强疏水材料,避免冷凝水附着,保证生成的冷凝水及时排出中冷器,避免影响发动机燃烧室工作;
[0022](4)本专利技术内散热翅片的材料为强疏水材料,避免冷凝水附着,保证生成的冷凝水及时排出中冷器,避免影响发动机燃烧室工作;
[0023](5)本专利技术出水孔靠近第一管道和渐缩管的连接处,减小吸水通道的长度,提高吸水通道内的水流速度,使冷凝水及时排出;
[0024](6)本专利技术吸水孔设于第二管道沿轴向上的中部,使得聚集在第二管道内的冷凝水均能被吸走,避免出现死角;
[0025](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第二管道、渐缩管和第一管道水平设置,吸水孔位于第二管道内壁最低处,出水孔位于第一管道内壁最低处,使得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聚集在第一管道内壁的最低处,提高冷凝水的排出效果和排出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文丘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标号说明:
[0029]1.出气管,2.通气管道,3.外散热翅片,4.内散热翅片,5.进气管,6.进气室,7.出气室,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吸水通道,14.渐缩管,131.吸水孔,132.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1]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如图1,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5、通气管道2和出气管1,出气管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管道12、渐缩管14和第一管道11,进气管5内构成一个进气室6,第一管道11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12的内径,第二管道12内构成一个出气室7,第二管道12内壁设有吸水孔131,第一管道内壁设有出水孔132,吸水孔131和出水孔132之间通过吸水通道13连通,吸水通道13分布于第二管道12、渐缩管14和第一管道11的侧壁内部;
[0032]气体依次经过进气管5、通气管道2和出气管1,由于第一管道11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12的内径,冷凝水会聚集在出气室7内,且第一管道11内的气体流速大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5)、通气管道(2)和出气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管(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管道(12)、渐缩管(14)和第一管道(11),所述的第一管道(11)的内径小于第二管道(12)的内径,所述的第二管道(12)内壁设有吸水孔(131),所述的第一管道内壁设有出水孔(132),所述的吸水孔(131)和出水孔(132)之间通过吸水通道(13)连通,所述的吸水通道(13)分布于第二管道(12)、渐缩管(14)和第一管道(11)的侧壁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渐缩管(14)的内径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道(2)的材料为强疏水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冷凝水自排出功能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道(2)内设有内散热翅片(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文郭梦梦朱云波陈勃言向福泉纪孔龙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